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题所述

一、挖掘课文美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春》、《济南的冬天》等通过描写大自然之美来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教师在讲析课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段,指导学生细细品味,引导他们从中探寻美与欣赏美,深入作品美好的意境,开启学生美的心灵之窗。对课文中所含美的图画可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感受美,从感知到领悟,再到运用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充分利用农村优美的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我们语文课中,有很多描写美丽风光的,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学生请出教室,让他们到生活中去学习,让他们到我们农村优美的风光中去感受美,从而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懂得什么是美。
三、运用美的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是美的艺术品,所以课堂教学中应该用美的语言来讲读和分析。优美的语言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深入作品美好的意境去探寻美、感知美。在教学中,首先,教学语言要准确、简洁明了;其次,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情感。语文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所不同,它不只是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而情感又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核心,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靠机械呆板的说教,只能通过形象的分析、感情的熏染来实现。

因此,教师就需要以充满激情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在思想感情上使之产生共鸣,这样就容易达到理性认识和感情接受的和谐一致,从而完成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创设美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中创造美的情境,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对于提高学生情绪、活跃思维、展开想象、强化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创设情境有多种方法:
1.巧设导读。教师导入新课,可以由激发情感导入,由渲染气氛导入,运用名诗名句导入,让学生立即进入情境,同时也诱发了兴趣,因而自然而然地使学生产生了求知欲与审美欲。
2.营造美的氛围。如讲《春》时,我在进行初步感知课文这一环节中,先播放课文视频,欣赏春天的美丽、人们的活力,再播放音乐伴奏,在伴乐中让学生朗读课文,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优美的意境。
3.设计美观的板书。好的板书设计,不但要求外观相对完整,更要求能体现作品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语言、结构,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主题、风格,从而提高认识、培养情操、增强审美能力。
五、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堂不应该只局限于教室,我们应该把语文教学的阵地放到生活中去。光靠课本教学满足不了学生感情的需要,我们应该充分挖掘生活中美好的事、美好的人来教育他们,让他们懂得外表美只是一方面的美,内心美才是最美的,让他们懂得低下头捡起垃圾的一瞬间也是美的。
要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摸索,需要我们加强综合素质的修养,拓宽知识领域,需要我们用一颗爱心去感染学生,这才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