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洪灾的古代诗句

如题所述

1.关于洪水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洪水的诗句有:

1、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佚名《商颂·长发》

2、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李白《公无渡河》

3、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李朝威《柳毅传》

4、地籁风声急,天津云色愁。悠然万顷满,俄尔百川浮。 ——孔德绍《王泽岭遭洪水》

5、佳人但莫吹参差,正怜月色生酒卮。 ——皎然《同李中丞洪水亭夜集》

6、桃李子,洪水绕杨山。 ——佚名《唐受命谶》

7、十八成男子,洪水主刀傍。——佚名《劝进疏引谶》

8、天津桥畔火光起,魏王堤上看洪水。——佚名《洛城五凤楼中歌》

9、吾观天之意,未必洪水割。——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

10、遇荒年,每常见。就中今年,洪水皆淹偏。——静端《苏幕遮》

11、肢销洪水脑,棱耸梵天眉。——陆龟蒙《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

12、一郡皆传此庙灵,庙前松桂古今青。山曾尧代浮洪水,。——韦庄《耒阳县浮山神庙》

13、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

14、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董嗣杲

15、今岁洪水割,怀襄颇不异。巨浪落高崖,排蹙万石坠。周原昔禋禋,一朝化碛地。——归有光

2.形容“大水”的古诗词有哪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3.“抗洪”的诗词有哪些

1.《王泽岭遭洪水》

唐代:孔德绍

地籁风声急,天津云色愁。悠然万顷满,俄尔百川浮。

还似金堤溢,翻如碧海流。惊涛遥起鹭,回岸不分牛。

徒知怀赵景,终是倦阳侯。木梗诚无托,芦灰岂暇求。

思得乘槎便,萧然河汉游。

2.《同李中丞洪水亭夜集》

唐代:皎然

佳人但莫吹参差,正怜月色生酒卮。

山公取醉不关我,为爱尊前白鹭鹚。

3.《苏幕遮》

宋代:净端

遇荒年,每常见。就中今年,洪水皆淹偏。

父母分离无可恋。幸望豪民,救取壮家汉。

最堪伤,何忍见。古寺禅林,翻作悲田院。

日夜烧香频,祷告皇天,救护开方便。

4.《耒阳县浮山神庙》

唐代:韦庄

一郡皆传此庙灵,庙前松桂古今青。山曾尧代浮洪水,

地有唐臣奠绿醽。绕坐香风吹宝盖,傍檐烟雨湿岩扃。

为霖自可成农岁,何用兴师远伐邢。

5.《商颂·长发》

先秦:佚名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士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洪水解释

1.洪水一词本义即"共水"。"共"意为"一起"、"一同","水"指"水流"、"河流"。"共水"意为"多条水流汇合在一起"。因古代文字书写不方便,能省则省,故"洪水"可省写作"共水"。口语因汉语喜好偶音步的倾向而加一水字说成"洪水"。

2.大水。多指因大雨或融雪等引起暴涨的水流,常能造成灾害。《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唐《隋唐嘉话》卷上:" 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 大兴 。" 元 《日闻录》:" 馀杭 武康 山中,一时洪水泛涨,山石崩裂数十馀处。

4.关于洪水灾难的文言文有那些

《淮南子·览冥训》曰:“望古之际,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炎而不灭,水泱泱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5.关于水的诗句

带水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带水的成语 不避水火 不便水土 不服水土 悲歌易水 冰寒于水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冰清水冷 杯水车薪 白山黑水 白水鉴心 杯水粒粟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杯水舆薪 背水一战 杯水之敬 杯水之谢 不通水火 不习水土 不习水土 抽刀断水 餐风宿水 春风沂水 乘高决水 盛水不漏 尺山寸水 出水芙蓉 重山复水 趁水和泥 车水马龙 出山泉水 乘顺水船 残山剩水 楚水吴山 啜菽饮水 尺水丈波 臣心如水 裁云剪水 撮盐入水 吹皱一池春水 打落水狗 滴水不羼 滴水不漏 点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成河 大水冲了龙王庙 滴水穿石 斗水活鳞 淡水交情 登山临水 滴水难消 登山涉水 带水拖泥 斗升之水 簟纹如水 大禹治水 风门水口 风起水涌 芙蓉出水 反水不收 范水模山 覆水难收 饭蔬饮水 风行水上 滚瓜流水 高山流水 观山玩水 归之若水 黄尘清水 涸鲋得水 火耕水耨 火耕水种 黄河水清 火热水深 河水不洗船 河水不犯井水 海水不可斗量 洪水横流 画水镂冰 混水捞鱼 洪水猛兽 浑水摸鱼 混水摸鱼 海水难量 海水群飞 海水桑田 黄汤淡水 黄汤辣水 河同水密 涸鱼得水 交淡若水 镜花水月 兼葭秋水 蛟龙得水 蛟龙戏水 救民水火 自相水火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远水救不得近火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遇水叠桥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

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鱼水深情 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心同止水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同“心如止水”。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听风听水 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 水中著盐 比喻不着痕迹。

似水如鱼 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

多指男女情人。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比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水泄不通 汇:排泄。

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同“水泄不通”。 水流湿,火就燥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

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水激则旱,矢激则远 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旱,通“悍”。

比喻因祸致福。 势如水火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山寒水冷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若涉渊水 比喻处境艰险。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石投水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一样。

比喻互相合得来。 清水无大鱼 指待人处事不能求全责备。

秋水盈盈 形容眼神饱含感情。同“秋波盈盈”。

买臣覆水 覆:泼。比喻事成定局,无法挽回。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冷水浇头 冷水从背上浇下来。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

同“冷水浇背”。 江水不犯河水 比喻彼此互不相干,没有关系。

画水镂冰 在水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涸鲋得水 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同“涸鱼得水”。

河水不犯井水 比喻互不干犯。 风门水口 指要冲。

登山涉水 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盛水不漏 比喻说理严密。 不习水土 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

秀水明山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大水淹了龙王庙 系统中不存在“大水淹了龙王庙”,如果您乐意提供该成语,请点击这里提交,谢谢! 酌水知源 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

舟水之喻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

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重山复水 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沾泥带水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 云心水性 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

远水解不了近渴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远水不救近火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

6.古人形容好水的句子

一、水的句子: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1.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二、水的词语和成语

冰寒于水 不服水土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杯水车薪 白山黑水

白水鉴心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背水一战 不通水火

抽刀断水 春风沂水 出水芙蓉 车水马龙 出山泉水

残山剩水 啜菽饮水 尺水丈波 臣心如水 吹皱一池春水

打落水狗 滴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淡水交情

登山临水 斗升之水 簟纹如水 风起水涌 芙蓉出水

反水不收 覆水难收 风行水上 高山流水 火耕水耨

黄河水清 河水不洗船 洪水横流 洪水猛兽 浑水摸鱼

混水摸鱼 海水群飞 交淡若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镜花水月

蛟龙得水 救民于水火 井水不犯河水 积水成渊 近水楼台

近水楼台先得月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落花流水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流年似水

廉泉让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水朝宗 流水落花 绿水青山

流水桃花 流水无情 木本水源 牛不喝水强按头 逆水行舟

泼冷水 萍水相逢 清尘浊水 穷山恶水 青山绿水

情深潭水 千山万水 秋水伊人 蜻蜓点水 清汤寡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水赴壑 如水投石 弱水之隔 如鱼得水

拖人下水 山长水远 水底捞针 水到渠成 水滴石穿

山高水长 山高水低 山光水色 水过鸭背 水火兵虫

水火不相容 水火无交 水火无情 水火之中 水晶灯笼

水尽鹅飞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水陆毕陈 水落归槽 水落石出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水来土掩 水磨工夫 水木清华 山明水秀

水米无交 山穷水尽 山清水秀 水清无鱼 水乳交融

水软山温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菽水承欢 剩水残山 水深火热

似水流年 撒水拿鱼 顺水人情 水色山光 顺水推舟

山水相连 水土不服 双瞳剪水 水天一色 水泄不通

水秀山明 水性杨花 水涨船高 水中捞月 水至清则无鱼

桃花潭水 汤里来,水里去 拖泥带水 望穿秋水 污泥浊水

万水千山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问诸水滨 悬河泻水 细水长流

行云流水 一败如水 一尺水十丈波 鱼大水小 盂方水方

一口吸尽西江水 一清如水 远水不救近火 远水不解近渴 饮水啜菽

以水济水 以水救水 饮水曲肱 饮水思源 以石投水

以水投水 游山玩水 乐山乐水 源头活水 一潭死水

一碗水端平 一衣带水 盈盈一水 走花溜水 竹篮打水

置水之情

7.古代大洪水的传说有哪些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以及世界各地,都有古代大洪水的传说。

在中国,有关古代大洪水的传说是这样的:在尧舜时期,天下洪水滔滔,到处是一片汪洋。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

于是,舜帝就命令禹的父亲鲧去治水。鲧治水办法不当,一味地去塞呀、堵呀,结果越治洪水越厉害,受到舜的严厉制裁,丢了脑袋。

接着舜帝又起用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一改堵塞的被动办法,而用疏呀、导呀的方式,也就是说,哪里有洪水,就在哪里挖一条沟,把洪水排掉。

用的力量比鲧要少得多,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据说,大禹治水13年,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都没有回家看看。

大禹治水取得了成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自己也当上了部落的首领。在西方,有关大洪水的传说记载在《圣经》里。

在《圣经·创世记》中写道:“此事发生在2月17日,这一天,巨大的深渊之源全部冲决,天窗大开,大雨40天40夜浇注到大地上。”原来,当上帝创造了万物和人以后,由于人不按上帝的旨意行事,造了不少罪孽,上帝非常愤怒,为了惩罚世人,准备天降大水,把人类全部淹掉。

可是,人世间有一位善人诺亚,上帝就把大洪水的消息告诉了他。这位善人造了一个方舟,称诺亚方舟。

他和他的家人乘着方舟,在大洪水中漂流了40天,搁浅在高山上。为了探知洪水是否已经退去,诺亚连续放飞了3次鸽子。

等到第三次,鸽子从远方衔来一枝翠绿色的橄榄枝,诺亚知道大水确实已经过去。据说,这位大善人靠着这只方舟,逃脱了这场世界性大劫难。

今天的人类就是这位善人传下来的。在古巴比伦也有类似的传说。

人们在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的苏美尔泥版文书中,找到关于大洪水的如下记载:“早晨,雨越下越大。我亲眼看见,夜里大粒的雨点就密集起来。

我抬头凝视天空,其恐怖程度简直无法形容……第一天南风以可怕的速度刮着,人们都以为战争开始了,争先恐后地逃到山里,什么人都不顾,拼命逃跑。” 在印度,大洪水传说记载在《摩奴法典》里。

据说有一位名叫摩奴的苦行僧在恒河沐浴,无意中救下一条正被大鱼追赶的小鱼。他把这条小鱼带回家,放到水池里养大,又送回恒河里。

小鱼告诉他,今夏洪水泛滥,将毁灭一切生物,让摩奴做好准备。洪水泛滥时,小鱼又拖着摩奴的大船到安全的地方。

此后,摩奴的子孙繁衍,成了印度人的始祖。在中国西南各少数民族中,在美洲130多个印第安部落中,同样也有类似的传说。

难道上述各民族中关于大洪水的传说纯系民间传说,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吗?它们之间有没有一定的联系呢?在这么多民族世代流传的传说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大洪水,这难道是巧合吗?人们是否可以透过传说的“外衣”,去发掘一下其间合理的内核呢?我以为,这其中确有一些问题可以探讨。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看看东西方的传说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可能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东方的中国,对于自然界的态度,一直是比较积极的,相信只要经过人的努力,自然灾害是可以防治的。

于是就产生了上面所说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西方,宿命思想比较严重,以为自然灾害是上帝强加在人类头上的,除了利用“诺亚方舟”死里逃生以外别无其他办法。

相同点对于我们更有意义。第一,大洪水发生的时间大体相同,都发生在人类文明的初期,距今大约在七八千年以前;第二,大洪水是人类发展的分水岭,洪水过后,人类开始了新发展。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则传说发生的地点。中国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约发生在中国黄河流域,而西方的传说,大约发生在西亚的两河流域。

不管是黄河也好,还是两河流域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也好,都有发生洪水的可能。问题是那时的洪水何以能够造成那么大的灾难,以至于几千年以后在人们口头上还流传着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呢?我们在“古代的冰期是怎样形成的”那篇文章里提到,目前世界正处在第四纪冰期中最后一个冰期后的间冰期。

这个间冰期开始于1万年以前,从冰期到间冰期,气候有一个从寒冷到温暖的过渡阶段。在此期间,发生特大洪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由于气温的上升,高山高原的冰川开始大量融化,融水进入河流,必然会形成洪水。其洪水规模自然也是十分巨大的。

可惜当时的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不能把那时的情景记录下来,只能靠口头语言代代相传,最后形成流传至今的上面提到的有关大洪水的种种民间传说。到了距今8000年到3000年间,世界气候变得更加温暖,世界上许多地方的降水也比今天要多。

科学家们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气候适宜期。这个气候温和、雨量较多的时期,也是人类高速发展的时期。

在中国的黄河流域,人类学会了农耕和家畜的饲养。出现了以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为代表的两大文化系列。

这个时期,是中华民族最为繁盛的远古时期之一。在两河流域,曾经繁荣一时的巴比伦文明也使世界瞩目。

第四纪期间,冰期与间冰期相互交替出现,使人类从森林走到平原,经受了多变环境的锻炼,能力与智慧得到提高,特别是那次大洪水过后,人类发展历史出现明显的转折,并开始大踏步前进。上述意见只是一家之言,也并不一定能被。

8.关于水的励志诗句

1、柔软的雨水可以滴穿坚硬的大理石。

2、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唯有水最珍贵。

3、洪水可以从涓滴的细流中发生。

4、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5、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6、水,万物之本源也。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8、兵来将挡,水来土囤。

9、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10、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1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2、水,是生命的最初,也是生命的最后。

1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10
抗洪抢险经典朗诵诗
/
致抗洪抢险的勇士们
尹才干
/
咆哮的洪流在摧毁村庄,
在摧毁金黄的粮仓,
在摧毁生命的脊梁,
在摧毁幸福的时光。
/
汹涌的洪流在吞没街道,
在吞没梦想的渔网,
在吞没信仰的工厂,
在吞没岁月的仰望。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八个大字的声音如此洪亮。
哪⾥有洪魔的身影,
哪⾥就有你们亮剑的寒光。
/
你们,抗洪抢险的勇士们,
用身躯筑起歼灭洪魔的铜墙。
虎背熊腰,汗珠闪亮,勇士们,
站立过的地方,都会升起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