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有没有三个字的人物

如题所述

《三国演义》里面有谁的名是两个字,查了一下,发现这样的人着实不少,但大多是无名之辈,统计如下:

1、曹安民:曹操之侄,在宛城之战被杀;

2、单子春:魏国琅牙太守,曾誉年轻时的管轲为“神童”;

3、辛宪英:辛毗之女;

4、尹大目:魏国殿中校尉,曹爽亲信;

5、傅士仁:关羽部将,投降东吴;

6、郭攸之:蜀汉大臣,“贞亮死节之臣”;

7、黄承彦:诸葛亮岳父;

8、刘元起:刘备之叔,曾资助青年刘备;

9、刘德然:刘元起之子;

10、裴元绍:欲夺赵云战马被杀;

11、孙尚香:刘备夫人;

12、程远志:黄巾军将领,被关羽所杀;

13、韩吕子:袁绍部将,在乌巢被杀;

14、胡车儿:张绣部将,偷走了典韦的双戟;

15、胡赤儿:董卓女婿牛辅的心腹,杀死牛辅投吕布反被杀;

16、蒋义渠:袁绍部将;

17、李春香:黄奎之妾,黄与马腾定下诛曹之计,被她出卖,反为曹所斩;

18、刘子扬:鲁肃同乡;

19、娄子伯:隐士,曾教曹操筑城之法;

20、吕伯奢:曹操之父旧交,为操所杀;

21、吕威璜:袁绍部将,在乌巢被杀;

22、马日(石+单,音低):东汉大臣,王允欲杀蔡邕,他曾劝阻;

23、马元义:黄巾军组织者之一,因叛徒出卖被杀;

24、秦庆童:董承家奴,向曹操告密;

25、眭元进:袁绍部将,在乌巢被杀;

26、王子服:东汉大臣,与董承密谋诛曹被杀;

27、卫仲道:蔡文姬前夫,早卒;

28、吴子兰:东汉大臣,与董承密谋诛曹被杀;

29、武安国:孔融部将,为吕布所伤;

30、邢道荣:刘度部将,被赵云所杀;

31、严白虎:盘踞江东,为孙策所败;

32、杨大将:袁术亲信;

33、张世平:商人,曾资助刘、关、张;

34、庞山民:庞德公之子,《三国演义》误为庞德公字山民。

以上这些人里肯定有不少的双名其实是字,但无法查证,还有三个拿不准的:

1、濮阳兴:吴国大臣,因为劝谏孙皓被杀,这个可能是复姓;

2、崔州平:隐士,估计是字;

3、庞德公:隐士,估计是尊称。

4、士孙瑞:东汉大臣,与王允合谋诛董,应该也是复姓;

此外,石广元名韬,孟公威名建,肯定不在其列,崔州平的名字查不出来。乌桓触其实是袁绍部将焦触,《三国演义》中误与地名相连。

还有几个少数民族的,都不能算,不过我把名字为三字的列在后面:

董荼那、沙摩柯、兀突骨、彻里吉、轲比能、阿会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26
我们在看《三国演义》,或者了解三国历史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名字。总览下来会发现,基本上所有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除了复姓以及不能确定名字的女性之外,几乎没有出现过三个字的名字。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取名字要这样取?三国历史上虽然也有三字的名字,例如黄承彦,但是为何却如此之少?

其实在三国时期,三个字的名字并不能说完全没有,如果单独列举出来会发现还是不少的,但是基本上都不怎么有名,而且在三国这样一个到处都是人才的时代,这些人就更显得默默无闻,以至于被人们淡忘了。例如曹安民、傅士仁、郭攸之、刘元起、张世平等,然而这些人的名字,很多人估计都没有听说过,而且其中还可能有很多不是本名,而是表字。

黄承彦,诸葛亮的岳父,对于他的名字,有一种说法认为,“承彦”只是他的字,他本名其实是“黄融”。还有类似于“郭攸之”的名字,“之”这个字算是可有可无,带有这个字的,一般是家中比较信奉天师道的,诸如东晋时期王羲之、王徽之等。郭攸之虽然不确定是不是属于这种情况,但是至少是存在这种可能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件事情,还得从西汉与东汉之间的“新朝”说起。这段时期虽然不长,只有十五年,但是却产生了非常远的影响,姓名就是其中之一。新朝是由一个被怀疑是“穿越者”的王莽建立的,他有一道“二名之禁”的命令,顾名思义,就是禁止两个字的名,统一用一个字的名,那么再加上姓,一般都是两字名字,复姓就是三个字。

之所以这样规定,因为王莽的目的在于复古改制,秦汉之前,人们取名虽然没有字数限制,但是单字名居多,到了西汉,所有的皇帝当中,只有两个是双字名,其中有一个后来还改了单字。不仅要求汉人,王莽还要求匈奴也要这样做,王莽的长孙原本叫王会宗,后来改名王宗,然而因为谋划篡位被发现,自杀之后,王莽下令将他改回原名,以示对他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