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怎么快速退烧

如题所述

发烧了,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物理降温、中西医协同降温等多种方式,进行快速退烧。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国家关于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下,目前,各地疫情实现了总体可控,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呈逐渐递减趋势。目前,在落实国家近期出台的二十条、以及疫情防控“新十条”优化措施中,人们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奥密克戎。当人体阳性后,预计在一周左右时间,发烧可能会伴随人体,因此,在发烧时,对症施策尤为重要。

小伙伴们知道,在医学临床中,将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热(38.1-39℃)、高热(39.1-41℃及以上)等阶段。下面,咱们就具体捋捋,不同发烧阶段,可以采用哪些快速退烧的方法吧。

       低热(37.3- 38℃)阶段。当低热37.3时,临床症状可能表现为发冷、流清鼻涕、打喷嚏。在此阶段,暂不需要服用退烧药,可以采取物理方法进行降温,如可以采取温水擦浴,以及冰敷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并适当补充水分;如果体温由37.3继续上升,且温度升至38度左右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贴进行降温;如果效果还不十分明显,或者在观察中出现继续持续高热症状,可以考虑服用副作用小些的中药进行退烧,如板蓝根、双黄连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口服液等药物进行对症退热;同时,也要及时补充水分,并与物理降温方式双管齐下,做到协同退热。

中热(38.1- 39℃)阶段。当体温在中热阶段(38.1-39℃)时,表明炎症在逐渐加重,此时,患者应继续多喝水,及时补充体液,防止脱水、促进新陈代谢,也可以采取用温水或酒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并注意不要使患者着凉,以免加重发热症状,从而加重发烧症状;如果采取以上物理降温方法效果仍不明显,可以服用尼美舒利颗粒,或者布洛芬胶囊等药物进行退烧,而对于儿童,建议服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退烧。对于口服退烧药效果仍不明显,且体温仍居高不下的,可以考虑进行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等药物降温,或及时到医院就行就诊,以免耽误诊治。

   高热(39.1- 41℃及以上)阶段。当体温在高热阶段(39.1-41℃及以上)时,表明炎症逐渐加重,还可能会累积身体其它脏器,此时,患者可能出现昏迷、意识不清、抽搐等症状。此时,可以口服泰诺等退烧药,或者在患者肛门塞入退热栓,共同进行降温处理;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服用安宫牛黄丸,对患者进行快速降温,及时缓解高热等相关症状,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防止累及身体其它脏器受损。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认为,如果发烧了,要及时测量体温,做到心中有数,并仔细观察病情进展情况,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体温情况,及时进行对症降温治疗,如可以采取物理降温、中西医药物降温,以及按摩、针灸等方式进行协同降温。如果降温效果不明显,且持续高温超过3天,或出现超高温等情况,则表明病情比较危重,建议入院治疗,及时查找病因对症治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5
发烧的时候,比如体温到了38.5℃以上,就属于中等度发热,这时候可以通过下列的方法快速的退热物理降温,用酒精擦拭腋窝、腹股沟、额头,再者可以用热毛巾擦拭腋窝、腹股沟、额头,或者直接泡热水澡一定要注意多饮水,可以促进发汗;要注意结合着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复方锌布颗粒、扑热息痛等药物,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可以适当多饮水,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这样综合降温可以达到快速退烧的目的。物理降温。

降低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影响机体散热,发烧的患者需要迅速降低室内温度。可以通过开窗、开电风扇或者空调把室内温度降到25度左右,但是要注意空调和风扇都不能对着患者直吹。

减少盖被、衣物:很多老人认为发烧捂一身大汗就好了,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如果发烧患者穿得太多、盖得太厚,会直接影响机体散热,导致体温进一步上升,甚至出现41℃以上的超高热,部分患者可能因此而造成机体脱水或热性惊厥。因此,对于发烧患者,应注意适当减少盖被和衣物,增加散热。

3、温水擦浴:用低于患者体温的温水毛巾,反复轻轻擦拭大血管走行处,例如颈部两侧、腋窝下、腹股沟等处,其可利用水和身体的温差以及水分的蒸发,带走身体的一部分热量。注意,擦浴时以32~34℃的温水为宜。同时,擦拭时要注意保持力度均匀,轻轻按摩,以促进血管扩张散热。

冰袋冷敷:当体温过高(超过38.5℃)时,可以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在患者的腋下、腹股沟、额头处进行冰敷降温。每次冷敷时间为10~30分钟左右,注意随时观察,防止冻伤皮肤,另外,冰融化后要立即更换。

增加饮水:发烧是一个消耗体内水分的过程,多喝水可以加快排汗,排汗利于散热,还可增加排尿,以促进体内的毒素以及代谢废物排出,利于病情尽快康复。

二、药物降温。
如果体温低于38.5℃,可以暂时不服用退烧药,继续尝试物理降温。
如果体温高于38.5℃,应在使用物理降温的同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

需注意,无论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仅作为发烧的一种对症处理。发烧患者均应及时就医,接受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C反应蛋白、胸部CT等检查,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根本性治疗,才能真正有效控制体温,不应自行盲目降温,以免错误降温掩盖真实病情而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