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用文言文怎么说?

如题所述

用文言文表示为:非。

非:像鸟的翅膀左右展开,相背的样子。引申为“相背”、与是相背,不是也。

出处:

1、汉 戴圣 《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释义: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善意,应当做出友好的反应,否则是不合乎礼节的。

2、先秦 荀子《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释义: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扩展资料:

“非”字组词:

1、非也:即“不是”或“不对”的意思。在金庸写的《天龙八部》有出现。多用于强调或口头禅。古代人常用语,否定的意思。

2、非分:指非常;不合本分,非本分所应有。

3、非人:人类以外的其他有情。通指天、龙、亚卡、阿苏罗、鬼等,有时也专指祸害人类的鬼怪。

4、是非:指事理的对与错;泛称口舌的争论。

5、非攻:是墨学的重要范畴,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伦理思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3

“不是”用文言文怎么说是:非。

比如: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世说新语·简傲》

翻译:轻慢主人,不是得体的礼仪;因为自己身份娇贵看不起人,不是处世之道。

非 fēi  

释义 

1、错误(跟“是”相对):是~。习~成是。痛改前~。

2、不合于:~法。~礼。~分(fèn)。

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议。无可厚~。

4、不是:答~所问。此情此景~笔墨所能形容。

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金属。~晶体。~司机。

6、不:~同小可。~同寻常。

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下苦功不可。

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去!

9、不好;糟:景况日~。

10、指非洲。

相关组词:非分、 是非、 莫非、 非常、 非议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非,违也。从飞下翄,取其相背。凡非之属皆从非。      

白话版《说文解字》:非,违背。字形采用“飞”字下部表示“翅膀”的字形部分构成,采用左右两翼相背的含义造字。所有与非相关的字,都采用“非”作边旁。

三、相关词汇解释

1、非分[fēi fèn] 

不守本分;不安分:~之想。不做~的事。

2、是非[shì fēi] 

正确的和错误的:明辨~。

3、非洲[fēi zhōu] 

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最西部,西濒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隔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以苏 伊士运河、红海与亚洲紧邻。地形以高原为主,赤道横贯中部,有热带大陆和高原大陆之称。面积3 020 万平方千米...

4、除非[chú fēi] 

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与“才”“否则”“不然”等词呼应:~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不然你是不能获得真知的。

5、若非[ruò fēi] 

连词。要不是:~亲眼所见,谁敢相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3

非,比如白马非马,就是白马不是马。

1、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2、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3、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4、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