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假借藏书之家的假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假:指借的意思。

这句话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白话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

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作品赏析

此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以勉励他勤奋学习,但意思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亲切,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硕德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切期望,读来令人感动。

文章浑然天成,内在结构却十分严密而紧凑。本来文章所赠送的对象是一篇之主体。然而文章却偏把主体抛在一边,先从自己谈起,从容道来,由己及人,至最后才谈及赠送的对象。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

在文章的深层结构中,主宾之间有一种紧密的内在联系,时时针对着主,处处照应到主,而却避免了一般赠序文章直露生硬的缺点,使文章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在写作中又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使左右有对比,前后有照应,文章于宽闲中显示严整,。这一点给人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东阳马生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4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同义复合词, 借。 假:借。

[出处]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附:
假的文言文解释及意思
jiǎ
①<动>借;贷。《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动>凭借;借助。《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动>用;须。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④<动>给予。《谭嗣同》:“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⑤<形>非正式的;代理的。《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项羽为假上将军。”
⑥<形>虚假的;假的。《朝天子·咏喇叭》:“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⑦<动>假装;装作。《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⑧<连>假使;假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jià
<名>假期。《孔雀东南飞》:“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xiá
①<名>通“暇”,空闲时间。《越妇言》:“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
②<形>通“遐”。高;远。《列子·周穆王》:“世以为登假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