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风俗有什么

如题所述

(1)他们好喝甜茶,即在茶里放糖、果酱或蜂蜜,还要吃一些甜食,如自制的蛋糕、甜点心、饼干糖果等。

(2)喜欢用茶炊煮茶。茶炊是俄罗斯特有的烧开水用的水壶,传统的由铜制成,现在常见的则是不锈钢的,结构类似于中国北方烧木炭的铜火锅。

(3)喜欢喝浓茶,现代人还常在茶中放些罗姆酒。

(4)俄罗斯人是比较注重礼貌的。“您好”、“你好”、“早安”、“日安”、“晚安”、“万事如意”、“谢谢”、“请原谅”、“再见”、“请”等等礼貌语言,人们不但在外面经常挂在嘴上,就是在家里亲人间也离不开口。

展资料

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混血的罗斯人是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988年开始,东正教(基督教的东部分支)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

13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莫斯科公国等多个国家,白俄罗斯、乌克兰受波兰立陶宛王国统治。东斯拉夫三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都自称是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俄罗斯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5

1、做客要送礼物

到俄罗斯人家做客,最好带些鲜花或什么喝的东西给主人家,送点礼物是必要的,礼物可以非常微小,但俄罗斯人把它当作友好的表示。

送女士鲜花(郁金香、紫罗兰、丁香)是最常见的礼物,送花讲究送单(一枝或一束)不送双,俄罗斯人视单数为吉祥数字。 俄罗斯人送礼讲究及时,忌“雨后送伞”。

送礼不及时,受礼人会不高兴,会认为送礼者对自己不尊重或无礼。礼品应该用花色或彩色礼品包装纸包装,即使礼品本身就有包装,也要另加包装。

受礼者应双手接过礼品,当场打开包装,欣赏下礼品,说几句喜欢和赞美的话,并与送礼者握手表示感谢。不能送他人尖利的东西,如刀、别针等物,如一定要送,则应讨回一枚硬币。

或用要送的尖东西扎对方一下;不能送别人手帕,因为送手帕预示着分离。 俄罗斯人认为像美国人那样用食指和拇指勾成圆形成“OK”字样表示赞成。

是不足取的,是粗俗的行为,他们用伸出大拇指来表示赞成和支持。 俄罗斯人认为交叉着腿站立或分开腿坐着是不礼貌的。

2、与俄罗斯人交往中做到五不问

一,不问对方的年龄,特别是女性;二,不问对方婚姻状况;三,不问对方工资收入;四,不问对方家庭住址;五,不问对方去向。

3、饮食习俗

喜欢吃酸的食品。面包、牛奶是酸的、菜、汤也多以酸为主。冷:午餐多数是冷盘。以红黑鱼子、各种香肠、火腿、红鱼、咸鱼、酸蘑菇、

酸黄瓜、凉拌菜、奶酪等为主。 汤:午餐、晚餐喜欢喝汤。有各种肉汤、鱼汤、酸菜汤、红菜汤、白菜汤等。 酒:喜欢喝烈性酒,酒量很大。

茶:喜欢喝红茶,每餐必喝茶,在茶中加柠檬片、牛奶、白糖。喝茶时佐以果酱、蜂蜜、面包、黄油、点心之类。倒茶时,先从茶炊里倒出一些酽茶,然后用水冲淡。

4、自带拖鞋去作客

俄罗斯人去别人家作客时,常常自带拖鞋。因为到了别人家里后一般都要换鞋才能进去,而主人家可能因一次接待客人太多而难以准备足够的拖鞋。

此外,穿自己的拖鞋也更卫生。另外作客时可以迟到几分钟,但不要提前到主人家,这样会让主人觉得很紧张。

5、爱喝酒

喝酒是俄国人古老而传统的嗜好,从古至今,俄国人嗜酒的传统难以改变。古罗斯时期,弗拉基米尔大公就说过:“对罗斯来讲,乐在酒中,不能没酒。”

众所周知,伏特加是俄国的名酒,自打问世以来,从未在俄国遭到过冷落。15世纪,俄国才出现第一批酿酒作坊和酒店,但其发展得很快,后来居然成为俄罗斯的“国饮”。

俄罗斯人的饮酒量居世界第一,平均每个男人每年要饮80~90升的伏特加酒。40%的人每年都有几次酩酊大醉的时候,24%的人每月都要醉倒几次,只有1/4的居民从未醉过酒。

而3%的人却天天喝酒。酗酒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的最直接危害是破坏正常的家庭生活。俄社会学家不久前在全俄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43%的人认为家庭生活中最严重的问题是酗酒。

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两大城市1990年的离婚案中,由于丈夫酗酒而导致离婚的家庭占62%。由于酗酒导致的暴力事件近年来也有所上升。尽管酒的危害人人皆知,但根除起来却不容易。

前苏联时期曾经掀起过一场反酗酒运动,结果以不了了之而收场,至今俄政府对酗酒问题没有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面对国饮销售量日趋增高的趋势,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俄罗斯民族的烟俗,到俄罗斯族人家里作客,吸烟须征得主人的同意;不能随便吸烟、磕烟灰、扔烟头;递烟时忌单独递给一支,而要递给烟盒;点烟时不能用一根火柴点三支烟,吸烟借火时不能拿对方已经点燃的烟。在俄罗斯族,客人来访,若是吸烟斗,主人要将烟斗装上烟丝后再递给客人。
俄罗斯的餐饮礼仪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
一般而论,俄罗斯以面食为主,他们很爱吃用黑麦烤制的黑面包。除黑面包之外,俄罗斯人大名远扬的特色食品还有鱼子酱、酸黄瓜、酸牛奶,等等。吃水果时,他们多不削皮。
在饮料方面,俄罗斯人很能喝冷饮。具有该国特色的烈酒伏特加,是他们最爱喝的酒。
此外,他们还喜欢喝一种叫“格瓦斯”的饮料。
用餐之时,俄罗斯人多用刀叉。他们忌讳用餐发出声响,并且不能用匙直接饮茶,或
让其直立于杯中。通常,他们吃饭时只用盘子,而不用碗。
参加俄罗斯人的宴请时,宜对其菜肴加以称道,并且尽量多吃一些,俄罗斯人将手放在
喉部,一般表示已经吃饱。
大部分俄罗斯人都在家中用餐,只在上班的午休时间才去餐馆。遇有喜庆或举办婚礼时,俄罗斯居民通常都在餐馆举行,由邀请人付费。朋友聚会一般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客人通常都带给主人小礼品(蛋糕、酒)和鲜花。
茶饮
历史上,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直接传入俄罗斯,这一过程没有西欧国家的介人。据一些史书和百科全书的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638年。当时,作为友好使者的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的茶。品尝之后,沙皇即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从此茶便堂尔皇之地登上皇宫宝殿,随后进入贵族家庭。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从饮茶形式上来看,中国人饮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细品慢饮;俄国人喝茶,则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等“茶点”。从功能上看,中国人饮茶多为解渴、提神亦或消遣、待客;俄国人喝茶则常常为三餐外的垫补或往往就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
从饮茶的品种来看,中国人喜喝绿茶,俄罗斯人则酷爱红茶。有趣的是红茶在俄语是“чёрный чай”,直译为"黑茶"。之所以称之为“黑茶”,似乎有合乎逻辑的道理:一来红茶在没泡入水中时呈黑色,二来俄罗斯人喜喝酽茶,浓浓的酽红茶也呈黑色。从饮茶的味道看,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柠檬片,有时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罗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人们用Спасибо за чай-сахар(直译谢谢糖茶)来表示对主人热情款待的谢意。从饮茶的具体方式看,俄罗斯人喝甜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里,用勺搅拌后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糖喝茶,既不把糖搁到茶水里,也不含在嘴里,而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第一种方式最为普遍,第二种方式多为老年人和农民接受,第三种方式其实常常是指在没有糖的情形下。
俄罗斯人还喜欢喝一种不是加糖而是加蜜的甜茶—— чай с мёдом。在俄国的乡村,人们喜欢把茶水倒进小茶碟,而不是倒人茶碗或茶杯,手掌平放,托着茶碟,用茶勺送进嘴里一口蜜后含着,接着将嘴贴着茶碟边,带着响声一口一口地吮茶。
俄罗斯婚俗

  (一)传统婚俗:古罗斯和封建时代,俄罗斯人的婚姻严格受社会等级门第的限制,主张门当户对,贵族不与平民、农奴通婚。男女婚姻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没有婚姻自由。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发展后,婚姻自主的风气逐渐流传,但传统的婚俗影响仍长期存在,尤其是在农村。
古老的俄罗斯婚俗很具民族特色,但结婚仪式十分复杂隆重,其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说媒。十月革命前,每个村庄和城镇都有职业媒婆,以说媒为生,多是能说会道的中老年妇女。她们对周围各家未婚男女的情况及其家庭财产情况了如指掌,专为男方出主意,举荐未婚妻,并受男方的委托,到女方家庭去提亲。媒婆去的时间一般是逢单的日子(决不能在每月13号或星期三)的晚上。媒人进房后不能说出自己的身份和来访目的,而是称自己是猎人、朝圣者或商人等等,过一会才花言巧语地说明来意:"你家有个小鸽,我家有只小鹰,你家有只小貂,我家有个猎人,你家有个姑娘,我家有个小伙,咱们来结个亲。姑娘是支花,为何耽误在家。"一番说服后,若女方父母同意考虑这门亲事,他们便与媒人绕桌三圈,然后商定相亲日期。相亲之日,未婚夫与父母、媒人来到女方中,与女方见面。男方父母出面提出婚姻要求。女方父母在相看了未婚夫之后,如初步同意,就把男方带来的面包切成相等的两块或四块与男方家人吃掉。随后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边喝酒一边商谈双方各自应该付的聘礼和嫁妆及婚期等问题。俄罗斯人很看重聘礼,也看重嫁妆。聘礼少或者嫁妆不够就难以缔结良缘。

  接下来就是订婚。男方父母和未婚夫在媒人的陪同下择日再次来到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求婚。女方表示正式同意,并接过男方父母献上的面包和盐。双手接过后要吻一下面包,表示感谢,然后把它放在摆满佳肴的宴席上。双方父母祝福未婚夫妇,未婚夫妇交换礼物。一般未婚夫送给心上人订婚戒指或珠宝首饰,有的还在礼盒里装一根短鞭以示丈夫的权利。未婚妻回赠情郎的则是她亲手绣制的围巾、手套等女红。仪式之后,宴会开始,未婚妻给客人们敬酒并回赠每人一块丝绸手帕。
婚礼前夕或当天早晨,待嫁的准新娘把闺中好友请来举行"哭嫁"仪式,向少女时代告别。她解开发辫,把发带分赠给女友,跟她们一起唱有关出嫁后悲惨命运的歌曲,这些歌曲都是描写新娘婚后的不幸生活: 啊呀,水是那么凉,又是那么黄/ 他们打发我这姑娘去挑水/ 我光着两只脚,没有鞋穿/ 我赤身露体,没有衣衫……。
接着是洗澡和与家神告别。未婚夫妇在婚礼前都要进行沐浴净身,在传统的浴室里洗个蒸汽浴。结婚时新婚夫妇还要交换桦树枝制成的浴帚。
婚前的一项重要活动是送嫁妆。送嫁妆的车队通常由五辆马车组成,第一辆上装着神像和茶炊,载着一个捧着茶叶和方糖的男孩;第二辆坐着新娘的教母,捧着瓷器和银盐碟;第三辆马车上放着厚薄被各2床,大小枕头各2对,床单床罩各6条,床帏2条,鹅毛褥子1个,还有新娘的衣服什物;第四辆载家具地毯;第五辆上坐着新娘的姨母和抱着一只母火鸡的媒人。新娘家如果富裕,嫁妆多,车队就更长。
高潮是结婚的日子。当天早晨,新娘换上白纱做的结婚礼服,梳上已婚妇女的发型,戴上基奇加帽(已婚妇女才戴的帽子),坐在神像下等待迎亲车队。这时,新郎、伴郎、媒人及亲朋好友分坐四辆马车而来,马车都用彩带、鲜花、树枝装饰得格外华丽。迎亲队伍要经过一番周折(用钱买路、寻新娘等)和逗趣哄闹之后方能进入新娘房内。伴郎向女方家人敬酒三杯,然后把一条手帕塞到新郎手里,把他领到新娘跟前,让新娘握住手帕的另一端。然后,新郎新娘坐在一起接受新娘父母的祝福。此后,新娘与伴娘及女方媒人随迎亲队伍去教堂。动身之前新娘及其家属照例要痛哭一场,这时为整个婚礼的转折点。按照风俗,新娘离家后不应再哭泣。
宗教结婚仪式由神甫主持。神甫给新婚夫妇戴上婚冠,询问双方是否愿意与对方结合,为新人祈福。然后,新郎新娘交换结婚戒指。按照习俗,只有在教堂举行过婚礼仪式、接受过上帝祝福的婚姻才是幸福的、牢固的。
教堂婚礼后,新婚夫妇到新郎家。宾客们在门前用面包和盐迎接新人,往他们身上撒麦粒、啤酒花、花瓣等,祝福新人婚后生活富裕、幸福。随后,盛大的婚宴开始了。婚宴上除了各种美味佳肴以外,特制的大圆面包是必备食品。上面饰有太阳、月亮、星星、鸽子,表示新人如日月相随,相亲相爱。按照传统习俗,婚宴中有一位扮作农家厨娘的妇女端上一瓦罐麦粥,请新人将粥喝尽,并且口中念念有词:"要是树林里的树墩多,你们就多生几个儿子,要是草地上的树墩多,你们就多生几个闺女"。席间,宾客频频举杯向新人祝福,并高喊"苦哇,苦哇",让新人接吻。在这喜庆的宴会上,坐在最显著位置的新人却不能走动,也不能随意吃喝。
狂欢至深夜,新人入洞房。洞房的墙角或床上一定悬挂着箭,箭象征爱情。在俄罗斯的传说中,婚姻是由铁匠锤定的,而铁匠和箭都代表雷神。有雷才能下雨,有雨才能丰收,因而箭也象征多子多福。箭还象征威力,守护新人的幸福。洞房花烛夜,新娘必须为新郎脱鞋,以示顺从。
婚礼的最后一步是回娘家。婚后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中去。岳母请女婿吃的头道菜是煎蛋,吃后女婿要把一枚硬币投入盛着葡萄酒的高脚杯里,并递给岳母,表示承认新娘的贞洁。
这是传统的结婚礼仪,礼节繁琐,以前通常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做到。
苏维埃时候婚俗:十月革命后,城市居民的订婚仪式很简单。通常是由女方在家中设茶点款待客人,时间一般选在婚前三个月内的某一天。这天未婚夫妇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首先由女方父亲宣布为女儿订婚,然后未婚夫向未婚妻赠送订婚戒指。未来的女主人给客人们斟上香茶,端出覆盆子果酱,请客人们品尝自己亲手烤制的甜点。而客人们照例一边品尝,一边对未婚妻的手艺给予评价。

    城市里婚礼也很简单:未婚夫妇先到市、区的民政机关登记,然后在亲友的陪同下分乘两辆汽车来到专为新婚夫妇举行婚礼而设的"幸福宫"。,新郎携新娘在门德尔松的结婚进行曲中走进大厅。新郎一般身着深色礼服,白色衬衫,站在新娘的右侧。新娘则一般穿白色婚纱,头带花环,手持花束。传统的花环由香橙花编成,或为蓓蕾,或半开。花束通常用玫瑰、郁金香、康乃馨和牡丹编成,或是白色,或是玫瑰色。白色象征纯洁、温柔;玫瑰色象征青春。
婚礼主持人先询问未婚夫妇是否自愿结合,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请新郎新娘和证婚人在结婚证书上签字。接着新人交换戒指,接受双方父母的祝福。婚礼仪式结束后,新人会去一些有意义的地方,如初次见面的地方、经常同游的地方,或者去烈士墓、纪念碑等地方献花,或在结婚林中植树。然后再回家或到餐厅举行婚宴和晚会与来宾欢庆。整个过程一般一天就结束了。农村婚礼保留了较多的传统礼节形式。
当代东正教婚礼:苏联解体后,宗教的地位在俄国逐渐上升,教堂婚礼也增多了。正教会禁止与不同信仰的人结婚,因此来教堂举行婚礼的人必须是经洗礼入教者,而且必须持有公民证和在官方民政部门办理的结婚证件。
未婚夫妇在婚礼前须斋戒7-10天。新娘须穿着白色婚纱,也可着兰色、玫瑰红或淡褐黄色婚纱,但忌穿紫色或深色服装。头上要有帽、盖头等物。新郎穿深色西装,不能戴帽。
新郎新娘由男女傧相陪同走进教堂。进入教堂后,新郎立于右侧,新娘立于左侧。神父问明他们确实同意结合之后,向新郎新娘各祝福三次,祈祷上帝赐福,把点燃的蜡烛递到他们手中,把置于圣坛上的戒指戴在他们手上,之后新人相互三次交换戒指,各喝三小口红酒。然后新人亲吻耶酥和圣母像,接受在场者的祝福。仪式结束后,新人男右女左携手走出教堂。
按照东正教的习俗,在斋戒期间、某些宗教节日、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不举行婚
(二)在俄罗斯不论是在繁华街道,还是在乡间公路,只要遇上用鲜花、彩绸和五颜六色的气球装扮的小汽车,车顶上有一座两环相扣的婚礼戒指模型,不用打听,便知道有人在举行婚礼。
俄罗斯青年男女喜欢参加社会交往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活动选择自己称心如意的伴侣,也有一些人是通过婚姻介绍所介绍的。俄罗斯青年男女交往十分自由,可以在舞会、联欢会上,可以在影院、剧院、公园等场合,可以在双方父母或朋友家里……男女彼此相识、彼此倾心,便保持联系,培养感情。
在俄罗斯人的观念中,婚礼是重要的仪式,因而十分隆重。婚礼的具体形式因地区、民族不同而有差异,而婚礼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男方的经济条件。俄罗斯各地都开设有“新婚商店”,出售品种多样、门类齐全的结婚用品,但价格昂贵,因而结婚须花费一笔数额较大的钱,令许多俄罗斯人感到头痛。由工会、共青团、妇联出面组织的“集体婚礼”,既隆重又省钱,只被一部分青年男女接受,并没有在社会上得到广泛推广。
首都莫斯科举行婚礼的流行做法是,婚礼可以在民事登记处、婚礼宫、俱乐部、饭店或工矿企业的大厅里举行。在《新婚进行曲》的乐曲声中,新郎新娘手挽着手,在双方证婚人陪同下缓步进人大厅,一一向主婚人、双方家长及各位来宾鞠躬致谢,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新郎身着崭新笔挺的结婚礼服,新娘头披白纱、身穿白色婚礼服,两名证婚人也穿着一新。证婚人由新婚夫妇最亲密的朋友或最知心的同事扭任,主婚人由最受尊敬的人担任。仪式开始,主婚人首先讲话,重点阐述结婚的重要意义、夫妇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希望新婚夫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婚姻观,并祝愿新婚夫妇相敬如宾、家庭幸福。接着双方家长及来宾代表发表讲话,对新婚夫妇表示祝贺。最后,新郎或新娘讲话,向众人表示感谢。讲话结束,主婚人向新婚夫妇颁发结婚证书。随后,新婚夫妇来到铺着白布、摆着鲜花的一张桌子前,双双在结婚簿上签名,交换结婚戒指。摄影师拍下这一珍贵的镜头,人们报以热烈掌声和一阵阵欢呼声,扩音器里播送着欢快的乐曲,气氛热烈隆重。
新婚夫妇回到家中时,双方家长要按古老的俄罗斯传统,拿着面包和盐站在新房门口欢迎他们。
举办婚宴是俄罗斯人的婚礼中不可缺少的。新婚宴会可在家中,也可在饭店、宾馆里举行,邀请双方亲属及亲朋好友参加。婚宴上的饭菜很丰盛,俄罗斯菜以做工精细而闻名于世。俄罗斯人爱喝酒,而且喜喝烈性酒,宴会上除啤酒、葡萄酒外,伏尔加酒是少不了的。宾客们无拘无柬、兴高采烈地吃着、喝着、谈着……录音机里播放着古老的情歌、现代流行的爱情歌曲,自始至终充满着欢乐的气氛。宴会上,不知谁喊了一声“苦啊!”接着,“苦啊!” “苦啊!”此起被伏,响彻整个宴会厅。原来,这是一种趣弄新婚夫妇的传统习俗,要求新郎新娘当场拥抱接吻,直到新郎新娘满足大家的要求后,众人才齐声高喊“甜啊!”“甜啊!”并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这样要反复进行几次,一次又一次地将宴会的热烈气氛推向高潮。俄罗斯人性格热情奔放,如果有人弹起琴,带头唱起爱情歌曲,在场的人会立即和声唱起来,而且一首接一首地唱。宴会结束时,新郎新娘和宾客们纷纷离席,翩翩起舞,欢庆活动一直持续到深夜。可以说,婚礼场面热烈,气氛和谐,激情奔放。
乡村的婚礼,比起城市来,要简单一些,所花费用要少,并有一些传统的做法。谁家办喜事,全村人都赶来参加,婚礼充满着热闹而欢快的气氛。按照传统风尚,婚礼从“考”新郎新娘开始,人们不仅要看新郎是否健壮、新娘是否漂亮,而且要检验他们是否心灵手巧。新郎在众目睽睽下,手持利斧,将一段树木劈成一块块小木柴,新郎会劈柴,说明他今后会持家。接着新娘将木柴在炉膛里点燃,开始揉面,只须几分钟功夫就烙出一张张薄饼,分给众人品尝。众人吃饼时,新娘将一顶亲手绣制的小花帽戴在新郎头上。人们高声赞扬小伙子娶了一位聪明贤慧的妻子。接着,人们翩翩,几位身穿民族服装的姑娘将面包、盐、蜂蜜和布娃娃送给新郎新娘,这些礼物是祝愿新婚夫妇家庭富裕、生活幸福、儿女满堂。
俄罗斯乡村婚礼离不开面包。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身穿黑色礼服,在亲朋好友簇拥下前往女方家迎亲,迎亲的小伙子们身上披着在胸前交叉的长布巾。当迎亲的队伍到达女方家时,新娘从新郎手中接过绣花长巾,俩人向人们鞠躬。这时,人们向新郎新娘身上撒谷粒,并高呼“祝你们幸运”,欢声雷动,笑声四起。随后,人们簇拥新郎新娘来到村苏维埃门前,一群穿着艳丽服装的姑娘们向一对新人祝贺,并向他们赠送一对圆面包。当一对新人再次回到女方家时,女方父母在门口送给新人一块面包和一杯酒。新人当众吃下面包,喝下酒,感谢父母的养育恩情。男方代表用长布巾捧着圆面包,走进客厅,用刀切成一片一片,第一片送给双亲,接着客人一个个走过来品尝面包。最后,人们簇拥新人向男方家走去。参加婚礼的人们,夏天驾着马车,冬天乘着雪橇,马车、雪橇经过精心装饰,彩带迎风飘场,铃档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婚礼上,人们在吉他与手风琴伴奏下,尽情唱着古朴典雅的颂歌。
俄罗斯的社交礼仪
俄罗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施握手礼。拥抱礼也为他们常施的一种礼节。他们还有施吻礼的习惯,但对不同人员,在不同场合,所施的吻礼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对朋友之间,或长辈对晚辈之间,以吻面颊者为多,不过长辈对晚辈以吻额为更亲切和慈爱;男子对特别尊敬的已婚女子,一般多施吻手礼,以示谦恭和崇敬之意。吻唇礼一般只是在夫妇或情侣间流行。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
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
俄罗斯的出生习俗
俄罗斯人自古就有一种迷信的看法,认为知道产妇产期的人越多,婴儿出生就越困难,甚至会招致邪恶。所以,在婴儿降生前,对产期绝对保密。由于俄罗斯人认为生育是污秽之事,所以生产地往往选在无人居住的地方,如谷室、牛棚。遇到难产,用解扣、开锁的办法催生保平安。孩子降生后,便大肆声张,惟恐别人不知,并设宴庆祝,宴席上要吃蜜饭。按传统,前来祝贺的人要送礼,表示接受这个新生儿为社会新成员。礼品一般有四样:鸡蛋、面包、食盐、火柴。人们认为,食物能确保孩子好运,食盐、火柴则能帮他避邪除恶。妇女们送产妇的礼物是粥,有各种粥:大麦的、小麦的、葡萄干的,等等。有的地方,生孩子后要送花,若生女孩送麦穗、绣球花,象征幸福、美丽;生男孩送麦穗和橡树枝,预示幸福和力量。
左右方位观:
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右吉左凶的观念。受这些文化的影响,俄罗斯民族中形成了右为尊、为贵、为吉,左为卑、为贱、为凶这一观念,并将右与男、左与女联系起来。在俄语中,"右"这个词同时又是"正确的,正义的"意思;而"左"则有"反面的"意思。心情不好可能是起床时左脚先着地的原因;穿衣时,俄罗斯人必定先穿右袖,先穿左袖是不吉利的;右颊长痣是吉痣,左颊长痣是凶痣。俄罗斯人至今还有向左肩后吐三次唾沫消灾的习俗。
吉凶观念:
征兆观念是传统文化的遗留下来的,世界上各民族都有,俄罗斯民族也不例外。
在俄罗斯下列现象被视为吉兆:小孩出生时被羊膜包着全身,预兆终生幸福;儿子像母亲,女儿像父亲,也预兆孩子会终生幸福;两人交谈时,突然同时说出一个词,预兆未来两人的某一个愿望定能实现;坐在两个同名的人之间时,心中想一个愿望,此愿望定能实现;乔迁时先放一只猫进屋,日后生活必定顺意;在俄式澡堂洗澡时,用白桦枝条抽打上身,身体会健康;姑娘试穿新衣时被针刺,预示她穿这件衣服时定会有人,特别是小伙子的喜欢;蜘蛛落到人手上,预示此人将收到信或好消息;杯中茶叶垂直浮在水中,预示喝茶的人将会获得好消息。
下列征兆被视为凶兆:
用毒眼看人,对方不吉;乌鸦在屋顶叫,预示死亡;途中遇到猫(尤其是黑猫),或看到兔子穿过道路,或遇到提空桶的人,预示此行不吉;出门时,忘记带某种物品而又回家取,不吉。避凶的办法是返回后照照镜子;看到衣着与自己完全相同的人,不吉;盐倒洒出来,不吉,预示会与人吵架;杯中茶水突然泼掉,不吉,预示有突发事件。
禁 忌:
俄罗斯传统习俗中还有一些禁忌,如:不能送他人尖利的东西,如刀、别针等物,如一定要送,则应讨回一枚硬币,或用要送的尖东西扎对方一下;不能送别人手帕,因为送手帕预示着分离;两个用同一手帕擦汗,预示终会分离;忌在家里和公共场所吹口哨,口哨声会招鬼魂;忌让姑娘对着桌角坐,坐在这地方预示姑娘三年嫁不出去。
三记吻
俄罗斯人见面时,习惯于接吻和拥抱。特别是亲人或好友相逢,要吻腮三下。长辈吻晚辈额头。这一习俗被称为俄罗斯“三记吻”。
面包和盐
和许多欧洲国家一样,俄罗斯也有用面包和盐迎接贵客的习惯。在机场或者车站欢迎国宾的仪式上,一个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姑娘在几位姑娘的陪同下,轻盈地走上前来,笑容可掬地向客人行礼,并递给他一块圆面包,面包上放一块带有精致刺绣的方手巾,手巾的上个角垂在盘子下边。客人吻一下面包,然后掰一小块,撒上一点盐,品尝一下并表示感谢。
用面包和盐迎接客人,是因为历史上盐很昂贵。在9~11世纪的罗斯,即使在大公举行的宴会上,也只有贵宾席才有盐。如果在国宴上客人没能品尝放了盐的汤,或者喝汤时没有盐碟,就是受到了冷遇,他就只好“空手而归”。
现在仍用面包和盐接待客人,是为了表示亲切、友好和尊重。俄罗斯国家领导人到外地视察工作时,地方政府也经常以这种仪式迎接。这一礼仪反映到日常生活中,就是餐桌上一定要有面包,去作客时一定要吃面包。
握手的技巧
男女间握手时,一般要等女方先伸手。男方握女方手时要轻,不要用力摇晃对方的手,也不要问女士的年龄。
赞语要恰当
通常情况下,俄罗斯人在赛暄、交谈时,对人的外表、装束、身段和风度都可以夸奖,而对人的身体状况不能恭维,这习惯正好与中国人不同。在俄罗斯,几乎听不到“你身体真好”,“你真健康,不生毛病”这些恭维话,因为在俄罗斯人的习惯中,这话是不准说的,人们觉得说了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俄罗斯人非常喜欢说“你非常年轻”,“你不显得老”这一类的赞美话,人们也乐意恭听。
夸奖对方的才干时,可以说:“您很聪明,与您交往很有意思。”“你很有幽默感”。
夸奖对方的操行,可以说:“您的性格很温柔。”“你这样愉快,和您在一起不会感到寂寞。”“您真会关心人”。
对女主人,可以夸奖她的烹饪技术,“您做的菜真好吃”。“我还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菜”。“所有这些菜我都很喜欢”。
可以夸奖主人的房间、家具和摆设等,例如:“您的住宅真好。”“你们住得真舒适”。“您的藏书真多”。“你的家具很时髦。”
夸奖对方的亲人:“您的父母真好客。”“您的孩子真漂亮”。
女士优先
女士上小汽车时,男士要为她开车门;坐车要给妇女让座;进出门要为女士开门;在剧院看剧前后在衣帽间要为女士脱、穿大衣,入场时为女士开路并找到座位。女士在两排之间通过时,已入座的男士应起立礼让;男女相遇男士应先致意;女士不落座男士不能坐;在街上行走时男士要走在女士左侧,穿越马路时男子必须护送,等等 。
自带拖鞋去作客
俄罗斯人去别人家作客时,常常自带拖鞋。因为到了别人家里后一般都要换鞋才能进去,而主人家可能因一次接待客人太多而难以准备足够的拖鞋。此外,穿自己的拖鞋也更卫生。
鲜花是最好的礼物
俄罗斯人酷爱鲜花,无论生日、节日,还是平时作客,都离不开鲜花。赠送鲜花。少则一枝,多则几枝,但必须是单数,因为俄罗斯人认为,单数吉祥,偶数不吉利。送花还有讲究:三八妇女节时,给女友送相思花;送给男人的花必须是高茎、颜色鲜丽的大花;只有在对方有人去世时,才送双数的鲜花,即两枝或者4枝。一般送康乃馨和郁金香。
戒指的戴法
俄罗斯人比较重视订婚和结婚戒指。他们喜欢在订婚戒指上镶几颗小宝石,在结婚戒指上镶一颗大宝石。苏联时期,人们讲究戴钻石戒指,在金质或银质戒指上镶宝石。现在则比较讲究戴金戒指、水晶石戒指和人造宝石戒指等。
戒指的不同戴法表示不同的婚姻状态。戴在右手第4指(无名指)上,表示已娶妻或已出嫁;戴在左手第4指上,表示未婚;有些人为了显富,一只手上戴着两三个戒指;已婚者通常戴在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上;未婚者戴在左手上,或者一只手上戴一个,另一只手上戴两个。
作客须知
如果你贸然来到别人家,就应当尽快讲完你的事情,然后马上离开。不要同意留下与主人一起用餐,因为人家预先没有考虑为客人准备饭菜,留你吃饭仅仅是客气。
如果主人耐心地咱你讲话,而不作出反应,也不提出疑问,不找新的话题,这就说明你来得不是时候。
失约是不礼貌的。如果你接受邀请后,又改变主意,最晚应提前两天通知主人,而且应找出合适的理由。如果你不能按时赴约,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主人道歉。
接到邀请时不宜追问主人还请了哪些人。主人认为有必要时会主动告诉你。 主人邀请你带孩子来,你才可以带。但不要孩子喧宾夺主。
到别人家吃晚饭,可以迟到几分钟,但不要提前十几分钟到达,因为这会使正在准备迎客的主人感到不便。
作客时可以带一束鲜花,或香槟酒、葡萄酒、糖果和糕点之类的食品。
女士在用餐时,最好把手包放在门左的梳妆台上,因为放在膝盖上会妨碍吃饭,挂在椅背上又会滑掉。
在餐馆和咖啡馆用餐
在俄罗斯餐馆有餐,或者参加正式宴会,正餐的顺序是:凉菜、第一道(热汤)、第二道(热菜。有时在第二道热菜后再来一道热菜)、茶点。
刀叉的用法:
刀叉一般放在盘的左右两侧,左叉右刀。使用时左手持叉,右手持刀。用完后,将刀叉并排置于盘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