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传的连环画册

如题所述

《甲午海战》连环画册(中日甲午海战):由以下6家出版社分别创作出版发行,它们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
《邓世昌血战黄海》
《邓世昌血战黄海》连环画册,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发行,第一次印刷,印数6.25万,64开,责任编辑颜熙之。
《爱国将领邓世昌》(一)基本信息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H);五年级第一学期,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6月第10次印刷。
(二)第七课 爱国将领邓世昌
邓世昌是清末的一位爱国将领,他为保卫祖国的海防献出了生命。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略军在牙山口外半岛海面,向中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8月1日,中日双方同时宣战,甲午海战爆发了。
1894年9月17日中午,我方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本舰队相遇,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打响后,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海面,频频开炮,屡中敌舰。以先锋舰“吉野”为首的四艘日本军舰,进逼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号。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开足马力,抢到“定远”前面,迎战来敌。
“致远”在四艘敌舰的包围之中,顽强作战,不断炮击敌舰。不久,“致远”舰上的炮弹打光了,邓世昌命令用步枪射击。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致远”舰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眼看就要沉没。邓世昌怒视着在海面横冲直撞的“吉野”号,对大副说:“日本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它,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刻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是它在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敌舰上的士兵见了,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吉野”的舰长也吓得手足无措。可是,一颗日本鱼雷击中了“致远”,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它就沉没了。
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高呼杀敌不止。随从把救生圈抛给他,他拒绝了。他饲养的“太阳犬”游到他身边,衔住他的衣袖,想救起自己主人。邓世昌亲手淹死爱犬,自己也沉没在汹涌的浪涛之中。全舰二百多名将士,除二十七人遇救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邓世昌的英雄行为大大激发了海军将士的爱国热情,他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资料:
时代背景:甲午海战是1894年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是年为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为了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蓄谋挑起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牙山口外半岛突然袭击护送运兵赴朝的中国舰艇,日本陆军从汉城出发,偷袭牙山清军。清政府被迫于8月1日宣战。此时,清朝统治集团分主和、主战两派。主战派多为没有实权的官僚,而实权则操纵在以李鸿章为头子的主和派手中。主和派准备妥协、退让。清军受此影响,在战争中节节败退。9月中旬,中日在黄海海战(即课文中提到的那次战争)。10月下旬日军侵入辽东半岛,大连、旅顺等地相继失守。1895年2月,威海卫陷落,清政府向日本政府完全屈服。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人物介绍:邓世昌(1849一1894)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年选入福州船政学堂肄业。1871年派登建威练船练习航海,后曾历任琛航大副,海东云、振威、飞艇等舰管带。1879年调赴北洋,管带镇南炮船。1880年,随丁汝昌赴英邦接新舰。回国后任扬威管带。1888年,任北洋海军中军副将,仍带致远如故。他“治事精勤”,具有爱国思想。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