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现在为什么很少有编制,大部分都是合同工?

如题所述

因为当前社会,单位的人员更替其实非常频繁,合同工也是如此。这也主要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其次是员工的合理化、法制化。

人员编制,通常是指一个组织的设立、人员编制和职位分配。财政拨款数额由组织各级人事管理部门确定。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按编制配备人员,财务部门按编制配备经费。机构设置通常分为行政机构设置和事业单位设置。

那么区别在哪里呢?可以简单概括为: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立三类单位。全额为国家财政负担的各项支出,差额部分为国家财政补贴。然后,一些单位会按照自己的收入支出,而自立完全是自己的财政支出负担。在这次分类改革中,自立部分是事业单位改革应该最大的:

经济效益好的,2017年前转为企业改制;经济效益一般的,2018年前转为企业改制;人员、资产规模小或债务不清的,债务、债权不清的,基本不具备转企改制条件的,要做好资产处置、人员安置等工作,2020年底前退出事业单位。也就是说,到2020年,这部分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企改制,不再占用事业单位编制。

而这三类改制单位承担行政职能和事业单位人员,将逐步过渡到公务员身份,承担公益性财产和事业单位人员留用编制,而那些具有商业性质的人将被撤职,成为企业员工!公立医院和高校教师编制改革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老员工都成为企业的员工。一般来说,最初的雇员将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处理。总的原则是“老办法为老,新办法为新”。治疗力度主要取决于改革阻力的大小,没有固定的规律。也就是说,改革的方法有可能和国有企业一样。在公立医院和学院,原员工不会被调动,所有新员工都会签订劳动合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4
还不是为了降低成本,减少财政压力。
举例我现在在的小城市,财政在一个新入职有编制人员的身上也要花接近10万的用人成本。随着工龄提升,收入会更高。
但合同工就不同了。即使是考试进来的正式合同工,每个月工资公积金保险这些一样,但各种政府补贴单位福利就直接跳过。一年最多7万的开支。
临时工就更便宜了。五险一金全没有。一年基本拿不到4万。。
看起来确实不公平。但事业单位每年都会招人,只不过招人名额少。合同工和临时工基本都没达到招考资格。即使部分招考合同工也是降低条件录入。
比如有编制的一般要全日制本科相关专业,好一点的岗位要研究生。招考合同工就是大专不限专业。
第2个回答  2019-10-28
因为《2017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中,公立医院和高校教师改革后属于公益二类单位,全国高校和公立医院将进保留高校和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的属性,但是取消其编制,改为合同制。这样很多单位就没有了编制体系
第3个回答  2019-10-28
因为现在对于编制工管理是非常严的,所以大部分都是合同。
第4个回答  2019-10-28
事实不是这么回事,现在的事业单位分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部分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人员,还有派遣制员工,也就是编制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