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行为应该怎么防范?

如题所述

儿童模仿能力强而辨别能力差。这是孩子认知心理的重要特点。模仿能力强,使其知识不断丰富,技能不断提高,是发展智能的重要基础;辨别能力差,是导致不良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杜绝和防范不良行为的发生,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说谎。对孩子要听其言,观其行,若发现孩子言行不一致,出现说谎、欺骗的行为,如借学校、老师的名义,向父母要钱花,或借父母的名义,向老师请假到外面打电子游戏等,都要及时地予以教育,引导孩子讲真话、干实事。②发现孩子有贪便宜的行为,应及时予以教育引导,否则任其下去,容易发展为偷窃行为。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以奉献为荣,以占便宜为耻。③发现孩子有逃课、旷课行为,老师和家长之间要及时通气,而家长应主动协助老师,做好孩子工作,制止其逃学行为。④发现孩子看淫秽书籍或黄色影视片时,应及时予以教育引导,以免孩子过早、过分地关心性问题,否则会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而走向犯罪道路。

总之,儿童的不良行为,多从9岁开始。要防范孩子不良行为的发生,老师和家长应从点滴抓起,多关心、多观察,发现苗头及时教育引导,做到防范于未然,平时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经常开展一些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独生子女心理卫生及保健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独生子女家庭的比率逐年上升。独生子女有许多长处,如遗传缺陷少,生命的质量高,智力发育较快,开发较早,脑子聪明伶俐,学习成绩普遍较好等等。但由于家长溺爱,教养失误,也许有许多缺陷,如以自我为中心,骄横任性;挑吃、挑穿,喜欢特殊化;不尊敬师长,不团结同学;不爱护东西,花钱如水;任性放纵,动则发脾气;胆小怕事,受不得批评委曲;生活上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享乐心理强,吃苦精神差;好胜心强,谦让心差,等等。

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惯,比起非独生子女严重得多。孩子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性格,如不及时地予以纠正,长大后改就十分困难了。为了教育培养下一代,为了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作父母的必须重视独生子女教育。否则,后悔莫及、隐患无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