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始进入大学工作.如何开始新的科研生涯

如题所述

研究生新生如何进行科研规划:1、立足本土规划科研生涯
如果继续科研生涯的话,现实情况会使很多同学希望到国外去学习,因为国内的政策倾
向是吸引国外人才,对他们有特殊待遇和条件。因此,很多博士后会认为如果不出国几
年,在国内就业就处于劣势。
假如不出国的话,能做什么工作?留在国内,虽然有很多单位可供选择,但未必有竞争
力进入一流单位工作;如果进入二流单位工作,怎么考虑?
假如感觉自己在科研方面可能做不出很好的成绩,那么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到企业去,
还是自己创业?其实,在现在多元化社会中,各行各业,即使是出版业、新闻界,都需
要有科研经验的人才。原因我下面作一分析。

2、做研究生、博士后的目的

作选择是需要有一定勇气的。没有一个选择是百分之百最好的选择。每个人性格不同,
有人喜欢冒险,有人喜欢稳扎稳打,性格特征对选择是有影响的。

首先,如果选择的不是科研道路,那么在这里做研究生、做博士后这么多年,是否就是
浪费了青春呢? 我认为,离开科研的选择,不代表已浪费了过去几年的时间。做研究
生、做博士后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拿个学位、出几篇论文,而是接受一种怎样解决问题的
训练。科研题目就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要训练怎样有逻辑地、一步一步地在现有条件
或者在创造出来的条件下把问题解决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能力。在企
业界、在各种与科研无关的行业中,都需要这种能力,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出几篇论
文更重要。提高这种能力就是我们高等教育的目的。

现在研究生、博士后很多,社会的进步需要这么多高级人才!各行各业都需要有科研背
景的人才。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就是这样实现的。我们国家现在有大量的
研究生,这不会产生就业问题,而是培养了大批有科研训练的人才。这些人才大部分不
会留下做科研,而是分散到其他各行各业。因此,研究生、博士后离开科研并不代表浪
费了过去的科研时光。

除了解决问题的训练外,做研究生、博士后还接受了另一项能力的训练,那就是与人合
作的能力。社会上几乎任何一种工作,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好的。即使是成立一个小企
业,也要招募一批人,领导大家做出一番事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这种能力,是研究
生、博士后阶段另一种重要训练。将来过了几十年回头看看,会发现现在学到的真正有
用的本事,就是解决问题和与人合作两项能力。

3、是不是适合做科研

现在,再来谈谈如何决定是不是继续做科研?怎么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

在科学界,有两种工作人员。真正有创新性的、对科研推进有关键贡献的人是很少的,
也许不到10%。评判自己的工作,如果与同一领域的同行(同学、同事)比较是前10%的
,表示将来可以做出独立创新性的工作,应该继续做科研。但是不是科学界就只需要这
10%?不是!其他90%的人不是最顶尖的有开创性的科研人员,但一般性、支撑性的科研
同样重要,没有他们,创新性的工作就做不成。这些工作也需要有相当资质的人来完成
。我认为,如果与同领域的同行比较,自己的工作是前30%的,那么虽未必有开拓性,
但也可以对一般性、支撑性的科研有所贡献。换句话说,在座的同学有三分之一的人可
能比较适合继续做科研工作。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属于这三分之一?要做好科研需要一些条件。这些要求不是
很高,但不是每个人都具有。

第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基本的逻辑思维大多数人都有,但部分人这方面能力比较
差。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很快把事情的因果关系看清楚,能整合多种信息,把各种概念进
行较有逻辑性的组织,并据此作出推理。我相信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在座的同学应该都
有,只是程度上会有差别。

第二,要有耐心和毅力,能承受或享受做科研的过程。做研究经常是处于挫折之中的,
在没有解决问题之前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失败。能否耐心对待挫折,甚至喜欢这种过程?
事实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并不总是一直在情绪的谷底。今天解决一个小问题,
明天、后天再解决一个小问题,这些小的收获,能否使自己高兴并坚持做下去?如果答
案是否定的,那么在做研究生、做博士后时不能学会承受或享受做科研的过程,就不适
合继续做科研。因为,将来在自己的独立实验室,科研过程中的挫折会加倍地落在身上


第三,愿意与他人愉快有效地合作。有些人不喜欢与人打交道,或不善于与人打交道,
这些人或许可以成为很有成就的画家或作家,但现在没有一个科学家可以闭门造车,他
一定要与同行交流,与研究生打交道,与博士后打交道。要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否则
就不适合科研这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