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剃头是不是要死舅舅的?

如题所述

中国是一个很有内涵的国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古人敬天地鬼神,所以在民间有很多流传的禁忌,其中最热闹的新年,也有很多禁忌,比如什么初一不能骂孩子,过年忌打扫倒垃圾,
还有一句特别出名的歌谣就是“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至今为止很多老人对此深信不疑,比如前些年长春某个舅舅发现自己外甥在正月里剃头了,于是狠生气,闹得不可开交,在这个舅舅看来这是外甥在诅咒自己早死,后来经过多方调解,这舅舅才作罢。

正月剃头
那么正月剃头死舅舅的由来是什么呢?
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源于清朝,当年剃发易服时,将汉人的头发从前部到脑顶都给剃去,再将四周的头发都给剃光,然后留一个小辫子刚好能穿过铜钱的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钱鼠尾,

金钱鼠尾
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最终以讹传讹,成了“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民间禁忌。

剃发易服
一场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头闹剧至今未结。
那么正月剃头真的死舅舅么?
答案是肯定不会的,时至今日,没有必要深究正月剃头与死舅舅的关系了,从中医角度来讲,正月不适合理发是又根据的,在《黄帝内经·素问》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也就是说,春天是万物萌发、推陈出新的时节,而不应该阻止新生事物的生长。对应到头发上,就是要让头发披散开来,任其自由生长,而不应该剪断,违逆春生之气。

剃头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很多人都是在除夕前给自己清洁整理,而到了二月二,差不多刚好是该整理头发的周期,而且又迎合“龙抬头”的好日子,人们就习惯在二月二剪头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6
中国是一个很有内涵的国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古人敬天地鬼神,所以在民间有很多流传的禁忌,其中最热闹的新年,也有很多禁忌,比如什么初一不能骂孩子,过年忌打扫倒垃圾,

还有一句特别出名的歌谣就是“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至今为止很多老人对此深信不疑,比如前些年长春某个舅舅发现自己外甥在正月里剃头了,于是狠生气,闹得不可开交,在这个舅舅看来这是外甥在诅咒自己早死,后来经过多方调解,这舅舅才作罢。


正月剃头

那么正月剃头死舅舅的由来是什么呢?

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源于清朝,当年剃发易服时,将汉人的头发从前部到脑顶都给剃去,再将四周的头发都给剃光,然后留一个小辫子刚好能穿过铜钱的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钱鼠尾,


金钱鼠尾

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最终以讹传讹,成了“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民间禁忌。


剃发易服

一场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头闹剧至今未结。

那么正月剃头真的死舅舅么?

答案是肯定不会的,时至今日,没有必要深究正月剃头与死舅舅的关系了,从中医角度来讲,正月不适合理发是又根据的,在《黄帝内经·素问》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也就是说,春天是万物萌发、推陈出新的时节,而不应该阻止新生事物的生长。对应到头发上,就是要让头发披散开来,任其自由生长,而不应该剪断,违逆春生之气。

第2个回答  2019-02-26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听到“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正月里剃头,真的会死舅舅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正月剃头死舅舅”的来历。

“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实际上是一句歇后语,其中的“死舅”谐音“思旧”,“思旧”指的是思念明朝。

清军入关以后,在中原地区实行“剃发易服”的法令,剃发令、易服令、圈地、占房、投充、逃人法被称为“清初六大弊政”,其中尤其以剃发令受到的抵制最为激烈。自古以来,普通的汉人老百姓对于谁当皇帝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温饱问题,而较少关注政治的变革。清军刚刚入关的时候,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其统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受到了一部分汉族老百姓和士大夫的认可,然而,清朝统治者随后推行的“剃发易服令”却受到了强烈的抵制,并且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新一轮的反清起义。

因“剃发令”而出现的新一轮抗清浪潮,也令当时的西方传教士感到震惊,如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一书中说:“人民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头发而斗争,甚至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还要更勇敢……。”

为什么汉人老百姓在保卫自己的头发的斗争中,要比为皇帝和国家而战斗还要勇敢呢?这就是千百年来,儒家文化耳濡目染的结果,儒家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孝治国”,一切的道德规范皆是由“孝”阐发而来的,在《论语》里是这样说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其为仁之本与?”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孝”呢?《孝经》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儒家文化所强调的其他道德规范是从“孝”阐发而来的,不敢毁伤自己的身体发肤被认为是孝的开始,而“孝”是儒家文化的根本之所在。所以,保卫自己的头发,显得比保卫皇帝和朝廷还要重要。

为了强制推行剃发令,清廷还提出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口号,为此,民间反清义士则提出了“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口号来回应,与清廷针锋相对,但是,民间的反清斗争最终还是被清政府给镇压了,人们不得不以“正月不剃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正月不剃头的意思就是“思旧”、“思明”。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歇后语“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实际上这句歇后语在一开始的目的是以“正月里不要剃头”的方式来对抗清朝统治者强行推行的剃发令。
第3个回答  2019-02-26
中国是一个很有内涵的国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古人敬天地鬼神,所以在民间有很多流传的禁忌,其中最热闹的新年,也有很多禁忌,比如什么初一不能骂孩子,过年忌打扫倒垃圾,

还有一句特别出名的歌谣就是“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至今为止很多老人对此深信不疑,比如前些年长春某个舅舅发现自己外甥在正月里剃头了,于是狠生气,闹得不可开交,在这个舅舅看来这是外甥在诅咒自己早死,后来经过多方调解,这舅舅才作罢。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最终以讹传讹,成了“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民间禁忌。
第4个回答  2019-02-26
那是正月剃头思旧的谐音。是清兵入汉留法不留头政策民众的反抗。
民间借二月二龙抬头吉日,理发剃旧辞旧迎新健康成长出人头地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