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教是怎么传到中国来的,是谁传过来的?

如题所述

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驼回首都洛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四十二章经》。

也就是现在的白马寺。

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多以汉明帝永平十年作为佛教传入之年。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经》,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

中国佛教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是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绘画方面,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等画家,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汉画的技艺和风格,一方面又受到了来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在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段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扩展资料

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过程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汉明帝时期(约在公元纪67年左右),佛教传入中国被称为浮屠教。

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于此同时传入。

公元57年,光武帝病逝,太子刘庄继位,就是汉明帝。有一天,汉明帝梦见一个金人,这个金人有一丈六尺那么高,项佩日轮,在汉明帝脖子以上佩戴着一个太阳般的光圈。

这个日轮,实际上就是佛光,日轮的光芒四射,金色灿烂,金人就在金銮殿上各处飞行。

第二天,汉明帝把这个梦告诉大臣们,许多大臣说不出那个头顶发光的金人是谁。

有个博士傅毅说:“天竺有神名叫佛。陛下梦见的金人准是天竺的佛。”

傅毅所说的天竺,也叫身毒(音yuándú),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的地方 (天竺是古代印度的别称,释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

释迦牟尼约出生在公元前565年),原是个王子。传说释迦牟尼在二十九岁那年,抛弃了王族的舒适生活,出家修道。创立了一个宗教,叫做佛教。

释迦牟尼到处宣传佛教的道理。

释迦牟尼传教四十多年,收了不少信徒,大家尊称释迦牟尼为“佛陀”。释迦牟尼死了以后,其弟子把释迦牟尼生前的学说记载下来,编成了经,这就是佛经。

傅毅的话,引起了汉明帝的好奇心。

于是就派蔡愔(音yǐn)和秦景两名官员到天竺去求佛经。

蔡愔和秦景一行人一路跋山涉水,当走到大月氏国(今天的阿富汗)一带时,在这里巧遇了两位从天竺来的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

经过交流,蔡愔和秦景认为两位高僧就是汉明帝要找的人,遂决定邀请摄摩腾和竺法兰来中国传授佛法。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

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传佛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当印度佛教兴盛之时,阿育王派遣众多传教师到四方传布佛教教义,弘扬佛法。於是,佛教开始在印度以外的地区,如斯里兰卡、缅甸以及中亚、西域一带传播,印度佛教终於成为世界性宗教。佛教究竟在什麼时候传入中国,历来有多种的说法。大致可以推断,随著汉朝与西域交通的开拓发展,佛教逐渐经由中亚、西域一带进入我国。因此,自东汉以来,中国就已接触佛教,三国、两晋以前是佛教传入的适应期,南北朝及之后的唐朝更成为佛教译经事业的高峰。历经二千年的发展,由於历代祖师的播种耕耘,由印度传来的佛教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与结果,正式成为中国的佛教。

◆夜梦金人的汉明帝

佛教传入的情形,有各种不同的史料记载,有的说秦始皇时有沙门室利房等十八人携带佛经来到咸阳城,却遭到拘捕下狱的不幸命运;有的说汉武帝派霍去病攻打西域,曾掳获一尊金人,带回汉土,武帝将其供奉在甘泉宫,当时以为金人就是佛像;也有的提到,汉哀帝元寿元年(西元前二年),博士弟子景卢曾接受大月氏王的使者伊存口授佛经,以上这些说法,都是佛教初传中国时期的记载。

但在各种记载中,以东汉明帝夜梦金人的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梦见一位金人,身长六丈,相貌庄严美好,全身金光灿烂,在金鸾殿的上空飞翔。梦醒之後,明帝遍问群臣,所梦金人到底是什麼?太使傅毅答说:「臣听说《周书异记》中有一段记载: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平旦时分,所有江河泉池忽然泛升高涨,四处的井水也溢出来,狂风大作,宫殿、房舍、山川、大地也都震动起来。到了夜晚,有五色光芒入贯太微,在西方遍布成青红色。当时,昭王问太使蘇由:『这是什麼祥瑞?』蘇由回答说:『西方有大圣人诞生。』昭王问:『对天下有何影响?』蘇由答道:『此时没有,一千年後声教被及此土。』於是昭王即派人把这件事情镌刻在石头上,埋在南郊的天祠前。如果以年代计算,刚好就是当今之时,陛下所梦的金人,想必就是佛陀无疑。」由於这个因缘,明帝便派遣使者蔡愔、秦景、王遵等十八人西行到印度求佛法。

奉命出使西域的蔡愔,路过大月氏国,遇到了迦摄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这是历史上空前的际遇,可以说,由於汉明帝一梦,从此促成了中国向西方求取佛法而开通西域的现实需要,佛教也因此在中国展开了历史的第一页。

迦摄摩腾与竺法兰两位西域高僧随著蔡愔等人,用白马驮著佛像图卷轴及《四十二章经》等,自西域到中国弘扬佛法,这时是永平十年十二月三十日。蔡愔等人将携回的佛像呈给明帝。明帝一见,正与梦中的金人相同,惊喜万分,令人临摹多幅,分别供奉在南宫清凉台及高阳门显节寿陵上,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有佛像的开始。

蔡愔等人所带回的图卷中描绘的佛像,正是当年优填王派人以栴檀木雕刻的释迦像的画像。

迦摄摩腾是中印度人,精通大小乘经典。竺法兰也是中印度人,能够诵出几万章的经论。他们随著汉明帝的使者来到洛阳传教,并受到明帝隆重欢迎。在那个时代,中国皇帝本来是盲目信仰神仙方术的,佛教的出现,令当时的人耳目一新。西域高僧迦摄摩腾与竺法兰远自西域而来的事,引起当时道士的惶恐不安,故有一场轰动的佛道比试。 当然最终是佛教胜利。

最初,汉明帝以极隆重的仪式亲自迎奉两位高僧,招待他们住在洛阳鸿胪寺。「鸿胪」,本来是掌管诸侯和外国来朝觐者所住的宾馆;「寺」,原本是当时官署的名称。经过佛道比试之後,明帝敕旨将鸿胪寺改名为白马寺,用以赞扬两位高僧以白马驮经来到洛阳,因此取名「白马寺」。

白马寺创立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关於它的创建过程,散见於《理惑论》、《後汉纪》、《冥祥记》、《高僧传》、《水经注》、《洛阳伽蓝记》、《魏书》等文献中。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古刹,也是我国佛教早期的传播中心,印度梵学及佛法发展的第一座道场,因此被後世佛门弟子尊为「祖庭」和「释源」。

◆汉译佛经的滥觞
迦摄摩腾与竺法兰熟闇西域方言,到洛阳後开始学习汉语,随後翻译出《四十二章经》等。汉明帝曾敕令将《四十二章经》收藏在朝廷藏书的兰台中。《四十二章经》,旨在宣扬佛教的基本教义,被推崇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

自从汉武帝时代开拓西域,「丝绸之路」成为一条贯通中西的贸易孔道,往往伴随著贸易而进行文化交流、宗教传播。许多西域、天竺僧侣随著商队来到中国,成为中国佛教的播种者、拓荒者。
继迦摄摩腾与竺法兰之後,来华的西域高僧有安息国(古波斯,今伊朗)的安世高,月氏国的支娄迦谶、支谦,康居国的康僧会,以及印度的昙柯迦罗等人。因为他们都是西域人或印度人,在不熟悉汉语,又缺乏原典的情况下,只能根据他们口述的经文大意,再由中国人记录为文字。藉由初期译经僧的译文来弘传佛法,中国人开始接受佛教的思想与知识。
继第一部《四十二章经》译出後,译经僧来华愈多,也开始有完整经论的翻译。据载:安世高放弃安息国王位而出家求道,他原本就通晓天文与医术,又博综经藏,尤精於阿毗昙学,一生奉持禅经;来到中国後,很快地学会了汉语,从桓帝建和年间到灵帝建宁年间(一四八~一七二),共二十几年,翻译了许多佛经。其中,较重要而且有影响力的是:《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大小十二门经》、《道地经》、《人本欲生经》等。当时各译经僧所传译的诸经,或有谬误的情形,而安世高所译的经典,义理明晰,文字允正,是佛教传入初期译经僧中的翘楚。他译的经典多属小乘,以宣扬法数与禅观为主,如《安般守意经》是一部禅定修行的指南书,经中指出数息、相随、止、观、还、净等六阶段禅法的过程。关於数息的方法,带给中国佛教的影响很深。法数,即阿毗昙(阿毘达磨),就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以「数」的形式将教法加以分类,如四圣谛、五蕴、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可以说,继迦摄摩腾、竺法兰之後,在中国佛教史上,安世高是以最初翻译经典而享有盛名的。

佛教初传中国的历史大体如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2-16

据历史记载,应该是秦朝就有陆陆续续的佛教法师进入中国。
不过公认的正规的时间,根据《四十二章经序》、《牟子理惑论》等多种典籍的记载,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汉明帝刘庄在永平七年(公元64年)于夜晚梦见一位神人,全身金色,项有日光,在殿前飞绕而行。第二天会集群臣,问:“这是什么神?”当时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回答道:“听说西方有号称‘佛’的得道者,能飞行于虚空,神通广大,陛下所梦见的想必就是佛。”第二年,汉明帝派遣蔡愔(yīn)博士及弟子秦景等十人远征西域求法。使团到达大月氏国后,抄得佛经42章(这就是著名的《四十二章经》),并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在当地遇见高僧迦摄摩腾、竺法兰,邀请二师来汉地传播佛教。二师接受邀请,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随蔡愔一行来到洛阳。汉明帝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专门为之建立佛寺,命名“白马寺”。白马寺是我国汉地最早的佛寺,取回的佛经则收藏于皇室图书档案馆“兰台石室”中。这就是“白马驮经”的故事。
应该说正式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公元68年。

洛阳白马寺和当年驮经的白马雕像

第3个回答  2016-03-05
古天竺,玄奘
第4个回答  2021-12-09
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运回首都洛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居住,翻译《四十二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