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应聘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好不好?

如题所述

一般事业单位都是奇缺编外人员。廉价劳动力,很容易通过。

    一般事业单位都是奇缺编外人员。廉价劳动力,很容易通过,除非财政,地税那些热门单位  想转正得看去什么地方,有些事业单位编制空缺比较多,有些基本没有空缺编制 

    就算有空制编制如果没有关系的话想转正混到编内人员,没后台没关系几乎是不可能,我们这最久的一个编外干了7年。

    后勤基本他包干,表现相当好。现在工资一月扣了保险能拿到1000(科长级别一月的车马费都是1500+)

    转正?除非领导很看重你,加你很懂事(送礼包钱陪酒,一个月几百块的工资,你有钱送吗?就算送,领导看得上么?) 

    而且编外人员的待遇也很差,遇到好单位还好,过年过节有点红包发(我朋友是事业单位,一月1200,过节都有几百块红包,他只干了3年,第一年工资600)遇到烂单位,领导吃香喝辣,编内啃骨头喝汤。

    编外的却连自来水也没有,就好比我们这,他妈还是一个省会,一月800,年终奖1200。

    节假日加班没半毛钱,自己贴饭钱车钱~还好我是本地人,外面租房,单间最便宜也不会少于600,还不算水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6

就为备考公务员考试,去应聘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好处:

一、了解体制内各项工作流程,提高工作经验,有利于公务员、事业单位面试;

二、有适当收入,压力较全职备考相对较小;

三、可以同有丰富备考经验、已经上岸的同事学习备考经验,减少弯路;

四、休息时间相对企业更多,有较为稳定的周末休息时间,备考时间更为充足。

弊端在于到手工资不高,对单位归属感、认同感可能不高。

编外人员解决方案:

一是逐步取消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这是一个制度性的改革方案。这需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对事业单位的财政供养体制从以“养人为主”逐步变为以“养事为主”,人员规模不与“编制”挂钩,而与“事业”挂钩。当然,这一方案改变巨大,需要从全局进行统筹考虑。

二是改变传统编制管理方式,建立动态化的人员编制管理机制。这是一个在现有管理体制下的调整改革方案。

这一方案要求编制主管部门抛弃原有僵化简单的编制管理手段,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特点,不同地区面积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层级服务人口等多种因素,将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引进当代先进的数量统计模型和技术,综合科学地确定人员编制需求总量;

并建立常态化的动态调节机制,适时调整和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分布,使人员编制管理有利于而不是阻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编外工作人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29
不值得,时间越长你会发现越难待。单位用你的时候说你是大家庭的一员,有事儿的时候,错误都归给你。说能搭上关系把,其实不然,人家压根不把你当回事儿,怎么可能帮你,你永远是外人。别天真了,我就是太天真了,干的都天天生病,最后也只落得大家说声,辛苦了。工资不给涨,加班费也不给,说不合规。扣钱的时候按公扣,发钱的时候按身份,啥也没你的。工作近三年的心酸史。随时准备撤,太伤人心!
第3个回答  2020-05-17
流浪都不要去做编外
第4个回答  2019-11-27
2017年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工资待遇怎样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