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权谋大师鬼谷子是当时相当厉害的传奇人物,他既是善于谋兵布阵的大军事家,同时还是纵横捭阖术的鼻祖。
据史料所载,鬼谷子一生共有弟子500余位,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和徐福这6位。
历史上,庞涓和孙膑同时拜在鬼谷子门下为徒,两人不仅有同窗之谊,还朝夕相处、情同手足。
可在“围魏救赵”这个典故中,各为其主的庞涓、孙膑二人在两军交战之际数次智慧交锋,孙膑辅佐齐国大将打败了同门师弟庞涓,庞涓走投无路,又不甘被俘,于是愤而拔剑自刎,这段史实便是成语“孙庞斗智”的由来。
孙膑和庞涓本应亲如兄弟,为何要斗智,又为何最终反目成仇呢?
同门师兄弟本该一生交好,怎奈人性有别,一善一恶
鬼谷子因其隐居于鬼谷,故以地名而得称为鬼谷子。他是当时活跃在外交舞台上的名士苏秦、张仪的恩师,人称“鬼谷先生”。
在一些民间传说中,鬼谷子其人受命于天,得书于仙,不仅才学满腹、谋略奇绝,还创办了中国古代第一所军事学校——战国军庠。
虽说鬼谷子不愿侍奉人君,只喜隐居,但他却不拒绝将自己拥有的知识对外进行传授和讲学。
公元前380年,20岁的鬼谷子走出隐居的大山,去各国施展了自己的游说之术,算是建立了功业并一举成名。19年后,仍喜隐居逍遥的鬼谷子返回了大山深处,还将路途之中所遇到的2个年轻人带回了自己隐居的谷中。经过一番智力测试,鬼谷子决定收二人为徒——这2个幸运的小伙子就是庞涓和孙膑。
经年相处下来,庞涓和孙膑关系还不错,同住同吃、一同学艺,简直就如亲兄弟一般。因为孙膑略微年长,于是就成了哥哥,而庞涓则是弟弟。
一次,庞涓和孙膑闲聊,谈到未来,二人约定如果其中一人先得贵人赏识而入仕,那么一定要帮另一人进行举荐,这样才是无分彼此的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