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血沉”临床意义

如题所述

定义

将抗凝血置于特制的红细胞沉降率管中,观察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a,ESR),简称血沉。血沉测定有多种方法,WHO推荐Westergren法。

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

抗凝血置于特制的红细胞沉降率管中,垂直竖立1h,观察红细胞下沉的速度,用血浆段的高度(mm)来表示。影响ESR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红细胞缗钱状的形成。因为红细胞形成缗钱状或凝集成团后总面积减少,所承受的血浆阻力也减少,下降的速度要比单个分散的红细胞快得多。

影响缗钱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一般认为,血沉加快主要是血浆中各种蛋白成分比例的改变,而与总蛋白浓度无关。白蛋白带负电荷,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带正电荷,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所带的正、负电荷呈平衡状态,而红细胞因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而带负电荷,彼此排斥间距约为25nm。如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含量增加或白蛋白含量减少,改变了电荷的平衡,致使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容易使红细胞形成缗钱状而血沉加快。相反,如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白蛋白增加时,血沉减慢。

现已公认,血浆中带有正电荷的不对称的大分子物质纤维蛋白原是最强有力的促缗钱状聚集的物质,其次为γ球蛋白,再次为α、β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也有促进红细胞形成缗钱状的作用,而白蛋白及卵磷脂有抑制的作用。

2、红细胞的数量和形状:正常情况下,血沉和血浆回流阻逆力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如红细胞数量减少,会造成总面积减少,所承受的血浆逆阻力也减少,因此血沉加快。但数量太少则影响聚集成缗钱状,使血沉的加快与红细胞减少程度不成比例。反之红细胞增多时血沉减慢。红细胞直径愈大红细胞沉降率愈快,球形红细胞不易聚集成缗钱状,血沉减慢。

3、血沉管的位置:血沉管倾斜时,红细胞沿管壁一侧下沉,而血浆沿另一侧上升,使血沉加快。

正常值

魏氏法:男 0~15mm/h;女 0~20mm/h

潘氏法:男 0~10mm/h;女 0~12mm/h

克氏法:男 0~8mm/h ;女 0~10mm/h

血沉增快临床意义

①急性感染:如急性细菌性炎症,2~3个小时就会出现血沉加快的现象;

②局部炎症;

③活动性肺结核、腹膜结核、肾结核等;

④风湿免疫性疾病活动期: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

⑤心肌梗死;

⑥慢性肾炎;

⑦严重贫血;

⑧月经期、妊娠期;

⑨老年人;

⑩恶性肿瘤。

血沉减慢临床意义

①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③球形红细胞增增多增多症;

④过敏性疾病;

⑤室温过低或抽血液后放置过久。

血沉临床应用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血沉并非某种疾病特异性指标,其临床意义有相当的局限性,临床应用血沉时需考虑如下几点:

1、血沉不用于无症状人群的筛选检查;

2、对血沉增快而无法解释者,应在数月内多次重复检查。一过性增快可能是具有隐性疾病的预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检,结合必要的其他辅助检查免疫学、肺部CT等以明确血沉增快原因;

3、血沉可用于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和监视随访(老年人有低热、乏力、肢带肌疼痛,同时血沉50mm/h时,提示风湿性多肌痛可能,请及时到风湿科就诊);

4、血沉仅是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病的分类诊断标准之一,并非唯一及必备条件(血沉高不一定就是有风湿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