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读懂海绵城市建设的四大核心手段!

如题所述

海绵城市,如诗如画的绿色解决方案,通过科学的雨水管理策略,实现了内涝减少和洪水防控的双重目标。其核心在于雨水的可持续利用,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四个关键概念:低影响开发(LID)、水敏型城市设计(WSUD)、SUDS与新加坡的ABC水计划。


LID,即低影响开发,如同大自然的智慧,通过源头分散管理,促进生物多样性和减少径流污染。海宁和陕西的实践项目生动展示了LID的应用,如透水铺装和绿色屋顶等技术,不仅美观,更有效。LID的功能包括渗透、储存和调节,是90年代美国创新的产物,如今中国也在积极推广。


水敏型城市设计(WSUD)则将自然水循环和城市设计无缝融合,旨在保护和强化城市内的天然水系统。它的实施遵循7步法和精心设计的雨水收集器等元素,确保雨水的有效利用。


从1992年的里约可持续发展议程开始,雨水管理经历了转型。1997年,Jim Conlin提出的SUDS(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s)在2010年英国的洪水与水管理法案中成为新项目的标准。例如,奈弗达尔海绵街道因其卓越表现荣获2019年海绵城市奖,而巴伦西亚帕克中央公园则通过地下蓄水池实现了循环用水。


SUDS的核心原则包括排水多样化、污染物过滤和雨水循环利用,其途径包括蓄水、源头控制、人工水箱和天然水体的吸收。新加坡的ABC水计划更是以综合水资源管理和降雨径流管理为核心,挑战了传统硬质河道的局限,强调生态化和源头治理。


传统排水系统的问题在于过度依赖硬质设施,导致水污染、改造困难和投资回报低。ABC计划通过阶梯式建筑如Kampung Admiralty的成功案例,展示了生态技术如何与社会服务、雨水管理和社会发展目标相融合。新加坡的100+ ABC项目为我们提供了城市规划与发展的新视角,以水系统驱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