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犬的诗句

一定要描写犬的诗句,越快越好。

古代描写犬的诗句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等。
(一)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曰:“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诗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诗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该诗描绘的是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诗人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诗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下四句则是对做官和田园生活的比较。而最后八句,作者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
(三)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出自汉朝诗人无名氏的作品《刺巴郡守诗》,诗曰:“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思往从邻贷,邻人言已匮。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该诗描写的是一个封建社会官府逼征苛捐杂税的场景。全诗从“狗吠”落笔,引出“吏来”,猛然扯开了一场逼租逼税惨剧的序幕。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何暄喧”既点明狗吠声大而杂,又暗示了悍吏唯恐“猎物”躲逃而“奇袭”的凶暴。然后,“披衣”写出了主人不敢怠慢地急匆匆去应酬的情状;“语穷”写出了主人为缓期交钱而磨破了嘴皮;“乞”勾画出主人哀求的可怜。粮穷尽,钱穷尽,语穷尽,都不能唤起悍吏的一丝怜悯,反而使悍吏且“怒”又“尤”。一方是“语穷乞请”,一方是 “怒反见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酷吏压榨劳动人民的残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1
一、诗句: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唐·杜甫《草堂》
可嗟猎犬壮复壮,不堪兔绝良弓丧。——北宋·苏拯《猎犬行》
可怜白犬子,闲吠远行人。——唐·姚合《哭砚山孙道士》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莫学捕鸠鸽,莫学打鸡狗。——唐·卢仝《寄男抱孙》
琴书随弟子,鸡犬在邻家。——唐·于鹄《寻李逸人旧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喜人归迎野路,鹊营巢稳占低枝。——宋·陆游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唐·李贺《开愁歌》
鸢饱凌风飞,犬暖向日眠。——唐·白居易《犬鸢》
自此长江内,无因夜犬惊。——唐·李白《送袁明府任长沙》
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唐·刘长卿《湘中纪行十首》之《洞山阳》
遪邅西旅狗,蹙额北方奚。——唐·李贺《送秦光禄北征》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唐·贾岛《送道者》
斗鸡走狗家世事,抱来皆佩黄金鱼。——唐·秦韬玉《贵公子行》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汉《刺巴郡守诗》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寒花催酒熟,山犬喜人归。——唐·钱起《送元评事归山居》
荒径已风急,独行唯犬随。——北宋·梅尧臣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咏雪》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唐·杜甫《新婚别》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唐·于濆《山村叟》
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桥忽自归。——南宋范成大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唐·杜甫《可叹》
屠狗犹拼弦下命,将军偏惜镜中头。——现代·郁达夫《过岳坟有感时事》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为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唐·贯休《琴曲歌辞》之《白雪歌》
唯有中林犬,犹应望我还。——唐·费冠卿《秋日与冷然上人寺庄观稼》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唐·武元衡《桃源行送友》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粟。——唐·李白《行路难》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唐·刘禹锡《插田歌》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唐·宋之问《过函谷关》
鸡犬暮声合,城池秋霁空。——唐·储光羲《新丰作贻殷四校书》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唐·李贺《赠陈商》
猎犬今盈群,狐兔依旧多。——宋·苏拯《猎犬行》
猎犬未成行,狐兔无奈何。——宋·苏拯《猎犬行》
二、简介:
狗,(拉丁文:Canis lupus familiaris,英文名称dog)中文亦称“犬”,狗属于食肉目,分布于世界各地。
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
有科学家认为狗是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驯养时间在4万年前~1.5万年前,发展至今日。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现如今是饲养率最高的宠物。其寿命约十多年。
在中国文化中,狗属于十二生肖之一,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11位。
第2个回答  2017-05-25
一、表达对犬之忠诚、勇猛、孝顺等品质的赞美、怜惜之情的诗句:

1、《禽兽昆虫之孝十首·犬》年代: 宋 作者: 林同
食肉隐两颊,饲母向颓垣。终感主养母,能将死报恩。

2、《守犬》年代: 宋 作者: 吕徽之
风恬月朗眠花影,吏不敲门门恰静。何事猛然吠一声,有人来汲门前井。
3、《犬离主》年代: 唐 作者: 薛涛
出入朱门四五年,为知人意得人怜。近缘咬着亲知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4、《病犬》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犬以守御用,老惫将何为。踉跄劣於行,累然抱渴饥。
主人恩义易,勿为升斗资。黾勉不肯去,犹若恋藩篱。
屠脍意得逞,烹庖在须斯。糟糖固非意,豚矢同一时。
念昔初得宠,青缰缠球丝。饲养候饥饱,动止常相随。
胡云不终始,委逐在衰迟。犬死不足道,固为主人悲。
5、《犬》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常随轻骑猎,不独朱门守。鹰前任指踪,雪下还狂走。
人思上蔡迟,书寄华亭後。莫将呼作龙,粱肉才经口。
6、《吠犬》年代: 宋 作者: 连文凤
爪牙淬霜戟,眼晴耀铜铃。轻猥更健捷,群兽此最灵。
吠尧非无知,怪水类桀形。一片爱主心,庸作警世铭。
哀哉乞邻者,摇尾偷余龄。
7、《桃花犬歌呈修史钱侍郎》年代: 宋 作者: 李至
宫中有犬桃花名,绛缯围颈悬金铃。先皇为爱驯且异,指顾之间知上意。
珠帘未卷扇未开,桃花摇尾常先至。夜静不离香砌眠,朝饥只傍御床餧。
彩云路熟不劳牵,瑶草风微有时吠。无何轩后铸鼎成,忽遗弓剑弃寰瀛。
迢迢松阙伊川上,远爱龙輴十数程。两眦涟涟似垂泪,骨见毛寒顿憔悴。
万人见者倍伤心,微物感恩犹若是。韩卢备猎何足嘉,西旅充庭岂为瑞。
闻君奉诏修实录,一字为褒应不曲。白鱼赤雁且勿书,愿君书此惩浮俗。
8、《猫犬叹》年代: 宋 作者: 艾性夫
饭猫奉鱼肉,怜惜同寝处。饲犬杂糠籺,呵斥出庭户。
犬行常低循,猫坐辄箕踞。爱憎了不同,拘肆固其所。
虚堂夜搜搅,忽报犬得鼠。问猫尔何之,翻瓮窃醢脯。
犬虽出位终爱主,猫兮素餐乌用汝。
二、写犬之凶恶、狗仗人势,表达讽刺、批判之意的诗句:
1、《戏题四绝句其三·犬争功》年代: 宋 作者: 释智圆
雪毳文毛虚有表,防奸御寇且无功。中宵谁解频频吠,庭皎秋蟾树褭风。

三、将犬作为诗中全景其一意象的诗句:

1、鸢饱凌风飞,犬暖向日眠。——《犬鸢》 唐 白居易
2、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早兴》 唐 白居易
3、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重游何氏五首》唐 杜甫
4、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冬日归旧山》 唐 李白
5、犬娇眠玉簟,鹰掣撼金铃。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唐 李廓
6、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草堂》唐 杜甫
7、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插田歌》唐 刘禹锡
8、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公无出门》 唐 李贺
9、古人尺布犹可缝,浔阳义犬令人忆。——《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 唐 僧贯休
10、白犬舐客衣,惊走闻腥膻。——《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唐 于鹄
第3个回答  2009-12-02
犬离主

驯扰朱门四五年,
毛香足净主人怜。
无端咬着亲情客,
不得红丝毯上眠。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韩卢宋鹊,名书竹帛。

咏犬 苏轼

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食余已瓠肥,终不忧鼎俎。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跳踉趁童仆,吐舌湍汗雨。长桥不肯蹑,竟渡清江浦。拍浮似鹅鸭,登岸剧狮虎。盗肉亦小疵,鞭笞当惯汝。再拜谢思厚,天下遣言语。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

参考资料:http://ent.sina.com.cn/x/2006-01-16/1222961102.html

第4个回答  2009-12-02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