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如题所述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1、健康教育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中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广大学生认识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利于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仅仅提供医疗卫生设施并不能保证改善学校卫生状况,需要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们能正确认识健康需要靠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地自我保健意识来维护。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师生健康的保证,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2、进行健康教育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手段,学校的健康教育又是全民健康教育的基础。健康教育可增进大学生的卫生知识,使其进一步了解健康的价值和意义,增强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帮助大学生自觉选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健康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作为社会概念,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可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日益关注。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校大学生随着高中紧张、高压的学习生活的结束,进入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生生活之后,加之没有了家长的管理和生活上的细心照顾,大学生群体很容易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与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作息无常、饮食无规律等。

肝炎、肺结核、贫血、营养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症及心理障碍等疾病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常见病。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重视并逐步加以改善。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28),在“战略目标”中提出:

到2020年,教育质量整体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也就是说,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三大素质之一,作为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已被列入重要战略目标。

因此,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以上内容参考 四川师范大学-后勤服务管理中心- 后勤新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7

目的:提高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形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意义如下: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

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教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繁荣,社会的多元化和两极化,也相应的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影响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大学生也必然受到冲击。

他们不仅需要有健壮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灵,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已面临严重的威胁,大学生健康教育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健康水平,避免和减少各种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5

健康教育是指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等干预措施使人群或个体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帮助实现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及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全国在校大学生已突破2000万,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7~22岁,处在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的后期,心理发展正处于从青年中晚期向成年期过渡的转折时期。

由于他们还缺乏丰富的经验,心理发展也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一些复杂问题面前还会表现出幼稚或片面,产生矛盾心理,甚至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扩展资料

随着我国经济繁荣,社会的多元化和两极化,也相应的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影响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大学生也必然受到冲击。

他们不仅需要有健壮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灵,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已面临严重的威胁,大学生健康教育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健康水平,避免和减少各种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在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6
目的:提高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形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意义如下,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目的:提高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形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意义:强化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促进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