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是怎样发生的?

如题所述

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导致卢沟桥事变。

拓展资料

事变简介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实际上那名士兵是去上厕所了并在随后不久归队),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团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剩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2
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对中国开战的借口,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其实当时失踪的日本士兵叫菊地直次郎他闹肚子,点名的时候他上厕所去了。但是日本要搜查宛平城的时候他已经归队了。日本挑起七七事变就是为了开始全面进攻中国的前奏。
2、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3、事件影响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2个回答  2015-04-19
  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对中国开战的借口,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其实当时失踪的日本士兵叫菊地直次郎他闹肚子,点名的时候他上厕所去了。但是日本要搜查宛平城的时候他已经归队了。日本挑起七七事变就是为了开始全面进攻中国的前奏。

  2、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3、事件影响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6-23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

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

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

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七七事变不像九一八事变那样是一次精心准备、长期策划的军事行动,而是一次因为擦枪走火引发的突发意外事件,它完全打乱了中日两国的既定战略部署,使历史在偶然间向另外一个轨道发生了偏移。

七七事变之前,北平外国记者俱乐部的记者们针对中日之间日渐紧张的局势进行了一番讨论,结果是九成以上的外国记者都认为战争打不起来。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已经占领了中国土地最为肥沃、矿产最为丰富的地区——地广人稀的东北。

百度百科--卢沟桥事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8-16
  卢沟桥事变是如何发生的?八年烽火起卢沟。发生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1937年7月7日下午,日军住丰台第三大队第8中队在清水节郎的指挥下,在卢沟桥北永定河东岸的回龙庙附近进行战斗演习。

  到了晚上十点半,日军发现一名士兵失踪,同时听到几声枪响,要求进入当时宛平县城搜查,被守军拒绝,守军表示,宛平县城晚上城门关闭,失踪的日军不可能在县城以内,经过双方的协商,准备天亮以后,中日双方共同派员到宛平调查。

  但是这时,第三大队的大队长一木青直,给当时代理日军驻屯军旅团长的牟田口廉也报告,牟田口廉也回复可以开枪回击,从此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后来一些资料表明,当时日军的确有一名士兵由于拉肚子,在十点半点名的时候没有在,但是过了一会就回来了。

  这个士兵回来被命令退伍,后来第二次入伍,在缅甸死亡。一木青直在瓜岛被美军击毙,牟田口廉也活到了战后,明确的说,大东亚战争的第一颗子弹是我引起的。

  不过,卢沟桥事变还是一次偶发的事件,但是日军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在日军1936年制定的昭和12年对华作战计划中,明确规定,在华北方向,使用2个军5个师团,攻占平津以及华北五省,如果兵力不足可以再增加3个师团;

  华中当年,以第9军三个师团占领上海地区,并以第10军2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第9,10军共同进攻南京,并占领宁沪杭三角地区;

  华南以1个师团攻占广州。但是避免和中国打持久战,要进行局部战争。

  1937年7月7日驻日军丰台的日本演习时,日军借口丢失了一名士兵,要求进北平宛平县城搜查。

  那名丢失的日军士兵名叫志村菊次郎,他只是肚子不舒服,跑到野地里解手去了,完后很快就归队了。

  中国驻宛平守军拒绝了日军无礼的要求,日军在联队长牟田口廉也的指挥下开始炮轰宛平城。

  驻守宛平县城的是西北军宋哲元29军的吉星文团,在团长的命令下,中国军队奋起还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