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教育

1)孔子的生平
2)孔子的教育生涯(详述)
3)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详述)
4)孔子教育思想的延续(内容包括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
详细些...
列点分明...
不要一大堆复制品
要有自己的见解...
帮帮忙la
好的话再加分
麻烦la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别名: 孔子,仲尼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 教师
信仰: 儒学
主要成就: 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 《春秋》
文化巨人——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即克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即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如子羔之愚,曾参之鲁,子张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体而任传道之责,成为宗圣。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宰我、子贡。政事:冉求、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故能将浩瀚的传统文化推广和流传下来。

由于孔子在讲学中,所下的功夫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使弟子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的良苦用心。故弟子都发自内心的崇敬。他们追随、侍奉、保卫他,他们随他一起奔波行道,周游列国,备受艰辛与饥饿而毫无怨言。当有人诋毁孔子时,则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当遇到危难时,则舍身护卫。夫子逝世,弟子们如丧考妣,皆在坟周服丧三年。子贡独守六年。其尊师重道精神,至今仍传为佳话。后人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是当之无愧的。他的许多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我们都知道孔丘先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好像没有学藉管理制度,这三千弟子各自姓什名谁早不可考,至于配享了孔庙的这七十二个高徒,然而这些先生们都是上古人物,我们隔着几千年历史遥遥望去,只仿佛仙霭里头看神仙,影影绰绰只能看个大概,没法子毕见其纤毫。而我们上古的出版业又实在落后得惊人,一切文献,全靠用刀来刻,诸般辛苦之中,难免出现错别,以至以讹传讹;更有班爱牵强附会的所谓高人,将错就错,胡乱解释一通,竟就解释出无穷深意来,甚至被当作了不可改易之经典。于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两个甚或多个高人,各自拿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则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争个头破血流不可。所以上古的东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们却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称谓和说法。比如这孔门七十二圣人的尊姓大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都算得上是权威资料,可是竟也出入颇大,比如子声在《史记》上叫乐咳,在《家语》上却叫乐欣;子徒在《史记》中叫郑国,在《家语》中却改叫薛邦了。再比如很受孔子抬举,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子容,在《论语》叫南宫适,在《史记》叫南宫括,在《家语》里,又叫南宫韬了。等等等等,参差处极多。这些一人多名现象,差不多都是拜传刻错误所赐。而且《史记》与《家语》所开列的,都并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记列了七十七个,还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开头。谁知道孔子到底说没说过这句话。《家语》更是荒唐,题目明明写着《七十二弟子解》,里头开列的,却足足七十六人,最后还又总结说:“以上夫子弟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睁着大眼说瞎话,难道连个数都不会数?司马迁说“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可这孔门弟子花名册,却不知该折中于谁。今较其两者,以《史记》去孔丘时代相对较近,且以实史闻名;而《孔子家语》虽以“孔子家语”名书,却历来被视为伪书,当作三国时王肃因袭前人书简加以修补编定,相对之下,似不如《史记》足凭。两者相权,取其最接近于真实者。所以,俺决定以《史记》为基础,与《家语》相杂较。司马迁所列这七十七人中,说不得有五个是编外人员,至于是哪五个,俺就不得而知了,在这里还请博物君子垂教。
仁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10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今1.9米以上,具体是196.8cm),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主张“仁”的思想。儒家学派就是由孔子创建的。
孔子是著名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只写过一本书《春秋》。
第3个回答  2009-12-11
孔子出身没落的贵族之家,幼年丧父,到他这一代时家境贫寒,已经生活在社会下层。孔子自幼聪明好学,十五岁立志于学,精通六艺,成年时已经小有名气。孔丘在宰相季孙的府上做过管理粮仓的小吏,后来又担任管理牧场的职务,指导马夫把马养的膘肥肉壮。季平子是鲁国的宰相,赏识孔子的学识,又让他出任主管府上营建的小司空。但孔子性格倔强,看不起那些仗势欺人、耀武扬威的势利小人,心怀抱负不愿寄人篱下。在艰难的选择中,孔子终于走上了“杏坛设教”、兴办私学、抚育贤人、传播文化之路。
孔丘宅邸。
孔丘的家住在曲阜城外西南,一条叫做阙里的巷子里,一所荆条篱笆围成的院子,坐北朝南三间低矮的茅草房,中间是一间很窄很暗的堂屋,西屋是卧室,东屋是书房;书房的北墙边有一张条案,上面摆放着祭奠亡父母的牌位,还有一只家传的青铜鼎。地下一方茅草编成的垫子,摆着一张案几,案几上摆放着笔、砚,墙角还摞着一堆书简。
孔丘引导着鞔父、曾皙、颜路进入书房。
孔丘:“我家里简陋得很,请随意坐下吧!”
四个人围在案几边,跪坐在茅草垫子上。
鞔父:“你荣任小司空,大家邀好一齐来祝贺你!”
曾皙:“我等一来是恭贺你丧服已满。你将父母合丧,了却了一桩心愿;二来升任小司空,也算吉星高照,喜事临门啊!”
孔丘:“谢谢几位的盛情。丘能在防山找到先父的墓地,多亏了鞔父娘亲指引。丘自幼丧父,是母亲千辛万苦把我抚养长大,不能让母亲与先父合丧,于心不安啊!”
颜路:“如今你丧服已满,可以松口气了!”
孔丘感叹,说:“丘除服五日弹琴尚不能成调,十日过后吹笙方能成曲呀!”
颜路:“姑母入土为安了,你也该筹划一下自己今后的日子了。”
孔丘低头沉吟,长叹一口气,又昂起头,说:“你们看案台上的那个青铜鼎,是我祖传之物,是娘亲留下的祖上的唯一遗产。鼎上的铭文,是吾七代先祖正考父留下的,先祖曾辅佐宋国戴公、武公、宣公三代主君,他官至上卿,而谦逊简朴;他校正过《商颂》,很熟悉先朝的文献。吾受慈母教导,十五岁而立志于学,刻苦读书,遍访名师,这几年浏览《礼》、《乐》、《诗》、《书》,誓志要继承先祖的遗德,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
鞔父:“仲尼啊,你的想法我弄不明白。我家向来以种田、放牧、驾车为生,全凭收获谷米、菜蔬度日。咱们一起在田地里精耕细作,放牧、驾车,衣食无忧,不是很好嘛?”
孔丘笑一笑,摇摇头,说:“我放牧、驾车、当吹鼓手那都是为生计所迫。娘亲教导我读书,效法先祖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才能算不辜负娘亲的教导啊!”
颜路:“你有如此志向,姑母九泉有知,一定会保佑你的。”
孔丘听了感到兴奋,转而摇头叹了一口气,说:“只是我现在人微言轻啊!前次太宰府上的飨士宴会,那个季府的家臣阳虎就挡了我的路。我如今在季府管理营造之事,那阳虎也是百般刁难;看来也并非长久之计。唉!我一个人能做成什么事呢!”
曾皙:“你胸怀大志,又多才多艺。可你现在这个处境,要想法改变一下才好啊!”
孔丘:“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办事敏捷,言语谨慎,拜德行高尚的人为师,以纠正自己的过失。我可算得好学就是了!”
孔丘的这段话启发了曾皙,眼前的孔丘不就是一个身怀技艺、德行高尚的老师嘛!
曾皙:“仲尼啊!你精通六艺,德行高尚,我们都拜你为师,大家来帮你可好?”
颜路:“我看这个主意好,我们都拜你为师,也做个知书识礼的人,将来我有儿子也拜你为师。”
曾皙:“我有了儿子也拜你为师!”
孔丘面露喜色,说:“我也想过设坛施教,传播学问,抚育贤人,也可算得百年大计,只是------。”
曾皙出身没落贵族,识得一些文字,也耳闻目染知道一些故事;虽然小孔子五岁,说话口气却很大,张口就爱说“古时候”如何、如何。
曾皙:“古时候,君子成就大业都要经历千辛万苦。 不妨可以一试!”
曾皙的话却提醒了孔丘,也给了孔丘很大信心。
第4个回答  2009-12-13
孔子为后人将前路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