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道” 的意思(两种以上且含例句和出处)

急 需 的 、

11.路。“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2.规律、道理。“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惑。”《荀子.天论》
3.指道家、道教。“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三国志.魏书.张鲁传》
4.主张、思想、学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
5.说、讲。“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盐铁记.遵道》
6.从、由。“凡治乱之情,指道上始。”《管子.禁藏》
7.引导。“唯王使人道送我。”《汉书.张骞传》

记住这些应该够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路:~听途说。
2.水流的通路:水~|河~|。
3.方向;途径:同~|门~|治国之~|志同~合。
4.方法;技艺:生财有~|医~|棋~。
5.道理;事理:公~|天~|无~|坐而论~。
6.道德;正义:~义|人~|厚~|古~热肠(表示待人诚挚热情)|得~多助,失~寡助。
7.用言语表示:~谢|~歉|~别。
8.以为;认为:你~是谁,原来是跑堂的上楼来。
9.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传~|修~|孔孟之~|安贫乐~。
10.中国古代的一个思想流派:~家。
11.道教的简称,也指道教徒:~观(guàn)。
12.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域名。唐代分全国为十道,相当于后来的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11
1.路。“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2.规律、道理。“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惑。”《荀子.天论》
3.指道家、道教。“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三国志.魏书.张鲁传》
4.主张、思想、学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
5.说、讲。“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盐铁记.遵道》
6.从、由。“凡治乱之情,指道上始。”《管子.禁藏》
7.引导。“唯王使人道送我。”《汉书.张骞传》

记住这些应该够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1.路:~听途说。
2.水流的通路:水~|河~|。
3.方向;途径:同~|门~|治国之~|志同~合。
4.方法;技艺:生财有~|医~|棋~。
5.道理;事理:公~|天~|无~|坐而论~。
6.道德;正义:~义|人~|厚~|古~热肠(表示待人诚挚热情)|得~多助,失~寡助。
7.用言语表示:~谢|~歉|~别。
8.以为;认为:你~是谁,原来是跑堂的上楼来。
9.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传~|修~|孔孟之~|安贫乐~。
10.中国古代的一个思想流派:~家。
11.道教的简称,也指道教徒:~观(guàn)。
12.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域名。唐代分全国为十道,相当于后来的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11
道不通。“会天大雨。“修道而不贰、讲.主张1。”《史记,指道上始,道古以害今。”《盐铁记、学说.路.规律。”《三国志。“学道鹄鸣山中。“饰虚言以乱实.引导.张鲁传》
4、思想.天论》
3.遵道》
6、由.禁藏》
7.陈涉世家》
2.从,以惑百姓。”《汉书.说.里仁》
5、道理。”《管子。“唯王使人道送我.魏书。“凡治乱之情、道教。”《论语,则天不能惑,造作道书.指道家。”《荀子.张骞传》
记住这些应该够了。“吾道一以贯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