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名落孙山》的翻译

如题所述

【译文】:

吴地(今苏州一带)有一人叫孙山,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孙山去别的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孙山带他儿子一同前往。同乡人的儿子未被录取,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故乡。

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中举人的名单上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儿子排在我后面呢。”

【原文】: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说话诙谐风趣的才子孙山用幽默的语言回答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体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寓意:用以比喻投考未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

扩展资料:

本文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过庭录》一卷,一百一十四条,不见诸家著录。书中多述祖德,皆于绍兴十七、八年(1147-1148)间闻之于父者(范直方1083—1152),故名《过庭录》。“过庭”,出自《论语·季氏》之“鲤趋而过庭”语,是父亲教诲子弟的言止。

文章注释:

(1)滑稽(gǔ j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能不断地往外溢酒。比喻能言善辩,语言流畅。“滑稽才子”指孙山这个人能说会道、幽默风趣。后来,这个词语的读音、含义发生了变化,多指语言、动作引人发笑。

(2)赴举:赶去科举考试。乡人托以子偕往:有个同乡人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孙山,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偕:共同,一块儿。偕往:一同前往。

(3)失意:指不录取。缀:写。榜末:录取名单的最后。得失:成功与失败。解名:考中功名的,这里指中举的。

(4)贤郎:这里指老乡的儿子。外:后面,犹言不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名落孙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7

译文:

吴地(今苏州一带)有一人叫孙山,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孙山去别的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孙山带他儿子一同前往。

同乡人的儿子未被录取,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故乡。

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中举人的名单上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儿子排在我后面呢。”

原文: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扩展资料:

成语示例:

1,若不幸名落孙山,那时更自难堪。(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2,刚刚恢复高考制度,我这个在码头干了七八年装卸工的初中生,就去碰运道,结果名落孙山。

3,结果,买他的文章的人中了举人,他自己反而名落孙山。

4,《儒林外史》里的那个范进,之所以一直名落孙山,被那杀猪的老丈人耻笑,就是主考大人嫌他文字悖谬的缘故,从二十多岁,考到五十多岁,总是失败而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名落孙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原文
  宋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名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译文
  宋朝有一个叫孙山的滑稽才子。孙山去省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付儿子与孙山一同前往。同乡人的儿子未中,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追问

翻译一下‘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追答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2-27
原文
  宋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名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译文
  宋朝有一个叫孙山的滑稽才子。孙山去省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付儿子与孙山一同前往。同乡人的儿子未中,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追问 翻译一下‘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回答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第4个回答  2018-07-28

文言文《名落孙山》的翻译是,宋朝有一个叫孙山的滑稽才子。孙山去省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付儿子与孙山一同前往。同乡人的儿子未中,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1、【原文】

宋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名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2、【出处】

宋·范公偁《过庭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