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干部如何发挥自身作用

如题所述

 一、以教育培训为起点,不断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基本管理能力

  目前在大多数政府行政机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认识到中层领导干部重要性的基础上,仍不能很好的发挥中层领导干部应有的关键作用。究其原因,对中层领导干部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其基本管理技能的培养,而领导的基本管理技能,是发挥领导职能的基础。因此,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努力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基本管理能力。

  (一)建立常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业务技能。国税部门作为执法机关,尤其不能放松对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断完善常规教育培训机制,使学习成为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不断充实中层领导干部的税收政策知识和税收专业技能,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和程序,以全面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技术技能。

  (二)注意人际关系培养,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处事技能。处事技能是指在工作中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中层领导干部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处事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在注重培养中层领导干部处理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技能的同时,加强中层领导干部识人用人的能力与评价激励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人事技能在领导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三)通过“启发式”教育,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创新技能。畅通“走出去”的培训理念,通过高等院校深造、上挂下联、外出学习等方式,在管理理念、创新思维、概括能力等方面,全面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创新技能。

  二、以自身建设为根本,充分发挥中层领导干部的个人影响力

  领导干部的个人影响力,是凌驾于职务之外的非权力因素,是由于个人的性格、知识、经验、能力,乃至个人的品质和行为、声望或其他个人因素获得的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不断开发领导潜能中的非权力因素,更有利于发挥领导干部的个人影响力。

  (一)坚持以德为先,用高尚的品质感染人。作为中层领导干部,应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工作态度,充分体现领导干部的个人魅力。同时,以政治学习日、个别谈话、交流心得等形式,不断加强对本科室人员的政治理论教育,提升政治觉悟、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

  (二)建立深厚的业务功底,以专业权威说服人。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在本单位形成专家性权威,提高领导干部的说服力。通过自身专业权威渗透学习观念,牢固树立“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理念,以增强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务宗旨观念和核心价值理念。

  (三)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以超前的意识带动人。创新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层领导干部要敢于大胆尝试,以超前的眼光看问题,在搞好团结协作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法,带动本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三、以完善激励机制为手段,激发中层领导干部活力

  所谓激励机制,就是在管理中根据人的心理变化,激发人的动机来启动人的内在动力,促使人们迅速、有效地去追求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管理方式。激励机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完善基础上建立的。在人力资源管理结构中,中层领导干部发挥着由此及彼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中层领导干部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中层领导干部活力,对于盘活整个国税干部队伍的生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在紧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科学分析、系统完善,制定出一套公平合理、利于执行、切合实际、灵活高效的激励机制。

  (一)精神激励。通过对中层领导干部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对成绩的褒奖与肯定,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与活力。

  (二)薪酬激励。根据目标管理考核的标准,将中层领导干部的考核情况与一部分薪酬相挂钩,以适度的经济利益形式激发中层领导干部的积极性。

  (三)工作激励。人都有强烈的成就动机,采取事业激励措施,并形成长期坚持执行的激励机制,根据对中层领导干部的综合评价,为其提供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良好的晋升机会比物质利益更具有影响力。

  (四)文化激励。文化具有导向、激励、渗透、融入的独特功能,并具有具体和反复的特性,激励机制要与国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国税文化的软实力作用,使国税文化体现出螺旋上升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国税文化氛围,从根本上激发中层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与活力。

  (五)竞争激励手。竞争机制是一种隐形激励机制,一直被广泛应用与企业管理中。随着现代公共行政管理越来越多的吸收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在中层领导干部的管理中适当引入竞争激励手段,有利于打破传统行政部门保守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整体工作积极性与活力。

  四、以实现量化考核为标准,切实体现中层领导干部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为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中层领导干部的作用,要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目标管理考核相挂钩,探索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运用目标责任制、科室互评、一般同志评议等方式,对中层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沟通等反应其领导力与执行力的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同时狠抓考核落实,严格奖惩兑现,将考核结果与岗位、能级联系,与评先创优、干部作用等方面利益相挂钩,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

  (一)日常工作具体化。将日常程序化的工作具体到考核标准中,根据工作的难度系数、完成质量、完成效率等情况对日常工作制订具体的量化考核方法,从而使日常工作有章可循。

  (二)专项工作创新化。对于非程序化的专项工作,将创新思路纳入考核指标中,鼓励中层领导干部开拓创新性思维,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三)民主测评动态化。对中层领导干部实行不定期的民主测评,并将其作为一项动态考核指标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中,不以单纯一次测评成绩对中层领导干部进行定性,而是进行动态化综合考量,实现对中层领导干部的全程跟踪和审查评价。

(四)业务能力分值化。将中层领导干部的业务能力进行分值化管理,对于不同的业务内容,划分不同的评分标准,最后通过分值对业务能力的高低进行衡量,从而真正实现目标管理考核的量化管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