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在乎过程,不在乎结果,重要的就是享受过程中带来的充实的感觉。

如果有心,当你做每一件事,你会发现那个过程都可以是一次探险,那个过程都可以是一次奇遇。如果你有心,你会发现每一个过程,不管是大事小事,日常生活琐事,每一个过程都会让你发现一个意外的你自己,每一个过程都会帮助你有一次精神的成长。

到达终点之前的那个过程是漫长的,心怀急切,低头猛冲向终点,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你会焦躁、痛苦,因为你的眼中只有那个被你不断放大的结果,你会更容易受到打击,更无法接受失败。在过程中的痛苦,会让你成长,会收获一次次又一次次意料之外的小喜悦,这些小喜悦加起来会远超出最后结果带来的大喜悦。

扩展资料

在工作中享受过程的方法

1、学会欣赏工作

工作虽然看起来比较枯燥,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去的对待,比如说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获得生活品质,让我们变得更加美好。

2、选择正能量好友

在工作中虽然很枯燥,但是我们的职场私下生活可以多交一些正能量好友,帮助自己快速从压力中解脱出来,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

3、学会站在全局观看问题

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员工,但是有些时候还是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站在老板的角度,你会发现工作中其实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3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意思是:做事只考虑付出,而不计较享受。耕耘:耕地和除草。出处:南怀瑾《论语别裁•几人忧道不忧贫》,原文就是孔子说的。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人做事情当然还是有目的性的。

所谓“不问收获”,并不是说让人完全不在意结果。

不问收获是一种大智慧,即不问眼前的小收获,而扎实耕耘,以期最终更丰沛的收成。

就像一个雪地里的远行者,只专注于眼前的脚印,是一定不能走直的,只有望着远方的一棵大树走,回头看才发现自己走了一条最稳当的,笔直的路。

这句话很适合用来勉励自己读书,不期待读一本书能对自己有多大帮助,尽管去读杂书,即使看起来于人生无用,但这个过程中自己慢慢就走到了更高的地方。



第2个回答  2017-01-08
曾国藩有一句至理名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事实上,这句话并非曾国藩首创,而是清代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送给曾文正公的一句话。道光二十一年,他将自己所著《畿辅水利》及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赠与曾国藩。曾国藩对此联极为推崇,并将此联挂于居室。后来在收入曾国藩日记时略加改动,便有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千古绝对。

但凡曾国藩的“粉丝”都非常喜欢引用这句话,梁启超是典型的“曾粉”,他曾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说了这么一段话:“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梁漱溟先生也曾教育儿子:“总之,你为大众服务作事之心甚诚,随处可见,即此就宜于做事。但究竟做什么事还不知道,俟你有所认定之后,当然要先从此项学问入手,嗣则要一边做,一边研究,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终身如此努力不已。至于成就在事抑在学,似不可管,即有无成就,亦可不管,昔人云:‘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也”。闻一多先生在其诗集《红烛》中,也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序诗的最后一句,既激励自己,也鼓舞世人。由此可见,这句话对后人的影响是非常深的,多少英雄豪杰都把这一句话当成行为准则。

曾国藩把“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做座右铭,实则是提醒自己要懂得“行由不得,反求诸己”。曾国藩曾在家书中这样说:“宏其度,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确,人生需要一种豁达的态度,如果事事都讲求名利,如果事事都求“有了耕耘,就问收获”,那么这样的人生就会在名利的漩涡中无法自拔,也就不能真正有一番作为!

所以,曾国藩告诫他的弟弟们:“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朱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以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在曾国藩眼里,没有收获就怨天尤人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只有不断地付出,才可能有长进。

很多时候收获就如同树木的生长是看不到的,但长期的积累,小树就能长成参天大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孟子有曰:“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宁夏日报》 罗日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1-25
我们之所以不能放下,是放不下利害得失。总是希望未来按照我们的标准来实现。你越在意,可能它越不会来,担忧和等待反而是障碍。放下这些,无所求地,没有期待地,只管努力去做。从当下开始不断地准备,最后它就来了,不期而至。这就是无为法——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第4个回答  2017-02-24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和不了。不要太在意每一个选择的结果,只有人持正念做正事走正道肯付出,老天自然会在人生的某一时刻降福祉,佛说因果,因果要机缘成熟才会显现,我第一年高考失败第二年考了重本;我大学成绩一般但我一直在学习书本和书本以外的知识;我毕业的前半年待在家没工作,但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的首个月薪就是在一个二线城市8000,并在工作的第二个月用了34天追到了我的研究生女友(我本科);第二份工作是在2000人的面试大军中成了幸运的30人,当时拥有一份让非常多的人羡慕的工作,但我还是不想安稳下去所以现在来美国读研,我从来没指望做任何事一定要有量化的结果,我的大方向是努力拼搏,其它的要看自己积累的福报,而且对于男人,孔子说人年少戒之在色,少做折福报的事,积累幸运,就能够实现”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但最后还是会收获的“境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