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明乳化液泵站上自动卸荷阀的自动卸荷过程?

没分- -。麻烦各位老湿给力啊

乳化液泵柱塞吸液行程中柱塞由吸液口吸人的乳化液随柱塞的排液行程又直接返回液箱,吸液与排液在柱塞腔与液箱间完成循环,排液阀在整个柱塞的吸、排液行程中始终处于关闭状态,没有高压乳化液从泵的排液口排出,从而实现了泵的卸载。当支架液压系统降低,需要恢复供液时,二位三通调压阀使控制活塞下腔与回液口接通,控制活塞下腔的控制压力为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控制活塞复位,乳化液泵的吸液阀恢复正常动作,乳化液泵向支架液压系统正常供液。两种卸载方式的比较目前,两种卸载方式在国内不同流量的乳化液泵站系统中都有使用,技术也基本成熟。通过原理分析,可以得出内、外卸】】液压气动与密封/2006年第3期载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结构外卸载方式卸载阀的安装位置处于泵的出口处,泵的排液通过卸载阀内的单向阀进入支架液压系统,系统卸载时泵的卸载回液也需通过卸载阀内部的卸载回液口返回液箱。因而,卸载阀的结构尺寸也将随着泵的流量增大而不断增大,不同流量的泵选择不同规格的卸载阀,这样才能满足支架液压系统正常的工作。对于内卸载方式的卸载回路,系统中安装有调压阀和控制活塞,调压阀的换向受支架液压系统压力控制。当支架液压系统的压力高于调压阀调定压力时(图2所示状态),压力油进入控制活塞下腔,使泵不排出乳化液。这种卸载方式调压阀及控制活塞的结构尺寸与泵流量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同型号的调压及控制活塞可用于不同型号的乳化液泵中。 2。性能外卸载方式采用的卸载阀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卸载方式,多年来一直应用于泵站液压系统中,小流量的卸载阀卸载压力、恢复压力及使用寿命等性能指标都比较稳定。但随着近年来煤矿综采技术的发展,高压31.5MPa的乳化液泵流量已由过去的1251/min、1601/min增大到3151/min、4001/min,适应大流量使用要求的卸载阀的设计已成为目前外卸载系统使用的关键。内卸载方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卸载方式。难点在于用于乳化液介质的两位三通调压阀的设计,要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要求调压阀在系统的卸载压力与恢复压力时能及时换向。因此,满足卸载压力与恢复压力要求是调压阀设计的关键技术指标。目前,调压阀还应从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着手,确保调压阀性能指标稳定。 3.对泵站液压系统的影响泵站液压系统中,外卸载采用专门设计的用于乳化液介质的卸载阀,实现泵与系统及卸载回液之间的自动切换。系统换向及卸载回路产生的振动、噪声较大。内卸载方式卸载时,控制活塞顶开吸液阀,随着泵柱塞的吸排液行程乳化液在柱塞腔与液箱之间循环,排液阀同时还担当起系统中控制支架液压系统高压液流流向的单向阀的作用,系统中液流比较平稳,与外卸载方式相比,振动、噪声小,平稳性好。同时,由于卸载过程吸、排液阀阀芯不动作,减少了吸、排液阀阀芯与阀座的撞击,相应地提高了吸、排液阀的使用寿命。泵站液压系统设计中应注意事项 (1)在使用外卸载方式的泵站液压系统设计中,应注意蓄能器的选择及蓄能器充气压力的设定,使用高压胶囊式蓄能器可起到吸收液体的流量脉动,降低泵的卸载频率,稳定泵的卸载动作的功能。同时,在系统中还应增设低压吸振装置,降低低压及空载阶段系统的振动、噪声。 (2)外卸载方式卸载阀选定要根据泵的流量、压力参数来确定,注意卸载阀各流道的通流面积要与泵的流量相适应,以确保泵安全卸载。 (3)在使用内卸载方式的泵站设计中,应注意液箱的设计。应考虑液箱中乳化液回液过滤、沉淀,并且液箱应与吸液室分隔开,避免卸载过程乳化液的回流搅起沉淀物,不洁净的乳化液进入液压系统造成支架各种阀类的污染,引起支架误动作,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17
卸荷溢流阀由溢流阀和单向阀组成。当系统压力达到溢流阀的开启压力时,溢流阀开启,泵卸荷;当系统压力降至溢流阀的关闭压力时,溢流阀关闭,泵向系统加载。使泵卸荷时的压力称为卸荷压力,使泵处于加载状态的压力称为加载压力。
第2个回答  2014-01-08
你不问我…我们都考的呢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