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所有

什么是内家拳 ?
主要怎么练`请说明!

你好兄台,所谓内家拳,住在修内,也就是所传的内功、内劲、内力,中国三大内家拳有: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因为内家拳更注重内在的功夫,内家拳将道教性命炼养之旨融于拳法中,具有贵柔尚意的特点,以心息相依、运行匀缓、意到气到、动静自如、以柔克刚、灵活婉转、莫测端倪为行拳要领。
内家拳本意 内家拳之为言者,求以柔胜刚之谓也。得其精妙,则虽赤手空拳,而无刚不摧。敌虽有大力,无不披靡。
精研斯术,不仅为备非常,应急变,更以健身心,益寿年,为人生切身学问。日久神而之,则存乎其人也。但是涉及内在的气、息,所以要练内家拳或练好内家拳都必须有良师指导,内在的功夫没有无师自通的,切忌自己乱练,否则会出问题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15
听过很多人在说,在问,也听一个自己说是行医内家拳的内门弟子的自说,内家拳不能独自习练需要师父带,如果不注意这系诶会连出问题,轻者暗伤上身,重者身体就完了。。。。。。请慎重
第2个回答  2010-01-15
内家拳现在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①以王征南、张三丰、武当内家拳、四明内家拳等等为代表的内家拳,偏重于道、养生,讲气。习者多与道士有关,不甚追求武道,影响不大。②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这三大内家拳为代表的一类内家拳偏重于实战,讲劲。
王征南墓志铭上称少林等主动进攻,跳跃横直的功夫为外家,称道家圆柔平实,后发先至的拳法为内家。而后来有人争议,说配合修习内息发力的拳法为内家。以锻炼筋骨肌肉力量的拳法为外家。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土原本传承的武术为内家,而外来传承的为外家。基本上也认为道家传承为内家,佛家武术因为是外来宗教也被归为外家。
目前公认的内家拳大拳种主要是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
虽然内家拳中的各个拳法都有着自己的训练方法,而且是需要师傅亲自言传身教10年到12年左右才能出师,无论怎样但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基本方法】
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我个人认为此种“气”是通过练拳的过程中调节呼吸的节奏而形成的),这是作为内家拳的特点之一。
【练拳要领】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内家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功能】
打内家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内家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内家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内家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内家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内家拳则可使身心俱健,强外固内,有助于疏通经络,消除心中的郁闷,实是外强筋骨,内调精气神之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