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学中年级语文学习困难及家庭辅导

我要写一篇毕业论文,题目是小学中年级语文学习困难及家庭辅导,有哪位高手可以帮我列个提纲啊!急!!!!
写作困难及家庭辅导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实践

一、背景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使语文教学不同程度地异化为应试的训练。由此产生了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学脱离实际。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主要是瞄准试卷的题目,背诵词语解释,主要内容,课后题标准答案,很少有观察、制作、社会调查、读课外书等实践性作业,很少让学生参加演课本剧、讨论、专题演讲等语文实践活动。许多试题已产生了负面效应,存心为难学生。为了分数,教师无奈而又违心地让学生说一些假话,写一些假文。考试的魔力,迫使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想放又不敢放,除了完成教参的任务,完成教案的设计,完成规定的练习之外,过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很少关注学生的“学”,学生缺少主动学习、大胆探索的机会,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语文实践活动与综合,高分低能现象也就比比皆是。

追述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语文课“综合性学习”根植于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孔子实施的教育就具有综合性。孔子创立了一套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德智双修、内外兼通、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的统一,实现了德智体美、知行体用、文化技艺等的完整综合。但是,传统语文教育因其呆板、僵化、模糊等弊端影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于是,五四运动前后,吸收了近代科学分析方法,开始了语文教育改革和实验,有效地促进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但是,在纠正传统语文教育长于综合、忽视分析的倾向时,又出现另一种倾向,主要是割裂整体的有机联系,机械地分裂教学目标、分割教学内容、分解教学步骤,导致语文教育自身的迷失。“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应该是对过分偏重语文分析做法的纠正。

语文包罗万象,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同时又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生活,语文一旦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它就必然是综合的。语文课“综合性学习”建立在社会综合发展的基础上。纵观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正适应社会的前进,全面向综合性发展。表现为教育目标、内容、对象、时空、手段等多方面的综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要积极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因为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目的

通过与课文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主题性语文实践活动、日常性语文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做到: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三、研究方法、对象、时间

1、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观察、记录、反思、调整。

2、研究对象三、四年级。

研究时间2002年12月~2003年12月。

四、操作策略

“综合性学习”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室、校园、家庭、社会等空间,创设以下内容进行实践:

(1)开展与课文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即该语文实践是对课文内容的实践性现场操作、模拟性操作、延伸性扩展操作等,是以课文为中心,围绕课文进行,将课文间接知识为直接经验的语文实践活动。《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可以结合常识有关知识,动手做一做有关实验,从中得出办法的合理性,巧妙性;学了课文《我们的教室》,就可以利用现场实物,观察仿写。特别是在学了《小蝌蚪找妈妈》以后,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小蝌蚪是怎么长大的?”“青蛙妈妈与她的孩子”、“我们要保护青蛙”写一封公开信。

(2)举行主题性语文实践活动。即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拓展性、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可结合节日、学校活动、影视播放热点、社会热点问题、校园内部需求等,开展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活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例如,结合最近的一条新闻:蔬菜、水果样子很好看,可是农药喷射严重超标的现象,展开讨论、研究。以“绿色食品”为切入口,让学生认识环保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收集与“绿色食品”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绿色食品的知识。活动可以由4个步骤组成:

①“什么是绿色食品”?调查汇报。

②认识绿色食品标志。

③寻找“绿色食品”展览会。

④怎样安全地吃蔬菜和水果?学生可以自己查找书籍、报刊、上网,或者到超市、农贸市场里自己去找一找。收集之后交流。在“绿色食品”展览会中,围绕“你找到了哪些绿色食品?”“数一数你们组找到多少种?”这样的活动,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创设生动、直观的活动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倡导日常性语文实践活动。即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日常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如:摘抄、剪贴、读书笔记、积累成语、好书介绍等。现代社会处于信息激增的时代,书刊、报纸浩如烟海,要在纷繁的资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知识,必须培养学生读书读报的能力。这样,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得以从小培养。而且,《标准》对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不少于100万字,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因此,在平时对学生要求“每日一句格言”,“一星期两篇读书笔记”,开展天天读书读报活动,班级里读书气氛浓厚。“每日格言”由每位学生自己收集,轮流板书,解释其义,熟读成诵。举行“格言小擂台”、“介绍我喜爱的格言”、“我的座右铭”、“名人小故事”等系列活动。对能学以致用的学生,大力表扬,积极倡导。

(4)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场景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课题。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里面有许多的学问等待我们去研究、阅读。教师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身边人们议论的话题等,都可以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课题。例如,清晨,在下着大雪的马路上,交警仍在指挥交通。学生议论纷纷,针对这个学生感到好奇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创造机会请交警叔叔来讲有关交通安全的报告。组织学生开展“当一日小交警”活动。通过参观、访问、上岗值勤、调查等形式,写上岗后的体会、安全倡议书、人物素描等。

(5)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与激励。对学生的激励、评价非常重要。每一次活动开展后,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表彰,实践作业要体现层次性,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成果可以是一幅画,一则日记,一个故事,一块板报,一份手抄报等。评价应重视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活动中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五、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了解学生对语文多种存在方式的兴趣,宣传语文的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语文问题,探究讨论,尝试综合联系。

(二)实施阶段

1、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语文问题,挖掘教材中的因素,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2、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探究、讨论活动。

“综合性学习”应把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他的整体目标,并将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三个系统整合于其中。本课题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体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⑴获取信息式。现代社会处于信息激增的时代,书刊、报纸浩如烟海,要在纷繁的资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知识,必须培养学生读书读报能力。这样,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得以从小培养。

汉语拼音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2.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能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方法查字典。
4.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用毛笔描红、仿影、临帖,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阅读
5.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学年背诵30篇左右优秀诗文。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
习作
8.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写日记、书信。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9.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口语交际
10.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边听边想,了解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
11.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21
我经常会手捧语文书思考这样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会书上的几个生字生词?还是会背几篇课文?还是每学期写8篇作文?或者是兼而有之?想了又想,还是不对!想来想去我认为至少应该有如下几点是学生必须通过语文课学会的!

第一,通过语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学生们愿意去学习语文,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

第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个体上可以体现为不同的特色。如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自发地爱好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大胆地去寻找语文书中的不妥之处……

第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语文书中收集了许多的名家作品,有美好的大自然,有可爱的小动物,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有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生不能只是掌握几个生字、生词,会背课文,他们还要通过学习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学会去热爱大自然,关心小动物,关爱他人,包括自己的家人,朋友,还有无数的陌生人。

第四,锻炼应用的能力。在语文课中最具体的表现应该是作文,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学生们要通过语文的学习,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让大家都能看到感受到。他们不会再觉得作文是一件头疼的事,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他们将乐于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听说读写,样样精通。

第五,培养学生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语文学习不可能从头到尾轻轻松松,这中间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在书中的榜样身上学习他们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与困难作斗争的快乐。从而培养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永无止尽的问题,他会不断变化,不断发展,所以老师和学生们也要不断地努力,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更成功,我们的语文学习才会更有效。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21
我经常会手捧语文书思考这样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会书上的几个生字生词?还是会背几篇课文?还是每学期写8篇作文?或者是兼而有之?想了又想,还是不对!想来想去我认为至少应该有如下几点是学生必须通过语文课学会的!

第一,通过语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学生们愿意去学习语文,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

第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个体上可以体现为不同的特色。如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自发地爱好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大胆地去寻找语文书中的不妥之处……

第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语文书中收集了许多的名家作品,有美好的大自然,有可爱的小动物,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有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生不能只是掌握几个生字、生词,会背课文,他们还要通过学习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学会去热爱大自然,关心小动物,关爱他人,包括自己的家人,朋友,还有无数的陌生人。

第四,锻炼应用的能力。在语文课中最具体的表现应该是作文,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学生们要通过语文的学习,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让大家都能看到感受到。他们不会再觉得作文是一件头疼的事,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他们将乐于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听说读写,样样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