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动地静

如题所述

天 动 地 静 在《黄帝内经》中说;“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寒暑燥湿风火,天的阴阳,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的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所以,要知道天的阴阳,是动而不止,地的阴阳,是静而守位,上下相见,而化而变,随气所在,而由生,本气施于万物和三阴三阳施于万物的全过程,当今世间有人会吗?为什说天是动的,地就是静止不动的?自从学习《内经》以来,我学过周鸿飞吹嘘彭子益说的,五运六气的运转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李阳波他们火神派的内经学说;杨力的《中医运气学》;顾植山、翟双庆、张其成、曲黎敏讲《黄帝内经》;他们还是不懂得天是怎样动的。岐伯说;“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这些专家们,跟鬼臾区一样,言下者左行,都不知其所谓也。天地的动静,五运六气的迁复,虽然鬼臾区“其上候而已”,而还是不能遍明“其下候”,观五星的东转,地体的左行,昭然不可能知道。
凡是有形之物,没有不依据物而得到的,当气在阴分,就以阴气而论,当气在阳分,就以阳气而论,言阴阳必须依此物的理,论阴阳。何为天,古人就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代表天的阴阳,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代表地的阴阳,然而书里说子甲相合,又是怎样合到一起的呢?在《黄帝内经》中是分南政和北政的,所以在南政中甲己是顺时针方向运行,甲为土运,天面向着阳,是司天用事,甲的家居于寅,天气东转,自甲至子顺行十一位,天干甲见地支子,顺行第五位见地支午,第三位见地支辰,第七位见地支申,第九位见地支戌,天顺行,候黄气施用而见天理;己居在未至酉、至亥、至丑、至卯、至巳,都是同样的道理,才组成了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己未、己酉、己亥、己丑、己卯、己巳。而其他的八天干在北政时,如丙居于巳,逆行第四位见寅、第六位见子、第八位见戌、第十位见申、第十二位见午;辛居于戌,逆行第二位为酉、第四位见未、第六位见巳、第八位见卯、第十位见丑、第十二位见亥,都是同样的天理。虽然守的都是天的精气,但五运六气的运转方向相反。才组成了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辛酉、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知道了在南北政天干与地支相见的办法,就可以组成一个甲子的六气了。都是天的气运行去见地支的气,这就叫当天的气下降上升而见每位上的地支,形成了五步一迁,六步一会,左右周天的天道。也就是天的气与地的气相合,构成了后来的甲子周。天地间论五运六气的运转,摸脉看病,都要天人合一。先从甲子开始,即甲子就是少阴的气位,是始于少阴,六十甲子,终于癸亥,为甲寅厥阴的气位。少阴就是五运六气运转中承上启下,周而复始的连接气。但不是一味的圆的运动,而是左昭昭,右冥冥,至天中间还有上下的运动,还有横流的运动。看下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