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喝多了,喝醋可以解酒,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一、解酒主要是靠肝脏的酶对酒精进行分解,所谓的食醋解酒,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人酒精进入体内后会通过三种方式分解或消失:1、呼吸;2、皮肤排泄;3、肝脏分解。其中肝脏分解是主要形式,约有95%以上酒精是通过肝脏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作用被分解的。我们从化学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成乙醛,然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再氧化成乙酸,乙酸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唯一有营养价值的物质,它可以提供人体需要的热量,并且最终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如下:
2CH3CH2OH + O2→2CH3CHO + 2H2O
乙醇 乙醛
2CH3CHO + O2→2CH3COOH
乙醛 乙酸
们通常所认为的喝醋可以解酒,是因为醋酸能够和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酯类”。虽然醋酸和酒精能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CH3COOH+CH3CH2OH → CH3COOC2H5+ H2O
但此反应需要两个条件:1、浓硫酸;2、加热。这两个条件在人体内是很难达到的,即便人体内有各种各样酶可以起催化作用,这两种物质在人体内反应也是微乎其微。另外酯化反应在常温下反应极慢,一般15年才能达到平衡。
综上所述,民间所说的用醋解酒几乎没作用!
  二、食用白醋解酒的影响
许多人酒后喝一些食醋、果汁等饮品感觉舒服,是因为醋或果汁稀释了口腔、体内酒精的浓度,在感官上觉得舒适一些而已,并非解酒。医学认为,大量饮酒后,酒精对胃肠黏膜严重刺激,会使胃和十二指肠充血,此时喝醋不仅加重了对胃肠黏膜的刺激,还有可能诱发十二指肠溃疡和急性胰腺炎。
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酒的主要成份是乙醇,两者相遇时会产生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的乙酸乙酯,这样就会加重对胃壁黏膜的刺激,造成胃部损伤。另外,乙醇进入人体后经肝脏转化成乙醛再变成乙酸,醋的加入会使乙醇的转化变慢而导致酒精对人体肝脏器官的伤害更加严重。
三、喝什么东西解酒
生活中不乏一些能够解酒的食物和饮料,就以饮料来说,像牛奶、西红柿汁、柠檬茶、蜂蜜茶、甘蔗汁等都有解酒的功效,在酒后能用来缓解醉酒的症状。蜂蜜茶对于酒后头疼很有效果,而西红柿汁对于缓解酒后头晕颇有效果,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与酒精结合,有效保护胃黏膜,具有一定的解酒功效,并且如果在喝酒前喝点牛奶的话,还能预防醉酒,保护胃部不受损伤。
最后还要提醒下大家,虽然生活应酬中少不了喝酒,但是饮酒要适量为宜,最好不要喝醉更不要酗酒,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饮酒过度而损害了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09
一般人都会告诉你:是因为醋和酒精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乙酸乙酯,起到解酒的作用。
其实这是一种伪科学。醋和酒精只有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喝完酒喝醋是因为醋可以减少的口中的酒气,使人感觉好像解酒的错觉。
纯手打,望采纳!谢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