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古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一个是信件,由邮差来发放,骑马到每个驿站,再换马,最后把信送到
还有就是飞鸽传书,就是用信鸽,将信绑在信鸽腿上,再放飞,信鸽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带来的信鸽
还有些比较不正规的就是传言,说书等等,人们相互传言将信息传播
或者说书的先生将某些事编成书词,用说书的方式唱出来,也算是信息传播.古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另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13
第一:鼓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先人一直在用这个方法传递信息。在受到侵略或有重大事故时会用到鼓。比较古老的民族,如:苗族、佤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靠鼓声传递信息的方法。
第二: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可见钟声一直是我们先人用来传递信息的方法。钟声可以传得很远,通过敲打的节奏、频率向人们传递出不同的消息。边远的农村小学至今还有敲钟提醒学生上下课的。
第三:烟火。“狼烟四起”、“烽火连天”。我们的古人很好的利用了烟火来传递信息。长城上的烽火台就上打战是用来传递战讯的。而现在,我们在野外迷路的时候也可以利用燃烧出烟火来求救。
第四: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马都扮演了传递消息的媒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马和驿站的结合,成就了快捷的传递
方式。快递的始祖。
第五:鸽子。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培养出信鸽用于传递情报。通过训练,鸽子还有为人们传递一些重要信息。当然这种方法也存在着种种不确定的因素,比如中途被捕食等。但在古代鸽子的确扮演过“邮递员”这个角色。
第六:风筝。古时候叫纸鸢,中国人把风筝用到了极致。把书信系在风筝上让它飘远或飘到高处。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
孔明灯。古时候用来传递平安信号的。看到孔明灯就等同于看到了希望。现在我国的好多地方都还有利用孔明灯祈福、传递喜讯
第六:漂流瓶。传说起源与拿破仑发现美洲后,米斯特.拿生怕他的船队遭遇不幸,于是选择把发现新大陆的消息写好放入瓶子中,放入大海里飘走。对于是否能被发现,那就只能看缘分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24
传递书信: 一般的平民传递书信,主要靠过路人,僧人,文人等云游的人,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中可以解决食宿问题,他们也很愿意! 官方主要就是驿站了。 传递军情: 这方面军队一定有专职的人员了,另外还有烽火台,信鸽。 信鸽送信的准确性低,大多是书信,但都要花上以月为单位的长时间,也有通过骑马的100里加急、200里加急、300里加急、、、、、、但要花大钱,一般这种“快递”多用于官场书信。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 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表示战事紧急。 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信鸽传书:多用于朝庭、官家、帮派。 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第3个回答  2019-08-19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情报传递系统的国家之一,据甲骨文记载,在商朝已经有了邮驿,主要是利用人力携带密信然后骑马送信的通信方式。从西周开始,中国的通信组织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两套有组织的通信:一是烽火为主的早期声光通信系统,二是以步行乘车为主的邮传通信系统,邮驿制度在当时已经比较完善。

当今学者对成书年代和作者仍存有争议的《六韬》是古代著名兵书,它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的对话形式来讨论军事。在其中一卷《龙韬》中提到了“阴符”,即打造一套符,用不同尺寸代表不同的含义。它是我国较早在军事中用象征符号来秘密通信的方法。

后来古人认为“阴符”所能传递的东西有限,遂发明了“阴书”。《六韬》中记载了姜太公对“阴书”用法的介绍:把一封书信分为三个部分,派三个人送其中一部分,即使送信人也不知道完整的内容。

到了秦始王时期,围绕以咸阳为中心的驿站网大肆修建驰道、驿道,建立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邮驿制度,普及了在传递文书时应加封印泥来保密的方法。

宋代由于内外战争的频繁,有一种秘密通信叫“字验”,军队中约定重要事情按不同意思列编号,如“1请弓”、 “2请箭”、 “3请粮料”、“4请添兵”、“5请移营”、“6被贼围”等40个带编号的词语,记录这40条词语正确对应编号的本子只在军队的主帅手中,再选40字的古诗,将编号数字对应在古诗中的某些字上面,将对应的字编入普通公文里。这样即使敌方收到信也很难知道其中的真正含义。

到了唐朝,发明了一种“蜡丸书”又名“蜡弹书”的东西,即把密信封在体积小便于携带的蜡丸里,防止被泄露。

南宋时期则发明了一种“隐写术”(该词来源于约翰尼斯.特里特米乌斯所著的一本讲密码学与隐写术的一本书《Steganography》)将明矾水写在信纸上,等水干后,纸上一片空白,等送到收信人手中,用水将信打湿,字就慢慢浮现了出来。

到了现代,人们对秘密通信的需求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还有日常每个人的生活中。

2007年美国计划开展的“棱镜计划”被揭露后让全球用户为之震惊的同时也开始对自己的隐私感到担忧,纷纷开始寻求可靠的、加密的、安全的聊天软件,由此应运而生的加密聊天软件也特别多。

在中国,“蝙蝠”满足了普通大众对于加密聊天的需求。该软件采用了一人一协议,一人一密钥的非对称加密方式,私钥仅存放用户手机端可手动更换。协议加密的方式是基于椭圆曲线算法和自有算法进行密钥协商,并通过ECC加密算法对消息和文件进行加解密。

使用ECC,可以用更简短的密钥获得相同的安全强度,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获得大面积使用。如国家密码局颁布的SM2算法就是基于ECC算法实现的。

蝙蝠的安全性还体现在端到端加密信息,自行协商密钥,消息不经过服务器,也就是说后台无法抓取用户的聊天记录。同时,为了防止数据恢复,蝙蝠设置了消息可双向删除撤回的功能,且没有时间限制,删除时采用了多次覆盖删除防止数据恢复。

目前中国市场,采用端到端加密的安全聊天软件还很少,但是互联网下人们的隐私已经不复存在,类似蝙蝠这样的软件在以后势必大量涌出,顺应时代的发展。

第4个回答  2012-04-18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5]快马传书。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9]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10].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