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丰富了信息资源,而且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分析和研究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寻趋利避害的教育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一、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形式与人际交往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排解不良情绪的巨大空间,但也催生了许多心理问题,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一)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信心,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网上各种网站、校园网的论坛、社区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施展才华的新天地,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来认识、调节自我心理状况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提高自信心,使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能培养青少年独立的探索精神,为他们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青少年爱上网,上网的最大乐趣在于能在虚拟时空中探索未知领域,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网络社会是一个充分自由和开放的社会,人们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取信息,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制造信息,还可以无节制地传播信息,致使网络社会资源异常丰富。不同信息之间的交流、碰撞乃至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传统教育信息源相比,他们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他们不再被单一的一种信息、观点、价值取向牵着鼻子走,也不再拜倒在任何权威的脚下,他们可以对各种信息、观点、价值取向做出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优劣、善恶,也可以做深入地探究、思考和反思,为自己的合理选择找到根据,从而逐步发展起独立思考、评价、选择的自主性人格。 3、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途径。中学生面对学校、社会、家长等诸多的压力,使他们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而情感表达和宣泄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的虚拟匿名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表达和不良情绪宣泄的新途径。在实际的生活中,青少年的情感并不能无拘无束地表露,总是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总要面对自身生存的情感氛围。而在网络社会中,他们可以无话不谈。只要遵守网络协议,网络就会乖乖地按照指令运行,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喜欢做的事,说自己愿意说的话,和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尽兴聊天,从而获得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实现的情感体验。 (二)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每当一种新技术出现后,它就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既让人欢喜也让人忧,它在对青少年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1、网络交往导致青少年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网络交往方式的间接性、交往角色的虚拟性、交往行为的直接性和交往关系的平等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对交往的需求,使其在交往过程中产生自我实现的感觉,且这种理想化的感觉非常容易上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在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交往方式的改变将导致人的诸多方面的相应改变。因沉溺于网络交往而产生的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会进一步演化为对现实情感的麻木以及正义感和道德感的缺失,甚至到最基本的事实和道德判断能力的丧失。因此,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所造成的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对青少年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2、网络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垃圾信息大行其道,青少年的信息选择能力、是非判别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污染”的对象。网络具有高度的隐蔽性,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这在客观上易于导致青少年网上道德感的弱化,而这种弱化会有可能波及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使一些青少年是非观念淡薄,道德意识减弱,道德水平下降,缺乏自我调控力。 3、网络信息的泛滥,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迷失,在人格的形成发展上出现障碍。健康的心理是与健康的人格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迷恋于网络中的青少年,由于对新事物的易接受性和本身认知分析能力的欠缺,对电视、网络等媒体文化中渲染的各种信息,容易不加辨别,盲目吸收,甚至盲目崇拜。同时,由于过度崇拜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另外,有的青少年由于接受了网络黑客神通广大的渲染而迷恋电脑网络,最终荒废了学业。同大多数人相比,迷恋网络的青少年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客观地把握自己,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而最终导致自我的迷失,出现人格发展上的障碍。 二、通过网络环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越性 随着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