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怎么做智慧旅游?

如题所述

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到2018年,全国所有5A级景区都将提升为“智慧旅游景区”;到2020年,将在国内实行所有4A级景区全面推广免费WIFI、智慧导游、电子解说、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建设“智慧景区”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很多景区率先积极探索这方面,从整体上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创新等方面全面提升对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应对能力。

景区综合管理平台,集一个中心、四个板块于一体。通过产品优化、无线AP、OTA对接等智慧服务,实现景区内各系统的一体化运营,数据和系统的分析整合逐步完善,解决了以往系统和数据的孤岛化和碎片化问题,真正实现了“数据可视化”和“系统地图”,达到了优化景区旅游资源利用、有序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游客满意度和产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大数据分析中心。景区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景区收费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收集、整理、分析和存储游客信息,可以准确判断游客来源、性别、年龄等详细信息,为游客建立准确的用户画像。景区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景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保障,也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智慧管理部分主要以景区综合票务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提高景区管理效率。

智慧营销板块主要利用景区官方咨询网站、电子商务平台、微商城等渠道,宣传推广景区优秀旅游产品。

智慧服务主要由投诉评估系统、语音导航系统、高德导航等软件和程序组成,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服务。

智慧保护区主要实现景区生态资源保护和环境监测保护功能。保护景区原有生态景观和资源,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景区票务综合管理系统新增人脸识别功能。游客通过网上渠道(小程序售票、微信售票、OTA平台)购票后,持身份证或人脸识别即可快速入园,缩短游客入园时间,提高景区检票效率,减少滞留现象,降低感染风险。同时,鉴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因素,今年景区实施了网上实名制“非接触式”购票系统,使得购票更加方便和安全,也为旅游旺季客流控制和分流提供了数据决策。优化景区系统配置,加强景区信息安全保护,增加应用服务器、防火墙、堡垒机等新硬件设备,实现可搜索、可追溯。同时,为了防控疫情,景区山门增加了智能测温设备,提高了景区人体体温筛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景区防疫工作提供了智能化保障。

全面覆盖“旅游+智慧管理”,实现景区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智慧景区已经发展成为全通道、全票、人脸识别系统的景区,可以根据景区实际情况进行多功能智能管理。

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景区拥有庞大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500多台摄像头监控景区内的主要街道和各种山门,并通过景区IP网络广播系统对23个不同区域的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给出预警提示,从而有效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如果天气不好,向雪景区的监控系统会提醒游客,疏散人群。在紧急情况下,游客可以通过网络广播系统广播失踪人员的信息。

在这个智慧管理平台上,还建立了一个720全景系统,覆盖了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和景点的全貌。游客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入系统,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景区最美丽的风景,如智慧民宿、屋顶白雪、挂满新年味道的红灯笼。独一无二的向雪夜晚更美,让游客身临其境,真实感和体验感远远超过传统画面。

据了解,2018年以来,各地景区本着“智慧第一、开放互联”的建设理念,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安全可靠、实用实用的建设原则,建设了智慧景区。综合管理系统将传统的景区管理转变为智能化管理,将分散管理转变为协同管理,将多层次管理转变为扁平化管理,将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管理,实现了

建设“智慧景区”不仅是中国景区未来发展之路,也是新形势下中国景区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相信随着“旅游+智能管理”的日益升温,景区将真正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会为普通人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19
我是做门票出身的,我先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从C端客户来看,“后门票时代”中最容易被客人感知的“智慧”,是这样的:1、一种“专家系统”,它为旅游景区提供决策支持,提供行程规划和解说服务等传统旅游景区服务和管理功能2、一种目的地的推荐系统,基于感知的移动式旅游服务系统不过从B端景区和目的地客户的角度看,智慧二字可能更接近于以下的软硬件List配备:1、景区监管信息系统2、数字化指挥调度中心3、门票网络预售系统4、电子门禁系统5、LED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6、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景区信息化遇到的问题我总结成6点:1、缺乏科学、实用的数字景区建设规划和总体框架和适合不同级别、不同类型景区使用的建设与运行模式;2、我国数字景区的规划、建设、投资、运行基本上由政府包揽和主导,许多数字景区建设以及以后日常运行维护的资金得不到较充分的保障;3、复合型、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依然不足;4、尚未形成统一的数字景区标准体系,关键标准缺乏,不同标准之间的不协调现象较为突出,信息系统缺乏协同和共享,新的“信息孤岛”仍时常出现;5、景区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垂直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制约着景区的管理体系与数字景区的建设之间也存在脱节;6、针对数字景区建设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的缺乏,也影响了景区已建系统的高效运行。由于除了大OTA和大UGC们,越来越多崛起的旅游生态圈成员们,都是为了B端在服务,所以我们需要知道,景区智慧化的背后,是几个利益阵营在呼唤利益,我觉得是4个:监管者群体经营者群体消费者群体依附者群体同时满足这四个利益群体的利益,需要达成的目标,用白话文来讲,我只想到了下面的点:1、景区的设备要升级!人流量再大,也能提前做好防范措施;2、景区应急监管能力要提升!本地区旅游安全形势需要做到尽在掌握;3、游客的智慧旅行,要看得见摸的着!景区online与Auto流量信息无处不在;4、不用指望混日子的文员!报表统计如果做不到实时、迅速、准确、一针见血,就是在养蛀虫和废物;5、多景区联票时代、线下联动时代,需要来临!这样目的地整体市场竞争力将大幅度提升。我觉得需要感谢的是,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瑕疵,这个行业还是衍生出了一些能够赖以信任的高新技术软件服务提供商,就我目前合作下来,有那么三家是比较好的,不过也有自己的问题。票管家,这家私人觉得适合大5A和一线城市目的地,尤其他们做营销的媒体公关渠道是很强的。拉出来的单子和案例,老老厚一大本,真材实料值得信赖。景旅通和旗下的票台,这是个发展挺迅猛的产品,国家航空工业集团在背后撑腰,资金和研发实力是最强的,不过可能因为起步比较晚的问题,尽管在全景啊地面数据采集啊已经做到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地位,但是他们目前主张的合作模式是以3A-4A景区为主,免费送闸机、验票器等等设备,免费安装运维,然后通过融合对方的流水,实现大概只有国企才能实现的合作行为,这种合作模式目前看下来3A4A景区都很适应因为也有硬性的财政需求,5A还不好说。智游宝,深大智能可能是这块细分市场的行业祖师爷,他们的票务上下线桥接,以及票务系统的分销优势,其实是和前面的景旅通差不多的(景旅通是全国均势的数量级,深大目前是江浙沪占绝对优势比重),但是智游宝目前最大的两个问题也是我比较担忧的,可能是我一家之言。一个是最近在招投标市场,2014年12月以来就毫无建树,最近的两次招投标一次输给票管家,一次输给景旅通;另外它对于分销商在系统中的福利优惠力度可能存在死穴,不过基数够大,可能很多分销商都是各家撒网,也不存在什么重点培养,所以没有顾忌到这一块,不过对于一些刚刚出来单干的旅行社创业者来说,就有点不合算了,很容易就被同行的多时态价格体系轻轻的就吃掉,还是比较适合大一些的总代理商级别的或者一级二级地区代理商在上面活动。政府关系来说,景旅通可能更有优势一些,可能因为背后是军工制造部门的关系吧。显示全部
第2个回答  2022-04-15
从技术角度来讲,一个完整的规模化的智慧景区,需要可视化的平台,统一运营的管理平台,统一的服务平台,数据中心、应用中心,以及物联网平台。从实质上讲,就是强化网络对景区管理者、合作商户以及游客的服务,为景区管理者提供实时监测与科学决策的依据,为合作商户提供信息共享与销售渠道,为游客提供旅行全程的妥善安排。
1、打造智慧便捷的服务平台
如APP、微商城、小程序等,为游客提供完整旅程的保驾服务。游前,作为景区营销推广与信息通知的有效窗口,为游客在门票、餐饮、住宿等的预订方面提供便捷服务;游中,能够提供细致全面的旅行服务,如景区介绍、导游、线路规划等;游后,提供文创特产购买、游记分享以及意见建议等。比如,中智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为张家口和保定建设的“一机游”小程序,在实际使用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景区得到了广泛推广,也给游客带来了众多便利。
2、创新游客体验产品
新技术驱动游客体验升级,在当下这种“智能化”的时代里,VR、AR等的“虚拟化”技术,乃至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显然成为了丰富和创造游客体验的关键要素。这类产品的创新打造,不仅丰富、强化了游客的休闲体验,更可以为景区提供夜间旅游产品建设的解决方案。
3、目的地资源整合
当今时代的竞争更多的是资源的竞争,通过将目的地相关资源整合到旅游平台,从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优势进行分工协作,实现抱团式发展。如,建设景区的大数据智慧平台,整合目的地区域内吃住行游购娱等在内的相关资源,形成一个共享的智能信息生态圈。同时也可以结合物联网技术,有效预警并处理突发事件,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景区的人流量和车流量进行有效控制。
4、形成景区智慧化管理
景区的智慧化管理就是要运用技术化的手段,使景区在管理过程中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便捷化。通过围绕景区经营服务、决策分析与内部管理等主题,搭建如二消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舆情客情监测系统、景区资源环境监测系统以及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投资和项目管理系统等,对景区的资源、环境、各类安全,以及景区内部人事、财务、办公等进行智慧化管理。
第3个回答  2022-06-06

2009年,IBM的CEO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一场智慧化、数字化的运动在各个行业中悄然流行,出现了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停车等等,不一而足,智慧旅游当然也是这个“智慧+”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旅行的生活,只能称之为生存”,旅游业是跟人们的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行业,据中国文旅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8.79亿人次,2021年为32.46亿人次。比起2018年与2019年那组突破了五六十亿的数字相比较,新冠疫情的肆虐,无疑是阻挡了许多人追求诗和远方的脚步,显然,旅游业在疫情影响下也受到了极大的重创。

至此,在互联网数字经济下,各行各业纷纷投入到数字化变革中,而旅游业是否搭载数字化也成为了竞争中的重要选择。

旅游业的数字化,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信息数字化

智慧旅游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整合旅游资源与信息,并及时发布在网上。游客作为信息接收方,能够利用这些信息提前安排好工作,适时调整好旅游计划,也能够提前浏览旅游目的地,了解景点历史,有效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

同时,智慧旅游的建设也体现在线上预定与购票服务上,人们已逐渐形成一种“无预约,不出游”的共识,如今旅游线上预约购票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下沉不断深化,通过限流与错峰,发挥客流控制的主观能动性,在为游客提供便捷化服务的同时,也为保障疫情防空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服务数字化

(1)线上直播“云旅游”

危机与机遇总是并存,纵使疫情反复,旅游业也能绝处逢生。2020年堪称旅游业直播元年,携程、飞猪、马蜂窝等率先开启了旅游直播,争抢流量风口,有较强自播能力的大型景区,擅长培养粉丝以及私域流量的长期运营,而中小型景区运营可能选择间隙性自播,或是供货给飞猪等官方平台直播间和KOL直播。这种云旅游模式极大地拓展了旅游服务的时间和空间,为景区的旅游文化进行推广与宣传,并延长了游客的体验和消费链条。

(2)搭建景区旅游服务平台

景区运营方通过搭建线上旅游服务平台,可提供预约入口、位置导航、历史讲解等服务,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在移动终端享受到优质的视觉与听觉体验,景区也可以利用其它新颖的形式来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摆脱传统营销手段的束缚,更大限度利用新兴技术的流量红利,吸引更多游客,为景区的发展添砖加瓦。

(3)完善线下旅游服务

景区作为服务提供方,借助物联网、5G、VR、AR等数字化科技手段,可以丰富和创新旅游服务体验,通过整合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连接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融合本地空间与异地空间,实现一景多看、旧景新看、古景今看,创造旅游新场景、新体验、新商机。还可以提供数字化导览设备、扫码听讲解、智能化的机器检票、“刷脸”技术与酒店快捷入住功能等多样化服务,使游客无需排队,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景区管理更加人性化。

三、交易数字化

景区或旅游商业步行街内都有小吃冷饮、游乐设施项目等大量入驻商户,受疫情影响,传统租金模式即将革新,以交易订单流水抽佣替代早期传统的固定租金,极大的缓解了商户在疫情下的的租金成本压力,而这需要借助分账技术进行统一收银再分账,从而实现对商户的有效管理,以及更好地了解各商户的销售情况。与此同时,这种交易管理的数字化升级能够为商户带来以下优势:

①聚合市面上所有主流的支付渠道,利于商户提升消费者的支付体验;

②具备收款语音播报功能,实时播报每一笔交易,减少漏单逃单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商户收款效率,也避免了客流量较多时出现的账目混乱;

③商户可通过公众号、PC端等渠道查询交易明细,更加便捷对账。

通过MallBook分账技术推动交易管理的数字化升级,同样适用于旅游APP、小程序等平台,解决平台方与酒店、旅行社、入驻商等上下游生态伙伴所产生的交易痛点,以智能化的分账对账、安全可靠的资金存管、可一键接入的综合支付等多样化功能,助力平台提高交易管理效率,实现多方面的降本增效。

随着数字经济提振加速,数字化或许可以成为疫情下助力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新的突破口。与信息数字化和服务数字化相比,交易数字化无疑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锚点,前沿的分账技术拓宽了旅游业交易管理的宽度和广度,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效果。

第4个回答  2019-07-01
智慧景区指景区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实现有效保护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等。
而实现智慧旅游是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景区的具体实际为基础。以国内相关景区或者城市的智慧化建设经验为参考。以运营智能化为核心,建设自然资源保护智慧化、产业整合网络化为目标,建立符合自身管理的“智慧景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