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吃药会退烧不吃药温度又会上升

发烧,吃了药温度就会降点断药温度就又上升。这算什么?

退烧药治标不治本,引起你发烧的细菌或病毒并没有被抑制或杀死,所以当药效过后,体温又会上升。

你要找到引起你发烧的原因,对症下药。

不要一发烧就吃退烧药,会掩盖病情,而且比较高的体温本身就能抑制细菌或病毒的活性,吃了药体温下降,反而好得慢。

一般体温不超过39度,不要吃退烧药,可以物理降温,比如用毛巾冰敷额头,用酒精擦身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03
其实发烧不是病,而是一种疾病的症状,尤其是炎症,几乎都有发烧这一症状。发烧是身体对侵入体内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给这些病原微生物造成一个对它们很不利的环境,例如,发烧时白细胞增多,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进一步加强,抗体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能力加强等。同时新陈代谢增强也能加速组织物质的交换和提高机体抗损伤的能力等。因此,一定程度的发烧,表示身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和物质储备,有助于消除病因,为恢复健康创造条件。根据这个道理,临床上在处理一些慢性炎症(如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等)时,往往采取人工发热的方法,以加速炎症的消散,促使疾病的恢复。过去治疗梅毒也用过人工发烧的方法。既然发热有利于机体抗损伤能力的动员,是一种良好的反应能力,那么一些体弱的老人或一些婴幼儿病情严重时,而体温反而不升,则表示机体的抵抗力很差。
但是,发烧持续过久或过高,则对机体又是不利的,因为身体的生命活动需要有合适的温度,稳定的内环境,高热或长期发烧时,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机能以及新陈代谢可发生严重障碍,体内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大量被消耗,加上消化吸收能力降低,过高热还会引起组织器官,特别是脑组织的变性、坏死。
因此,对发烧的正确态度是:对于高热或长期发热的病人,应采取有效的对应措施,予以适当降温;而对于起病不久而体温又不十分高的患者,一般主张在病因尚未确定之前,暂不予解热,因为热型对诊断疾病有参考价值,热度变化又可作为某些特异治疗效果的一项治标。所以对待发热病人应该首先寻找病因,而不是一直顶住症状,只有针对病因进行处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根据以上所讲的道理,我想你应该知道该怎样对待你的发烧了。
第2个回答  2009-11-05
这次发烧都是这样,不爱退,你要把炎症消下去自然就退烧了。
第3个回答  2009-11-03
去医院,前两天去医院听医院说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流感都属于甲流,特别容易引发肺炎,吃药顶不下去,打点滴吧,早治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