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乒乓球动作中“蹬”字初议是怎样呢?

如题所述

打乒乓球击球过程中,球员身体运动形式很复杂,总结起来也是五花八门。比较普遍的说法有圆周运动、蹬转收、鞭打动作、躯干带动四肢等等。由于动作过程较复杂,笔者意见,似可按人体结构部位粗略分为三块:双腿蹬地、躯干扭转、持拍手鞭打。击球整体动作至少是这三部分的复合运动形式。

双腿动作用“蹬”字来描述还是相对准确、全面的。蹬字看成所有腿部肌肉发力,腿部骨骼受力的概括性动词。蹬地、下蹲、蹬起、支撑和足底、膝部、腿部旋转都可以用蹬字来概括描述。“蹬”字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1 “蹬”字对打球而言是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道理很简单,向下的重力总是有的,全身重量都压在腿上,腿不蹬住身体岂不要垮塌下去。打球时的各种运动,如步法、跑位、占位、急停、旋转、跳跃,哪一样都离不开腿部发力。

2 身体向上抬升是蹬,向下蹲也是蹬,不上不下、水平移动还是蹬。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腿不蹬住能安全下山吗?不摔才怪。身体重心左右移动靠什么力?蹬。站个马步腿部不发力行吗?就是自然站立一动不动,双腿也必须蹬住。腿骨受压,肌肉维持平衡都是力,站一个小时试试,一切都清楚了。

3 蹬地分向下蹬和斜向蹬,前者获得向上的地面支反力(弹力),后者获得获得朝斜上方的支反力,由地面向上的弹力和切向摩擦力的合力提供。所以,认为地面不能提供水平方向反作用力是一种误解。

蹬字概括性很强,灵活性很大。蹬字既可以向上,又可以向下,还可以斜向;既可以主动,又可以被动;既适用动态,又适用静态。一句话,站在地面就离不开蹬字,无论是动还是静。

4 双腿肌肉作用力通过下端足底蹬地受地面支撑和相对约束,获得地面反作用力,传导至上端髋关节顶髋,带动躯干及全身运动。身体任何部分肌肉发力要想转换成击球力,都必须借助蹬地来获得地面反作用力这个外力。换言之,蹬地力是乒乓球员全身运动的主要、唯一来源。打球不蹬地,身体重心休想移动一分一毫。

5 蹬地力的大小、方向是时时变化的,几乎就没有静止不变的时刻。看看乒乓球员脚下测力板的实测地面支反力数据曲线就很清楚(图1,图2 取自微信球友发布) 。



图1 的乒乓球运动员实测单足地面三维支反力曲线和图2 的双足地面支反力曲线从未有任何时刻是水平直线。所以,打球全过程中,身体的运动是绝对的、准确的、长时间的,实践中真实存在的;静止是相对的,近似的,瞬间的,理论上假设的。

6 具体说就是当地面支反力大于重力时,人体向上加速,重心抬升,身体获得蹬伸、起跳的宏观效果。当地面支反力小于重力时,人体向下加速,重心下降,身体获得下蹲、缓冲的宏观效果。地面支反力传导至髋部就是顶髋力。

髋关节属于典型的杵臼关节,其结构与球窝关节相似,但因"杵"陷入"臼"中较深,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腿部主要运动形式是髋、膝、踝三个关节的多种运动复合,双腿运动方向角度、力度、速度的差异和配合,通过双髋关节能使躯干和全身产生复杂的三维平动与三维转动。


图3 是双腿同步下蹲与蹬起使躯干部绕冠状轴转动(俯身与直立)的示意图。此动作可看成人体屈髋(膝、踝)与伸髋(膝、踝)的结果。结果看是躯干的俯仰 ,实质原因是双腿的发力。这是双腿同步顶髋造成躯干旋转的最简单实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