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可为什么他只活了六十五岁呢?

如题所述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是因为他首先提出了辩证论治的思想,以及创立了六经辩证法,这些的贡献是前无古人的,并且这跟他的寿命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不能够混淆概念,医学是解决人类健康的,他不是解决人类寿命的,每一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并且医生也不例外,并且有的医生身体并不好,这是因为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要想活得更健康,除了有医术之外,还应该平时要加强保养,修身养性,张仲景,虽然医术高明,但是在当时的饥荒年代,瘟疫大流行的年代,人的饮食和温饱都存在问题,在那个时候,人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可能五六十岁,在他当时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长寿了。

现在来说,有很多医生也是没有长寿,这不仅跟生活饮食有关,也跟工作性质日夜操劳有关,有很多医生虽然医术高明,但是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注重养生。所以有好的医术只能够最大限度的解决疾病的问题,要想长寿,还必须得向黄帝内经里面说的那样,从饮食、生活、作息各方面入手去调养。

我本人就是一名中医,自己有切身的体会,如果哪一段时间为了考试,要复习,还要上班,接诊病人身体劳累,加上平时缺少运动,就觉得身体有些力不从心,等到我考试季节过了,平时下班,除了了看书,一直坚持锻炼身体,感觉精力才慢慢恢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1
之所以他只活了65岁,是因为他治病人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让自己变得很累。
第2个回答  2020-12-01
在古代。六十五岁是非常老的年纪。张仲景获得了长寿。这是不可否认的,而且人生病是在所难免的。
第3个回答  2022-04-23
他活着时候有同时代人记录他的医术么?有他行医的记录么?
是他死后六十多年晋国人发现的他的医书知道他的生平。
这六十多年是啥?三国乱世,人命如草,汉末人口5000万,三国结束时,人口不足1600万,人口损失七成,曹操都悲叹千里无鸡鸣。
你觉得,关于这样一个同时代没人记录过的人,他的信息他的医术怎么能流传下来?
伪作吧,就像黄帝内经,那是黄帝作的么?
假托古人之口,抒发自己的神思罢了。
发现他的人呢?是个太医,呃,太医,嘿嘿嘿嘿嘿,有趣。
第4个回答  2020-12-01
张仲景医术好,并不代表能长命百岁。对于古人来说,六十五岁已经是很高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