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第56回中出现的一真一假两个宝玉,有什么含义?

如题所述

红楼第56回出现了两个宝玉,有人认为,一个是出家前的宝玉,一个是出家后的宝玉。其实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经历,只不过一个是看得见的自己,一个是看不见的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脱离现在的自己,变成另外一个自己。另外一个自己通常都是人人羡慕的,像登着七彩祥云的孙悟空一般,有着超人的能力,有着扭转乾坤的魔法。但我们又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要想变成那样的自己,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走过两万五千里,恐怕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红楼梦开篇,作者已言明,借通灵之说,存假隐真,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都是一个假象。而这个真假之象特别表现在贾宝玉身上,我们看到的贾宝玉其实并不真实存在。

    贾宝玉是超现实的写作手法

作者在介绍贾宝玉时,说他出生时口含玉石而生,这在医学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从创作的角度上来说,是为了突显主人公的与众不同。

我们知道一些历史名人在出生时,总有一些特别的天象,或者异于常人的现象出现,比如孔子出生时,有麟出现在山东曲阜,曹操出生之前,家里的母鸡下了个双黄蛋,上官婉儿出生时,其母梦见金甲神人送来一杆称,说你的孩子有称量天下之才,等 等 ,这些超现实的现象,实际上存在的可能性并不大,只不过是为了突显这个人物某一方面的才能而被人为化的传说,但这其实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之一。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无法科学的解释人的生死,通常会将生死现象与自然界相联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这种美好的愿望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当然其中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化。

对于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而言,这个人物也是作者特别塑造的富有超现实性的主人公。在他的身上,有前世也有今生,因为前世才有了今生,仿佛置身于佛界的一个因果轮回中。

贾宝玉的神话故事,大家已耳熟能详,不再赘述。我们看他在贾府的人生轨迹,在那个时代,他是异于常人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已是最好的概括,他的言行与现世是格格不入的。

在人间,他亦有七情六欲,但一切在他身上又如过眼云烟,他的人生使命就是一个悟化的过程。我们说修仙打怪要升级总要经过磨练,贾宝玉也是如此,他是仙界的神瑛侍者,要历劫之后才能更上一层楼,所以当他在人间悟化之后,便飘飘而去。


因此,贾宝玉是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人物,是作者用超现实写法所创造的一个具有神性的人物。那么在人世间,有没有类似的人物呢,有,但并不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图有其表,就像克隆生物,仅仅只是模样一样,三观已完全不一样了。

    甄宝玉是现实的存在

甄宝玉与贾宝玉,两人互为影子,成为一个人的一体两面。古希腊哲学里有讲到,人目前的样子是不健全的,因为原来两个人是合在一起,后来因受神的处罚而分成两半。从这个神话的角度上来理解,我们每个人好像在冥冥之中都在不断寻找着另一个自己,当另外一个生命跟你的身体可以合二为一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一种狂喜的感觉。

贾宝玉在见到甄宝玉之前就是这种感觉,他觉得终于找到另一个自己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通常都很敏感,他能意识到生命中的变化,但又不能清楚的明白这种变化的本质,于是就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于是就渴望有个倾诉对象,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另外一个自我。

但是当他见到甄宝玉之后,反而很失望。这其实是对另一个自我的否定,我们在寻找自我的时候,并不能保证朝对的方向进发。有时会找错,有的原来以为是对的,后来知道错了,或者原来觉得错了,后来又发现对了。贾宝玉就是在不断否定又肯定中寻找自我,不断顿悟的。

小说中提到甄宝玉小时候与甄宝玉没什么 区别,这其实是在写人的天性。婴儿出生时的天性基本没什么区别,饿了就要吃,不舒服就要哭。甄宝玉儿时的淘气并不逊色于贾宝玉,但为什么长大了倒不一样了,这就存在一个后天的教化问题。

从江南甄家来的四人说,虽然甄宝玉天生也是刁钻古怪,但还都治得过来。这说明甄宝玉在成长的过程事,接受了社会严格的驯化,到他成年的时候,已与常人无异。

我们说贾宝玉并不存在,甄宝玉才是实在的人物,结合两个人物,不难总结,贾宝玉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被驯化的过程,最严重的程度达到动用家法,家政对其残酷的殴打,姐妹们一个个的离去,都在预示着贾宝玉正在脱离超现实,回归人物本真,而这个成年人就是甄宝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