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自然形成的理论是什么假说

如题所述

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
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这是天文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这一基础理论搞不清楚,其他的很多天文学理论就搞不清楚。可到目前为止,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科学家们也没搞清楚。
地球膨裂说认为,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46亿年前,太阳因内部的核聚变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这些熔融的火球冷却后形成了行星、月亮、小行星、卫星和慧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一些大的火球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一些小的火球来不及收缩成球形,而冷却成了不规则的形状,形成了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行星。一些小一点的火球由于离大火球较近而被“俘获”,形成了大火球的卫星。一些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具有较重的物质;一些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具有较轻的物质。这是因为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具有的液态氢等物质和太阳表面的熔融物质一样,并且较轻,而且处在太阳表面,因此它们在太阳爆炸时获得了较大的离心力,飞离太阳较远;距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具有的岩石、金属等物质和太阳表面下面的熔融物质一样,并且较重,而且处在太阳表面的下面,因此它们在太阳爆炸时获得了较小的离心力飞离太阳较近。
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证据:
1、质量守衡
经科学家们观测,太阳的质量是太阳系质量的99.87%,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是太阳系的0.13% (1)。那么太阳的质量+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太阳系(原始太阳)的质量。也就是99.87%+0.13%=100%。这足已证明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
2、角动量守衡
太阳角动量是太阳系的0.73% ,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是太阳系的99.27%
(2)。那么太阳的角动量+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太阳系(原始太阳)的角动量。也就是0.73%+99.27%=100% 。这足已证明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
3、能量守衡(转动能量守衡)
因为天文计算中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我们可以把天文学家们关于太阳、行星的质量,太阳、行星的角动量占太阳系的百分比看成是整数。也就是把太阳的质量看成是太阳系质量的99.%,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看成是太阳系的1% 、太阳的角动量看成是太阳系的1%,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看成是太阳系的99% 。这也就是说太阳的质量和行星的质量之比为99/1,太阳的角动量和行星的角动量之比为1/99。这也就是说太阳的质量和行星的质量之比和太阳的角动量和行星的角动量之比互为倒数1/99=1/99。
我们设太阳的质量为m ,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为m1 ,根据角动量公式mr2ω,设太阳的角动量为mr2ω ,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为m1r12ω1 。这样太阳的质量和行星的质量之比与太阳的角动量和行星的角动量之比互为倒数,也就是m1/ m= mr2ω/m1r12ω1 (1) 。
我们假设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原始太阳爆炸形成太阳系之后,行星在太阳万有引力的拖拽下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的转动能就会不断向行星转移,直至太阳的转动能等于行星的转动能为止。
根据实心球转动能公式E=2/5mr2ω2,我们设太阳的转动能为E=2/5mr2ω2 ,太阳系中行星的转动能为E1=2/5 m1r12ω12 。太阳的转动能等于行星的转动能,也就是2/5 mr2ω2 =2/5 m1r12ω12 , 也就是mr2ω2 = m1r12ω12 (2) 。
根据(2)式得出 mr2ω/m1r12ω1= ω1/ω (3)
根据(1)、(3)式得出 m1/ m =ω1/ω (4)
根据(1)、(4)式得出ω1/ω= mr2ω/m1r12ω1 (5)
根据(5)式得出mr2ω2 = m1r12ω12 (6)
根据(6)式得出我们假设的(2)式成立,太阳的转动能=太阳系中行星的转动能,太阳的转动能+太阳系中行星的转动能=原始太阳的转动能,转动能守衡。
4、行星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我们知道,椭圆形公转轨道是因为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圆形公转轨道是因为离心力等于向心力。以地球为例,地球在近日点自西向东公转时,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所以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远,到远日点时离心力等于向心力:地球在远日点自西向东公转时离心力小于向心力,所以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近,到近日点时离心力大于向心力。
地球的公转轨道为什么是椭圆形呢?地球膨裂说认为,因为地球是太阳发生爆炸飞离太阳的,所以离心力大于向心力。这就像人造卫星的初始地球轨道是椭圆形一样。因为人造卫星是从地球上发射出去的,人造卫星有一个飞离地球的离心力,而且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因此人造卫星的初始地球轨道是椭圆形。因为人造卫星是被月球“俘获”的,离心力等于向心力,所以人造卫星的初始月球轨道为是圆形
按照星云说的观点,太阳和行星是同源的,它们都是原始星云形成的,因此它们的公转轨道应该是圆形的。
5、八大行星的近日点都在太阳的同一侧。为什么八大行星的近日点都在太阳的同一侧呢?这是因为八大行星是在太阳近日点的一次爆炸时同时飞出的。这就像人造卫星的地球公转轨道近地点就是人造卫星的发射点一样。
按照星云说的观点,太阳和行星是同源的,不可能八大行星的近日点都在太阳的同一侧。
6、太阳系角动量分布异常
我们假设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就应该太阳的转动能等于行星的转动能,也就是mr2ω2 = m1r12ω12 (2)。
根据(2)式得出mrω2 /m1r1ω12= r1/r (3)
根据(1)、(3)式得出 m1/ m = r1/r (4)
根据(1)、(4)式得出 r1/r = mrω2 /m1r1ω12 (5)
根据(5)式得出mr2ω2 = m1r12ω12 (6)
因为m1/ m =1/99,所以 mrω2 /m1r1ω12=1/99 。
也就是行星的角动量是太阳系角动量的99% 。
因此,太阳系角动量分布异常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太阳系的证据。
如果太阳系是原始星云形成的,上述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6个证据就无法解释。
参考文献:
(1)、查百度:“太阳的质量是太阳系质量的99.87%,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是太阳系的0.13%”。
(2)、查百度:“太阳角动量是太阳系的0.73% ,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是太阳系的99.27%”。
作者:赖柏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6
太阳系是自然形成的吗

在大约46亿年前,即宇宙从大爆炸创生之后92亿年,我们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在远离银河系中心的地方形成了。那么,在最初形成之时,我们的太阳系是怎样的呢?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宇宙历史上99%的时间里,从宇宙大爆炸中形成的气体云一直在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恒星,但像我们太阳系这样的系统并非最开始就能形成。宇宙中一代又一代的恒星不断产生和死亡,其中大质量恒星会发生超新星爆发,由此会制造出大量的重元素,这些是构成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大质量恒星的寿命非常短暂,它们在几千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就会耗尽燃料,最终猛烈爆炸成为超新星。

只有这些原料在宇宙中出现,我们的太阳系才有可能孕育出生命。但是为了让地球孕育出生命,还有很多条件需要恰到好处。
在银河系这样的棒旋星系(螺旋星系的一种)之中,越靠中心的密度越大,而越靠外围的密度越小。当它们旋转时,内部比外部旋转的次数要多,星系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旋转角速度。
最重的那些元素会优先向银河系中心区域运动,而较轻的元素则向外围运动。形成太阳系的原始太阳星云远离中心,靠近银盘的边缘,距离银心大约2.6万光年。

当太阳系最初形成的时候,组成太阳系的元素是70%的氢和28%的氦,而其元素的总和只有2%。尽管如此,这与宇宙最初的元素组成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宇宙早期的太初核合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元素有多达75%是氢,25%是氦,而其他元素几乎没有。
有了上一代恒星超新星爆发后所制造出的重元素,就有了孕育地球生命的物质基础。在太阳星云中,高密度的中心会发生引力坍缩,大量的物质落入中心。随着引力坍缩,太阳星云的自转速度逐渐加快,中心的密度和温度越来越高。
当中心温度达到400万度时,氢原子核就会发生核聚变而产生更重的氦原子核,这被认为是恒星诞生的起点。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太阳的诞生时刻被认为是在45.6亿年前,当时宇宙的年龄大约为目前的三分之二。

在太阳形成之后,周围环绕太阳运动的残余星云会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断聚集,它们最终形成了太阳系的各大行星。由于靠近太阳的区域,受到太阳风的作用很强,氢气和氦气这样较轻的物质就会被太阳风往外吹,所以靠近太阳的区域形成的四颗行星主要是由重元素组成,它们都是岩质行星。而在远离太阳的区域,大量的氢气和氦气被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四颗质量庞大的巨行星。
在地球冷却之后,地球上出现了由液态水组成的海洋,其中逐渐孕育出了生命,构成生命的重元素都是来自于上一代的大质量恒星。如果追根溯源,这一切的元素都是来自于138亿年前的婴儿期宇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