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告诉我们的道理

如题所述

“得妻如芸者,此生足矣。”

第一次接触《浮生六记》是初中的时候,初一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摘选自第二记《闲情记趣》的开头部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至今还默默的背上两句。当时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为了加强我们对于文言文的语感,老师让我们抄了几十遍原文and译文。

当时只是觉得沈三白十分的有趣,竟然能将夏蚊拟做群鹤舞于空中,"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以土壑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这件小事中就能看出沈复小时候就是一个充满情趣的人。

第二次读这本书是大学时候,因为高中的时候不然读课外书,所以进入大学后就有一种复仇心理,颇有一种“读尽天下书”的心理。所以我特别喜欢在图书馆里乱逛,看到那本书的封面或者书名吸引我就驻足读一读,喜欢的话就借走,不喜欢就继续瞎逛。

有收藏好书癖好的我,当然不会错过浮生六记了:

有一次就突然停在《浮生六记》的前边了,一是因为我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摘自这本书,所以特别好奇,二是因为《浮生六记》这个书名的确很吸引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拿起来读第一页的时候便不能在停止了,完全被沈复和妻子陈芸的感情吸引了。甚至不禁发出了我开头那句话:“得妻如芸者,此生足矣。”其实陈芸可能并不是特别的漂亮,但是她的温婉贤淑,她的童心,内秀,包容,勤勉 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是熠熠生辉的品质。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浮躁虚妄的时代,这种品质就越显得珍稀。

当然我更羡慕沈复和她的这段感情,在豆瓣上,很多人纷纷评论,如果有这样的一生哪怕是折寿也愿意。是啊,这才是爱情啊。这本书可以说是真正爱情的模本,看了以后有一种暖暖的幸福感。

当今社会,众人宣扬人人平等,爱情自由等等概念,人们纷纷涌向时代的潮流,生怕被时代抛弃。但是,离婚率与人们的幸福感大大下降。人们真的过得幸福吗?沈复与芸娘的感情并不是传统礼教的那种不平等的感情,沈复和芸娘更像是挚友。

当然在当今现代沈复的不思进取是不可取的,当时在“积极进取”的同时请不要忘了保留心中的浪漫主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0
对于芸芸众生,人生的最真切的价值,或许不是宏大,而是细微。宏大的意义在于成为历史的标示,成为人类的痕迹,成为冰冷的里程碑。但是它没有感情,或者说是一种整合的情绪。

而细微不同。在宏大的叙事背后,即是活泼泼的人生。那些湮没千年的情和爱,那些镌刻在某人心头的琐碎与卑贱,把乌合之众拆散成喜怒哀乐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演绎了一出出悲欢离合的故事,割伤了某人的肌肤,撕裂了某人的心脏,流干了某人的眼泪,唱哑了某人的喉咙。

《浮生六记》就是这样一本细微的小书,是二百多年前的一位普通书生所著,记录了自己人生中的点点滴滴。作者并未有传之后世的雄心,而是后来偶然有人在地摊上捡得残卷,刊印之后受到现代人欢迎,可谓涅槃重生。

或许正因遮蔽了功利的图谋,《浮生六记》显露出分外鲜活的生命力。读过它,就像走了一条不事雕琢的本真的人生——本真的长大,本真的爱着,本真的哀叹,本真的回首。一本薄薄的小书,装满了一个浓缩的但没有任何扬弃改造的人生,谁会不爱呢?书中的这些看似平淡其实令人神色黯然的记述,让人们在历史年表的背后,看到了真正的人,读到了直指人心的故事。
第2个回答  2020-12-18
有学者称《浮生六记》为“晚清小红楼梦”,著名学者林语堂、俞平伯对此书大加赞赏,爱不释手,多次批注推荐。

《浮生六记》是沈复写于清朝嘉庆年间的自传体随笔散文,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文章写的率真洒脱,文辞绮丽,记录了作者一生的际遇,或欢乐,或悲愁,或闲逸,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淋漓流淌于笔端,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古代散文,在晚清作品中有很高的地位。

浮生六记给我们的人生感悟和启示

在《养生记道》里有这样一段话,被很多人喜欢引用: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论短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夸什么龙楼凤阁,说什么利锁名缰。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

描绘了一副悠闲自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类似于竹林七贤那般诗酒唱和,潇洒率真。

观望一下文学写的感情,大多以悲剧收尾,白娘子被关了雷峰塔,罗密欧和朱丽叶殉情而死,唯一一对终成眷属还得化成蝶才行。人,终究是脆弱渺小的,每个人在残酷现实前都无力(尤其在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幸福只能相对而无绝对。也许就是沈复前半生的幸运,使得其后半尤为显得凄凉。

其实《浮生六记》目前仅存四卷,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他与妻子的生活部分,其实红尘的生活,也如浮生六记一样,骨子里的性格,和现实的生活也是很相接近,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其实现实之中的网络作家,也有点与沈复类同,稍有点才气,精力也是够佳,同时,在文学论坛,也沾了点心气高,而文章,大多是小成之类,但总以为写得不错。搞一个征文相类似的,到处拉票,获得奖之后,就更是沾沾自喜了。如是拔高了自己的高度,更是沾沾自喜了。

浮生,就如同李白所言,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也许是平淡的记叙,与有些大众的心态雷同,郊游之心,周边之闹,风景相宜,也还是有一定的功底。

整体来说,《浮生六记》也可以当作乾隆年间苏州书生家庭市井的一幅卷轴画来欣赏,而且增添了更多的迷人景致。 记得东坡言道:“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 人生也似如此,生活态度,有时没有必要太较真,生亦何欢,死又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