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梅雨季节

如题所述

什么是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注:目前学界认为东亚夏季风始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平均在5月下旬左右),这个南海夏季风属于热带西南季风的范畴,南海夏季风逐步增强北抬,梅雨期正北抬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和副高西北侧的副热带西南季风合体,与冷空气交汇、风速辐合等形成梅雨带。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成因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梅雨谚语
我国长江中下游流传着许多与梅雨有关的民间谚语,我们收集了其中的一部分以飨读者。

"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三九"是指阳历1月9-17日,"黄梅"是指芒种节气(6月6-20日)。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三九期间如没刮过东风,或东风很少,则芒种节气雨量也将偏少。三九的第一天与芒种节气第一天相隔约150天左右。按150天的韵律,三九期间刮东风,隔150天左右将有一次类似的重复过程。所以三九期间刮东风与芒种节气的降水有对应关系。

用冬季天气特点来预报梅雨的谚语还有许多。例如"腊月里多雪,水黄梅",就是指腊月雪和梅雨存在着正相关。

"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谚语说,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则梅雨也偏少。这是因为天气往往有阶段性。天气持续干旱,常常是某一种有利于干旱的天气形势相对稳定所造成的。但由于大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上述相对稳定状态总是要被破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反面转化。

"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桃花水"指清明节气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的降水。"旱黄梅"指芒种节气梅雨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在长江下游地区,如果清明节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雨水增多,俗称"发尽桃花水",则芒种节气梅雨将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蓬尘里;桃花落在蓬尘里,打麦打在泥浆里",与此意思相似。桃花水偏多,常常标志着春季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强盛,暖湿空气活跃,在桃花开放的清明节气里,就常在江南和上海地区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对峙,以致形成桃花水偏多。到了六月份芒种节气时,副高势力又往往更新相对减弱,或北跳慢,致使梅雨偏少或开始较晚,造成两个时段雨量的反相关。

"春水铺,夏水枯","铺"是指雨水较常年偏多。谚语说明,如果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梅雨量少了,易出现干旱。它和"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一样,都是用春季的雨水来预测梅雨的。

"行得春风,必有夏雨",春风,是指偏东方向的风(东南风居多),夏雨是指梅雨。谚语意思是说,春季偏东风较多的年份,则夏季梅雨一般也较多。

"小满不满,黄梅不管",它指明小满与芒种节气之间,雨水存在着正相关,即如果小满节气雨水偏少,则意味着芒种节气雨水也将偏少,或黄梅偏迟。这是因为小满节气正值春夏之交,如果这个时期雨水偏少,反映了副高势力较弱,位置偏南,到了芒种节气,副高势力一般也不会很快增强,即使有一定强度,它北缘的西南气流也不会伸向长江下游-带,所以芒种节气长江下游地区雨水也将偏少。长江下游一带也把小满节气里的降水称"旱黄梅",芒种节气的降水称"正黄梅",夏至节气的降水称为"甜黄梅"。因此,芒种雨水偏少或梅雨开始偏晚(到夏至节气才开始),都称为"黄梅不管"。

以上这些群众看天经验,经当地气象资料验认,准确率均有70%到80%。换句话说,预报十次,将有七、八次正确。这说明,关于梅雨的谚语是可信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3
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注:目前学界认为东亚夏季风始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平均在5月下旬左右),这个南海夏季风属于热带西南季风的范畴,南海夏季风逐步增强北抬,梅雨期正北抬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和副高西北侧的副热带西南季风合体,与冷空气交汇、风速辐合等形成梅雨带。

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什么是梅雨季节?
  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人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晴雨多变的春天一过,初夏随着而来,但不久,天空又会云层密布,阴雨连绵,有时还会夹带着一阵阵暴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梅雨”来临了。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梅雨”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它源于我国的一个气象名词。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

梅雨季节是什么意思
梅雨是指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梅雨”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它源于我国的一个气象名词。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3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在梅雨季节应做到以下保健措施,做好梅雨季节养生:

1、避免外湿伤身

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2、注意劳逸结合

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

3、合理饮食

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化湿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

4、脾虚者要尽量少吃西瓜、香瓜、梨、黄瓜等瓜果,因为这些水果可以驻湿,会导致体内湿热加重,导致胃脘不舒,造成消化吸收障碍。

5、儿童的自制力较差,过食冷饮或瓜果会造成脾胃阳气受损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大便不成形、厌食、困乏等脾湿症状。所以,在梅雨季节,家长要注意调整儿童饮食,控制其瓜果和冷饮的摄入。

梅雨季节天气潮湿,湿气较重,会影响人的食欲和身心健康,大家不妨参考下小编总结的梅雨季节养生小知识,看看梅雨季节吃什么,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多运动,才能在阴湿多雨的梅雨季节有着好身体和好心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5-22
梅雨季节是持续多天的雨水天气,出现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台湾等地,因为此时正是梅子成熟,因此成为梅雨季。梅雨形成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北上,带来充沛的水汽,而北方冷空气强势南下,因此形成雨带。从南方一直北上,但受到秦岭淮河阻碍影响,雨带维持在长江流域。
梅雨天气容易出现洪水、内涝等灾害,此时要注意安全;同时室内经常出现潮湿返潮,要注意防潮除湿,可用除湿机针对性除湿,能调节湿度,保湿设定湿度不变,进而保持室内的干燥。品牌可用欧井等。
第4个回答  2021-07-07
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注:目前学界认为东亚夏季风始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平均在5月下旬左右),这个南海夏季风属于热带西南季风的范畴,南海夏季风逐步增强北抬,梅雨期正北抬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和副高西北侧的副热带西南季风合体,与冷空气交汇、风速辐合等形成梅雨带。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同纬度的其他的地区没有梅雨。华南地区没有明显的梅雨现象。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