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和信仰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宗教和信仰的区别
因在人的里面有一种本性(宗教性),这也是上帝在创造人是把他自己放在人的心里面得一个观念,所以人才会寻找上帝。人象是“找不到的家的孩子”,又像是失落的孤儿,就一直在努力着寻找自己的家,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归宿,基于“我是谁呢,我从哪里来?我要向哪里去呢?”的问题的追寻,人就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追寻造物主,想象是这样子的或者是那样子的,所以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宗教,其实就是人在用自己的办法“造神”,所以就制造五花八门的偶像,仿佛上天入地的或是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其实人所造的神并不是神,他也不住人手所造的殿,这就是人之所以有宗教的原因所在。
总之,宗教的是人本的东西,人在寻求上帝的过程人根据想象所创作的,来自于人的思想,理性......这乃是源于人的心里的宗教性的缘故。
人是有宗教性的人,所以才会产生宗教。宗教是人类在寻求上帝的过程的中的产物,是人类偏行了真正的信仰道路的结果。宗教是人的迷途,虽是迷途却是说明人是有宗教性的。但真正的信仰是来自于启示,来自于上帝的启示,它不是人的思想和理性的创造的杰作,而是来自从上帝而来的启示(启示给他所拣选的先知写成书籍《圣经》)。
《圣经》说,人是按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创世记一26)。神造人时,把
的生命之气吹入人的鼻孔里,使人成为“有灵的活人”(创世记二7)。我们常说“人类是万物之灵”,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虽然人类始祖对神的叛逆使人类与神的交通受阻,但人心中的灵使人类不能从物质世界得到真正的满足,要去寻找那位超自然的造物主,响往永恒。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从最原始的部落到最发达的国家,凡有人的地方,就有对神的敬拜。
宗教情操人人皆有
1.永恒性。人知道自己是永恒的存在,这迫使他不得不严肃的生活。上帝是无限者,人是有限者,有限者为何会向往面对无限者?乃因上帝把无限的影子放在人里面,因之人里面有永恒的观念、求全的心理及绝对的标准,这些东西一表现出来,就显出人有宗教性。
这种绝对观念及对无限者的向往,是人之所以为人最困难也最有价值之处,人存在有限及无限的交界中间,所以人存在不能只在有限界得满足,一定要与无限界发生关系才能获得满足。
2.道德性。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对自己的行为有清楚的认识,知道行为不单是身体的行动,其背后的责任感更是与永恒的存在相关连。如果人是自我独立存在,人就毫无「关系」事实上人活着便多多少少处于各种关系之中,人是相对存在的,同样的,人与创造者也有相对的关系。人与创造者相关连,所以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向创造者负责。
3.敬拜性。当人认识某事物的价值,并且降服之时,价值观就产生了,所以人会去作「有意义」的事。人向最高的价值--上帝降服,就是敬拜。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人是没有宗教的,我们说「善男信女」,提到「善」就牵涉道德性,一提到「信」就关系到敬拜。
康德给宗教下的定义是:道德与敬拜的系统。

宗教的共通性

宗教的因由和本质,是出于上帝的启示,但不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有宗教性的人,人运用宗教性产主宗教。宗教的共通性共有五点:
1.上帝放在人里面的宗教性。宗教的产生不是人受外界事物推动所致,乃是人里面的潜在因所致-上帝造人时,把宗教性(永恒性、道德性与敬拜性)放在人里面,所以人会产生宗教。
2.死不是结束,永恒是存在的。死了就完了还能算是宗教吗?无神论的人还是会希望他们的成就在死后留芳百世,这种精神不死的盼望,根本就是永恒的观念。印尼人说照相的时候,不说:「我们大家到外面拍照。」印尼文这么说:「我们大家到外面去一下,把我们的形象永恒化。」这话实在不错。
3.脱离罪恶。所有的宗教都相信有脱离罪恶的方法,也都寻求实践的出路。
4.肯定道德的价值。这是继否定罪恶之后必然产生的,含有赏善罚恶的意思。但是宗教不全认为有一位主宰主持赏善罚恶,有的只相信「律」的存在。律与有位格与主权的主宰不同。中国人的「天」就有两种观念,一种没有位格,一种有模糊的位格。宋朝的程子说:「按其形体而言谓之天,按其主幸而言谓之帝,非有二也。」我们也经常听到人家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话就没有指明谁来实行报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正是肯定道德的价值。
5.超自然的力量。这些共通点在形式和教条上产生分歧,不同的宗教派系纷纷出现,却没有找到人类真正的出路,正如圣经所说:「我们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
但是真正的信仰却不是这样的,真正的信仰是来自于启示,来自于上帝的启示,它不是人的思想和理性的创作,而是来自从上帝而来的启示(启示给他所拣选的先知写成书籍《圣经》)。
这是信仰与宗教的根本性的区别,它们有其共性,但却有着根本性的质异。宗教是人本的东西,而真正的信仰是神本的启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信仰是个人对事物的本质和真实性的基本判断,这种判断是不能从科学上甚至逻辑上得到充分的证明的。信仰不一定是盲信,信仰也可以是以证据和理性的认知为依归的,但却是无法百分百的肯定的。例如,你可以以共产主义理念作为自己的信仰。而共产主义是否能够实现,那是不可能有一个百分百的肯定答案的。很多人也会把民主思想当作自己的信仰。所以,信仰不一定就是幻想,也可以是合乎常理的,可部分推敲的,有证据支持的。但无法百分百的更定的。

宗教是一个共同信仰,也就是很多个体所共有的共同信仰。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共产主义的本质也可以是宗教的一种。但更为普遍的,宗教包括了对高于人类的智慧体(神,佛等,以其他超自然智慧体)的崇拜。这就是普遍对宗教的定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09
宗教是一个共同信仰,也就是很多个体所共有的共同信仰。但更为普遍的,宗教包括了对高于人类的智慧体的崇拜。这就是普遍对宗教的定义,而宗教也形式化、组织化
信仰是个人对事物的本质和真实性的基本判断,这种判断是不能从科学上甚至逻辑上得到充分的证明的。信仰不一定是盲信,信仰也可以是以证据和理性的认知为依归的,但却是无法百分百的肯定的。例如,你可以以天下大同作为自己的信仰。而天下大同是否能够实现,那是不可能有一个百分百的肯定答案的。很多人也会把民主思想当作自己的信仰。所以,信仰不一定就是幻想,也可以是合乎常理的,可部分推敲的,有证据支持的。但无法百分百的肯定的,信仰会更无形化,个人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10-09
佛教包括宗教,佛教阐述宇宙一切真像,宗教是外道,但然也说宇宙真像但不够明了,有些还会产生偏执,总之宗教是不够究尽的.信仰,是人们对于事物的一种执著,信仰它是心灵的一种追求,它会执著于任何事与物,比如我们现代执著于金钱名利美名~我们把这切做为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以为是得到了就是幸福,其它不然.它的背后是悲哀的,所以说我们要有真正的心灵归处,那就是佛来世间教导我们的佛法,里面有我们真正人生的意义,真正的离苦得乐的标准.
第4个回答  2009-10-08
信仰是指活着的信念,这信念可以是任何东西,可以龙,可以是蛇,也可以是自己的本心。当然也可以是神。
而宗教只能是神。具有唯一性和排它性。

佛教不是宗教,听说这是未法时代,曲解佛义,生般应套成是宗教的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