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如题所述

庄子在《人间世》中这样说道: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山中的林木因为不是良木,反而能够保全,长成参天大树。可见无用之用,有时反而能成大用。庄子惯用寓言、比喻讲述道理,表面上说的是林木之事,实则讲的是人生哲理,更是在讲述自己的一生。

庄子一生困顿,生活在底层,不应楚威王之聘,一生只做过漆园吏,甚至沦落到贫民窟里以编草鞋为生,还因断粮去与人借米。一生落魄,潦倒至此。

用世俗的眼光看庄子,无功无禄,他自是无用的。但若以一颗道家的心看庄子,他却是一位真正有用的智者。他所提出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不仅让他自身逍遥于世外,获得了精神的自由,更是给今天身处于浮躁社会中的我们以无限的精神启迪。

从小到大不乏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比如看“闲书”没有用,因为考试不考,画画没有用,因为“不能当饭吃”,读文科没有用,“将来不好找工作”等等......

01 读书不如整容,高考不如网红

前几天我突发奇想想去学学弹吉他,于是便走进了附近一家乐器培训中心咨询,一个父亲和一个工作人员的对话清晰的传入我的耳中。

父亲带着女儿报兴趣班,工作人员问父亲想报什么班,父亲说,我也不懂什么好,但钢琴肯定不好,太普遍了,而且太笨重了,最好是那种小型乐器,可以随时随地表演给别人看的,这样孩子才能随时随地展现自己的才华,才有机会成为学校的明星,被人发现。

工作人员附和道,是的是的,小孩子就该从小培养她的自我表现力,以后当明星的几率也更大一些,不过孩子自己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呢?或者可以学吉他也可以?最近有很多家长跟你一样都是想让孩子学一门可以展现自我的才艺。

父亲想了想说,吉他随身带是可以的,不过还是有点大了,怕孩子拿不动,不知道小提琴可不可以,孩子还小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都跟她妈妈商量过了,横竖我们家也没有这科学家的基因,学习也没啥用,不如从小培养她当明星,将来也有个好的发展。

工作人员再次附和道,可以的可以的,您真的是太会为孩子打算啦,要是父母都像您这么明智孩子就太幸福了,选小提琴可以的,女孩子拉小提琴是最优雅大方的,而且随时都可以展示,那就选这个班吧......

父亲便带着女儿交费去了,小女孩刚开始还是茫然的,后来许是听到以后可以做明星眼睛才开始有了星星,漂亮的马尾也随着雀跃的身体开心的飞舞起来。

送走父女俩开心的背影,我却觉得有些落寞,总觉得有些什么东西如鲠在喉,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觉得学习没有什么用,学习再好也不如去当明星呢?

联想起前段时间的热搜,“杨超越落户上海,让我觉得努力就像笑话!”、“丁真杨超越学历不高,一个进国企一个特殊人才”、“读书不如整容,高考不如网红”,读书真的无用吗?

02 网红大时代,我们是否应该提倡过早把孩子培养成网红呢?

前有网友爆光,因为上了《爸爸去哪儿》而爆火的阿拉蕾被当父母当成了赚钱机器,不顾孩子小小的身体是否能承受而天天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种通告之间。

后有童模镇妞妞因为觉得累不想配合妈妈拍照,直接被妈妈飞起一脚踹在小朋友的屁股上,吓得妞妞小小的手赶紧重新拎起放下的花篮,做起可爱的表情继续营业,看得让人心酸不已。

也许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妞妞妈这样,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出镜,但相信收到孩子拒绝配合拍照或拍视频的信号,还以各种方式诱惑孩子配合的父母却不在少数吧。

在短视频时代,儿童的天真可爱似乎较之大人的搔首弄姿更容易出圈,更容易获得大的流量关注,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刷到很多以儿童为主的流量视频或直播间。于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带着天真的可爱的萌娃出现在镜头前面,在这样的网红大时代,我们是否应该提倡把孩子过早培养成网红呢?

03 袁隆平逝世:我多希望他播下的是知识的种子,而不仅仅是粮食!

回到家以后我跟先生聊起这个话题,先生并未作任何的评价,只是打开了一档《大国重器》的栏目陪我一起看,这个纪录片实在震撼人心,让每一位观众感受“天工开物”的装备奇迹,颠覆人们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低端、廉价,劣质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学习到创新,从追赶到超越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

而这些都是知识赋予这个时代的,只有每一代人怀揣高远的志向和梦想,努力学习,继续不断地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高端智能信息化的产业转型,着眼高远,敢于突破,勇于挑战,中国才能实现装备制造强国梦,改变中国人的生活,在世界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在上世纪60-70年代,袁隆平播下了改变的种子,让中国不再面临饥饿的威胁。这些种子,也被看作中国国力的象征,走向现代,撒向世界。

袁隆平的生长时期,正值共和国成立前的动荡岁月。因父亲工作关系,一家人常需辗转祖国各地,遂以落脚城市为五个儿子命名。因生在北平,他被取名“隆平”。母亲颠沛中辞去工作,在家专心带孩子。她毕业于教会学校,英语优异,从小就给袁隆平讲中外名著,教他英语。在袁隆平的自述里,这是他英语水平领先同龄人的重要原因。

1939年5月,一家人刚辗转到“陪都”重庆,就经历了惨烈的“五三、五四大轰炸”。日军的两天空袭造成数千人死伤,近20万人流离失所。袁隆平目睹遍地同胞的尸身,多年后“一想起心里就发紧”,也自此明白国家间“弱肉强食”的道理。

即使这样,父母也从未放松教育。每到一座城市第一件事就是给儿女找学校。即便是袁隆平热爱小提琴,游泳,健身,但为了解决国人吃不饱的问题,依旧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杂交水稻中。

“他是农科院最出名的神经病嘛!”一位70年代下乡到袁隆平所在地的知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那时的袁隆平默默无闻,并不被人理解。“大家都说他,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你不去搞,专门搞这个稀奇古怪的东西。”

曾担任美国总统顾问的美国农业学家唐·帕尔伯格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评论:“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得人口增长率下降,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

这些年,袁隆平一直强调,自己有两个梦。

一是“禾下乘凉梦”:“我曾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我和助理们一块在稻田散步,在稻穗下乘凉。”

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让超级稻走出国门、造福更多的人,一如他在安江农校题词的心愿:“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多希望袁隆平爷爷播下的是知识的种子,而不仅仅是粮食。

从小在孩子的心中种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成就孩子大的未来和梦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