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祖上阴德的庇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人就像一颗大树,它的根是父母、家庭、祖亲,要滋养这棵大树,要想让他结出丰硕的果实,就要在树根上下功夫,而孝就是从根上汲取养分的通道,一切的营养都是从根上汲取的,祖上的阴德福报都要通过孝来继承。

家,不只是一个房子的概念。家,是几代人血脉的延续、道统的传承,是因果的相续。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决定一切生物物种最基本的因子,一切生命的存在与衰亡的形式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而这种基因在有血缘关系的人身上是往下遗传的,包括一些疾病(遗传性疾病)长相、性格、特征等都在遗传。

根据中华文化的哲学观点“法于阴阳”,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物质组成的,目前能用仪器检测到的就属于阳性物质方面的基因,还有一种精神基因,就是祖上的阴德和业障也在往下遗传。这就像人的德行一样无处不在体现,也没有人会否认道德的存在,但目前还无法用科学仪器检测一个人的道德含量、精神基因的存在。佛家讲“因果通三世”,因果规律贯穿生命的始终,具有超时空性。

因为传统文化失教,许多人,尤其孩子不知道孝的内涵,不知道这些因果相续的道理;孩子认为照顾家庭,孝养父母,给父母钱物是一种累赘,想抛开家庭,自己发展;许多家长也认为现在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孩子大了,随他去吧,只要孩子们自己好就行。其实,这不是父母需要孩子这样做,而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真正的幸福,为了家业有传承。

因为,百善孝为先。孝是一种德,是决定一个人健康、和谐、幸福的精神基因,它也是往下遗传的。孝就是链接父母、祖辈福报阴德的纽带。

如果没有了家的概念,抛弃了家庭,不管不顾父母祖亲,没有了孝,孝断了,福根就断了。就像一颗剪下来插在瓶子里的花一样,鲜艳是暂时的,迟早会败落凋谢。

《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个人事业有成,人生幸福,有财富有地位,这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独立的,除了与他个人的努力有关外,也与父母祖亲行善积德有关,就是与祖上的阴德有关。也就是说,是承继了父母祖辈的福报,在祖上阴德的庇荫下才成功的。这也是很多人所疏忽的一个方面,只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内在的德行方面的优势。

从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孩子,虽然在其它方面可能有一些缺陷,但很孝顺,所以,他们做事挣钱都得道多助,比较容易成功。有些人干啥啥不成,事事不顺,反过来抱怨父母,越是这样越是不顺,成了恶性循环。

诸事不顺,皆因不孝。中华文化,中国人的民间俗语中蕴含着大道理。当自己的事业、家庭、婚姻等诸多时候不顺畅、不和谐时,首先要检查自己的孝心是否真诚圆满。

有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和爱心的起点。

孝,是内心的一份敬和爱、是内心的一份牵挂和关怀,在于心中是否有老人、有家庭,是否把老人放在首位。

忤逆父母,打骂父母,遗弃不养是大不孝;老人辛苦赚钱给孩子,供孩子上学,孩子在外面却大吃大喝、穿名牌、高消费,不考虑家庭的经济情况,不顾及父母的难处和辛苦也是不孝;心中不想老人,不挂念老人,只顾小家,不顾大家也是孝心不圆满。这一种情况是最为普遍的,许多孩子也不是完全不孝不管父母,但只是在可有可无的程度,关心自己远远的胜过关心父母。

老人的心在孩子身上,家庭的希望全在孩子身上,可是孩子的心有多少在老人上面?这是令人担忧的一个普遍问题。

现在年轻的一代成了家,忙着经营自己的小家,又开始培养自己的孩子,大多是在营养、学习才艺方面下功夫,却疏忽了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孝道教育。如果自己不孝养父母,自己的孩子也同样会不孝养你,从自己开始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浇花要浇在根上,育人要育在心上,孝心就是一个人的福根。

家道、家风、家教其实就是延续孝道,是以孝为中心的敬人爱人、诚信守礼的为人之道,处事之道。是家庭中上一代给这一代,这一代给下一代传承的以孝悌忠信、德善为基础的道德风尚。

有的孩子抱怨父母老实,没有钱,也没有地位。孝是没有条件的,德行与学历地位没有直接关系。父母祖辈吃苦、善良、忍耐、为官清廉、亲近圣贤、修行修德等一切的善行都是为子孙后代留德、积阴德,这就是给后代最好的财富,如果子女不孝,抱怨父母,就继承不了这份财富。

所以,要让自己的孩子真正幸福、家业有传承、基业能长青,就要培养孩子的孝心,要培养孩子的孝心,做父母的自己首先要躬行孝悌之道,要为后代多积阴德。

司马光:“积财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德给子孙,用阴德来庇荫子孙,惟此才真正是替子孙着想。”

人生幸福离不开祖上的福报和庇荫。

孝是延续家业兴旺、继承祖上福报的直接通道。

孝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福根。

孝断了,福根就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