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得到的,而书上说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

如题所述

超额剩余价值和提高劳动强度获得的剩余价值的区分是不一样的。
因为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通过技术革新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让自己所生产的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导致自己生产商品的价值低于社会水平,而他此时以社会平均衡量的价值卖出去,就赚到了比一般资本家多的剩余价值。称之为超额剩余价值。
之所以不是绝对价值,因为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它并不是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即劳动强度,而是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通过技术改良等手段。
拓展资料:
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尚处于早期成长阶段,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生产技术手段非常简陋,虽然也曾出现过局部的暂时的过剩现象,但总的来看整个社会生产是短缺的。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所采用的主要的基本手段就是强迫工人长时间高强度地劳动。这种高压手段很自然地引起了工人的抵制,以至反抗。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1)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以后,即强迫工人为其长时间地劳动,货币由此转化为资本;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称为"可变资本",其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是可变的,能通过工人的劳动来增加;另一部分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等,称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是不变的,只是将原来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3)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
(4)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
(6)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二是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
(7)利润、利息、地租以及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服务业等非产业部门职工的收入都是由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