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基本需要有哪几种?

如题所述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7个基本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称为基本需求,其共同性质是,均系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欠缺而产生,故而又称匮乏(缺失)性需求。把较为高级的后三层,即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称为心理需求或成长需求。

一、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包含食物、水、空气、睡眠等等最低级的活着的需求。

绝大多数人是满足这一点的。如果一个人天天吃不饱穿不暖,为了一口粮食而发愁,那么这个人很难去发展下一个需求。比如乞丐,你与他谈理想、谈未来、谈世界格局,都不如丢给他一个大白馒头实在,他也不想去听你谈那些没用的。

那会不会出现生理需求都满足不了还直接跳到更高需求的呢?

当然有!

比如革命先烈,宁愿饿死都不会投降敌军,这属于从最低级的需求直接跳到第七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但是,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二、安全需求

顾名思义,安全就是指周围环境安全,不会有人身威胁,也没有战争。

这一点,已经开始有人无法实现了。

比如说,被卖进大山、天天挨打的女孩,她的这一需求就很难满足,所以,她要么想尽办法逃离,要么在挨打中变得麻木空洞。她很难去思考更高级的需求,什么尊重,什么实现自我,在这种环境下她很难去考虑。

三、归属和爱的需要

步入这一需求,已经超越一小部分受苦的人了。但这一需求上停留的人非常之多!

归属和爱,指的是人积极社交,追求爱情,渴望亲情,希望家庭和睦团圆。

比如说带着孩子跳楼的妈妈,她的这一需求就没有得到满足,她感受不到爱情、亲情,在她的世界只有被抱怨和经济的无能为力。长此以往,归属和爱这一需求严重得不到满足,产生了极端的念头。

很多文化水平低的老人也卡在了这一层,他们不懂如何去与人好好交流,也不懂怎么去关心爱护晚辈,到老了经常被子女嫌弃,导致他们孤独又无法宣之于口。久而久之,变得暴躁易怒,挑拨子女的婚姻家庭,而在子女眼中,这类老人被贴上无法理喻,倚老卖老的标签。

这一层如果缺失过于严重,很容易患抑郁类疾病,且十分恐惧社会交际。

当然,依旧有极少数人可以通过自救直接跳到第四层以上。比如说,一个自己带孩子的妈妈成功努力考上公务员,离婚带孩净身出户后又奋发图强成功奋斗到身价x千万。

不过,能自救的人,极少,百里不足一。如果你陷入第三层并感觉很痛苦,那么请你一定要努力奋斗自救。

从第四层开始,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了。并且这四层并不像前三层那样逐层递进,而是会出现跳跃的现象。

四、尊重的需要

这一层指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缺乏这一需求的人,性格大多是很自卑的。

但是能来到这一层,证明前三层已经“通关”,这一层的人所追求的大多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信心,让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中更好地发展。并对自己有自信能处理好生活和事业上的问题。

比如在工作中有一种“老好人”,不懂拒绝别人,经常免费为同事加班改稿而忙到深夜,吃力又不讨好,这种类型的人,便缺乏第四层需求。

自尊、自信、自爱,是这一层的核心。

五、认知的需求

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主动去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有人可能问了:我努力学习新游戏,这属于认知的需求吗?

抱歉,打游戏带来的愉悦是属于生理需求,归属于第一层次。

而有的人为了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主动去学习英语,并成功将英语学到可以与外国人简单交流的地步,那么这属于认知的需求。

那么有人又问:我缺失第三层次,但是又主动去学英语(或者其它技能),那这属于跳跃层次吗?

这种情况也有不少人会出现,但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很多要么第三层缺失并不严重,可以继续往下面层次推进,要么就是一时心血来潮去学习,往往学不到什么东西。

六、审美的需求

这一层是对世界美的一个追求,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比如说去捐献希望小学,让贫困山区的孩子有书念。又或者成立爱心基金,帮助有需求的人们。

这一层,可以归纳为真善美。

七、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一层是一个人的最高级目标,通常达到这一层次的人非常少,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是为了二两碎银而苦苦劳碌奔波。

实现这一层的人,往往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坚定信念长达十几、甚至几十年。比如我们在小学课本上学到的周总理,他的那句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是一句空谈,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并成功,便是典型的自我实现的人生需求。

那如果说一个人为了挣钱而几十年如一日拼搏是否属于自我实现呢?

并不是,自我实现更多的泛指对社会的价值,而挣钱养家糊口属于前四个层次。

各层需求之间的递进关系

马斯洛认为各层需求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就像生物的进化一样。

需求的层次愈高,其完全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这种需求容易消失,同时相伴的酬赏延迟也较没关系;生活在高需求层次的人意味着其物质性的事物较充分,较长寿,较少生病,睡得较好,胃口较佳;高层次的需求强度较弱;高层次需求得来的满足是较为主观的,如非常幸福,心情十分平稳,内在生活非常富裕等。

当个人的环境(经济、教育等环境)较好时,个人较易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当个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之后,个人愈可能接近自我实现的目标。他还指出,满足个体的基本需求,有助于更高层次需求的激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