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隽湘主要论著

如题所述


刘隽湘的研究成果丰富,对医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她的部分主要论著:



    在1953年的《微生物学报》第一期中,刘隽湘与钟昆、项全申合作发表了关于“百日咳高价血清”的研究,探讨了该血清的特性与应用,论文编号125-133。
    1963年,她与何亨、孙文宪等人共同研究了自猩红热病例分离的925株溶血性链球菌,进行了血清学分类和毒素性质的深入探讨,论文发表在《微生物学报》上,编号284-289。
    1965年,刘隽湘与王佩玗、张晓琴合作,研究了明矾沉淀提纯丙种(胎盘)球蛋白的技术,论文在《生物制品通讯》上,编号118-123。
    在1964年的《中华外科杂志》增刊中,她与许健音、陈醒民合作,探讨了严重烧伤败血病中内毒素作用,论文编号173-178。
    刘隽湘对预防接种的反应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她在1965年的《生物制品文摘与综述》中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分别是关于预防接种反应问题的探讨,编号1458-1498和补充内容,编号1567-1584。
    1974年,刘隽湘的研究成果收录在《预防接种与有关免疫学问题》一书中,其中详细讨论了预防接种的反应问题。
    在1979年,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血清室三组和北京友谊医院泌尿科研究组与刘隽湘合作,分别发表了关于“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的制备与检定”和其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在《生物制品通讯》上,编号分别为14和53-55。


扩展资料

刘隽湘,(1916年—1999年 )生物制品学家。40年代,首次在中国分离出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和发现伊凡氏 锥虫,参加了科恩氏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第10法的建立。1951年,协助汤飞凡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全国统一的生物制品规范(草案)。在研究严重烧伤败血症中提出“内毒素血症”的概念,并发现丙种球蛋白的治疗作用。在从事生物制品生产研究的几十年当中,他创建和改进了多项工艺。1978年,倡导引进和大规模推广应用血浆单采术,解决了原料血浆的供应问题,对推动中国血液制剂工业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