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细菌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变化

比如说会发烧,然后由于水分散失会口渴,接着......要尽量详细
楼下说的都比较好,但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可能是我没说清楚,我是说人在对抗那批细菌是会有什么反应,来杀死细菌,以及过程中人体会会出现的生理反应,soory,谢谢

  细菌竟成人体保护神 人体内有2公斤细菌
  提到“细菌”,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杀!杀!杀!”在我们眼中,它是很多疾病的元凶。近日,1万多名学者汇集到多伦多举行的美国微生物学会年度会议。有科学研究者表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微生物加工厂,这些渺小的细菌,其实是人体内最有“发言权”的“成员”。因为它们不都是对人体有害的,部分细菌维系着我们人体部分消化代谢功能,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细菌我们将难以生存呢!

  我们体内有2公斤重的细菌,它们也和人类一样有着不同的性格

  据法国遗传学家杜斯科·埃尔利希说,我们体内有2公斤重的细菌,人体并非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一个共生体。微生物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们的皮肤表面、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等处都能发现这些“小家伙”的存在。

  科学家研究发现,寄居在人们口腔中的细菌有80多种,而人类皮肤上大概存活有250种以上的细菌。有科学家开玩笑说:“一个好的动物园不过拥有一二百种动物,而我们身上的细菌多得都够开一个细菌动物园了。”这些细菌不仅种类繁多数量也非常惊人,据统计,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生活着约1000万个细菌。而在我们的肠子内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就聚居着100亿个细菌,

  以口腔中的细菌为例,由于人的口腔不停地分泌唾液环境非常湿润,而温度又保持在37℃,再加上呼吸、说话及一日三餐,这些条件给细菌提供了充分的养料,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床。一个清洁的口腔,每颗牙齿表面也有1000-10万个细菌;而一个不甚清洁的口腔,每颗牙齿表面可有l亿-10亿个细菌。而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有32颗牙齿,口腔内细菌的数量就可想而知了。这些细菌也和人类一样有着不同的性格,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种族”和“群体”,在口腔中占据各自的生存空间。这些细菌有的喜欢群居于人的两颊内,有的喜欢居于舌腹,有的喜欢住在舌背,而厌氧菌更喜欢躲藏在牙缝隙之间。

  多数情况下菌群之间存在生态平衡关系,细菌维持人体的代谢正常

  这么多细菌生活在我们的身体内,你是不是感觉有些毛骨悚然了?通常很多人都认为细菌是人体健康的一大威胁,比如咽炎、扁桃体炎、舌炎、牙周炎等,这些都是口腔中的细菌在“捣鬼”。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东秀珠研究员告诉记者,身体内平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可能由于生态失衡而“翻脸”变成致病菌。比如因为人们使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剂,造成全方位的免疫功能降低。这时,一些正常菌群就可能在原寄居的部位穿过黏膜等屏障,进入人体组织,使我们生病。

  但是多数情况下,人体内的细菌都会保持“和平共处”的原则,菌群之间也存在生态平衡关系,它们之间也有一条特殊的生物链,如果这个生物链在某些情况下被打破,我们才会生病。

  而2004年美国华裔科学家发现,人体内仅类口腔中就有6种有益的细菌可用来防止艾滋病毒感染,其实,人体内更多的细菌是人类的保护神。

  例如在人类的肠胃里耕作的大肠埃希菌能向宿主提供必须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B12、维生素K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而当人类的肠胃功能出现紊乱的时候,乳酸菌就会发挥它的功能,帮助我们消化大量的食物并抑制有害物质的产生。它们对维持微生态平衡和肠管机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体内的细菌中只有20%被研究,胃壁的黏液里10%的细菌是完全陌生的

  “对于人体的细菌我们了解的还不够”东秀珠研究员说,从目前的研究看,在人体内生活的细菌中只有大约20%已经被培养和研究,绝大多数的细菌至今还不为人所知,但它们又的确存在,它们对人体的健康情况究竟有何影响现在还并不完全清楚。国外有研究者表示,长期以来,人类的胃被看作一片“不毛之地”,因为胃的黑暗角落里存在着盐酸液体。从微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一直把这里视为禁区。除了幽门螺杆菌,一种引发胃溃疡的微生物能忍耐这里的环境以外,其他的细菌理论上都不会在胃中存活。

  但是,当科学家用新型探针窥视23名来自纽约的健康测试者的胃部时却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128种不同细菌活跃在胃壁的黏液里;其中的10%是科学界此前完全陌生的。尤其令科学家惊讶的是,在人的胃中发现了耐辐射球菌科的成员,这种细菌以顽强的生命力著称,到目前为止只在滚烫的温泉和核材料仓库里发现过。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在随后的研究中,他们又在人类的肠道里捕到了“大鱼”,在所有发现的微生物中,生活在肠道里的细菌有62%属首次露面。现在科学家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去发现这些细菌对人体究竟有怎样的影响。

  厚壁菌门细菌群能让人发胖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杰弗里·戈登研究了12名过度肥胖症患者的粪便。他发现,每个人的粪便中都有他们自己的肠道细菌群落。不过,所有样本中都有高含量的厚壁菌门细菌群。这种细菌实际上能够利用一些其他细菌不能消化的糖分子。当这12名过度肥胖症患者有针对性地只吃低脂肪和低糖食物,连续用这种方法减肥1年后,他们肠道里的细菌群落发生了变化。

  当口腔有异味或牙龈发炎时,很多人喜欢用盐水漱口,有人甚至形成了习惯。但是临床调查发现用盐水漱口后20分钟,口腔内细菌数量开始恢复,1小时后细菌数量便恢复到漱口前的水平。而用清水漱口过10分钟细菌就开始恢复,但却要到85分钟后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用盐水漱口后,细菌反而比清水漱口更易繁殖呢?是因为盐水将口腔中的细菌杀灭时也将口腔黏膜破坏了,口腔黏膜具有防御细菌生长的作用,所以就为细菌的迅速恢复创造了条件。

  因此,用盐水漱口并不能真正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长期应用对保健无益。 有利的一面:
  正常微生物菌群对人体的健康起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我们保持健康,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及防御疾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l、维持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肠粘膜有巨大的表面与微生物接触,既是保护机体抵抗微生物的屏障,又是微生物选择侵入机体的入口。肠道微生物在数量、位置和代谢活性上的变动,可以改变肠粘膜的表面组成与功能。研究无菌动物对了解正常微生物菌群的作用是有用。缺少正常肠道菌群的无菌动物常表现为:盲肠明显增大,小肠壁变薄,重量减轻;肠组织水分比正常动物少10%;粘膜固有层少15%,并缺乏细胞;粘膜总面积比正常动物少33%,因此吸收面积也减少。这些无菌动物特有的组织结构,在输入正常菌群后二周即行消失,其结构功能变为与正常动物相似。因此,由此可知,细菌对肠道的正常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2、抵御、拮抗外袭菌群的作用:

  首先,各种正常菌群在人体皮肤粘膜表面特定部位粘附和繁殖,形成一层自然的菌膜,是非特异性的局部保护膜,可抵御致病菌的侵袭。其次,正常微生物菌群的存在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完善是密切相关的。实验证明无菌动物抗感染能力远比正常动物低。无菌动物淋巴系统衰退,淋巴组织缩小,免疫活性细胞减少,对细菌感染的敏感性比一般动物高得多。如枯草杆菌对一般动物是无害的,对无菌动物则是有害的。霍乱弧菌(霍乱的病原菌)和志贺氏痢疾杆菌(细菌痢疾的病原菌)是难于感染一般动物的,但这些微生物易感染无菌动物。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对清除外袭菌方面有很大作用。实验表示,在肠道安全无菌情况下,由外界输入的致病菌可迅速增殖;而在有正常菌群存在肠道中,由于竞争优势,使得致病菌增殖速度明显下降,存活于肠道内的致病菌数量只有无菌动物的0.01—l%。正常菌群对外袭菌的持抗作用可归纳如下:①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②降低pH值;③产生抗菌物质,如乳杆菌产生过氧化氢,嗜酸乳杆菌产生乳酸盐,有的细菌产生低分子肽,肠道内的厌氧菌产生未分解的挥发性脂肪酸,戊酮,异丁酸,丁酸及醋酸都有很大抗菌力。

  3、产生生理活性物质:

  肠道微生物菌群对人体具有重大影响,它们可以完成多种代谢反应。如分解食物中的氨基酸,由酪氨酸生成酪胺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产生的组胺具有刺激胃酸分泌的功能。由色氨酸衍生的吲哚和粪臭素使大便有令人厌恶的气味。正常微生物菌群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1、B2、B12、K、生物素、叶酸,氨基酸等。它们和人体结成了休戚与共的互生关系。初生婴儿的肠道中无微生物,在婴儿的血液中缺少由微生物供给的维生素K,血液就不易凝结,一旦出血就会畅流不止,新生儿在三天以后微生物在肠道中才繁殖起来。为了使初生婴儿度过危险期,医生往往给新生儿注射维生素K。实验证明,无菌动物即使很好的喂养,仍然十分娇弱,而且必须给它们服用维生素和氨基酸才勉强地活下去。此外,正常菌群还影响人体对糖、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吸收,也能改变人体消化酶的活性,粪便内胰蛋白酶,糜旦白酶与转化酶的活性在无菌动物比正常动物显著地高。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新几内亚人食物的96.4%是白薯(地瓜),该食物缺乏蛋白质,但在他们的肠道中有种产气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aerogeries)能进行固氮作用。这些细菌是这些人群肠道菌群的恒定成员。有足够的氮素被固定下来,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因此,新几内亚人就能依赖营养成分不全的食物为生。当然,人体某些正常菌(如大肠杆菌)产生的脂多糖(即内毒素)对人本身是有害的。

  由此得出结论:虽然正常菌群能引起一些有害的效应,但人体却能从正常微生物菌群中获得巨大益处。正常菌群对人体发挥起有益或有害的生理作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微生物、人体和环境必须保持动态的生态平衡,三者保持生态平衡,正常微生物菌群才能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否则将导致疾病。

  [解题过程]
  不利的一面就是会使人得病.如:细菌性肺炎等。

  微生物、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在正常条件下处于相对平衡,有许多因素可导致某些微生物过量繁殖,使生态系统平衡状态遭破坏,即生态失调。

  生态失调主要表现为菌群失调,即正常微生物菌群在种类和数量上已偏离了正常的生理组合,从而对宿主产生不良影响的一种表现。菌群失调可分三种类型:①可逆性失调:是指在外环境因素,宿主患病或采取医疗措施所造成的暂时性正常微生物菌群的种类和数量的失调。当失调的因素去除以后便自然恢复正常。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采用广谱性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停药后一周内恢复正常。②比例失调:是指一种相持状态,多表现为慢性过程,许多慢性感染或炎症都属于比例失调。比例失调的微生物状态是正常微生物菌群的种类和数量的比例偏离了正常范围,并且是不可逆的,在失调原因去掉后,仍持续不变。如慢性腹泻,便秘,牙周炎等。③菌交替症:是指正常微生物菌群在抗菌药物或其他因素影响下,其部分或大部分成员消失,代之暂居菌或外袭菌优势繁殖所形成的临床表现。如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形成的二重感染。二重感染常由原存体内的少量条件病菌(甚至非致病菌)引起的,因敏感菌被消灭,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宿主生病。

  生态失调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l、宿主患病:

  无论宿主患急性病或慢性病,都会影响其正常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尤其与肠菌群有关。

  2、水土不服:

  因周围环境发生大的变化,破坏生态平衡。当人们到了一个新环境都难免有一段适应时期,经宿主,正常菌群的调整适应后,才逐渐与新环境发生平衡。最常见的就是到达异地时出现的腹泻和肠炎。此外,肠菌群失调可引起维生素B族缺乏症。

  3、医疗影响:

  首先,抗生素及磺胺类等抗菌药物在医疗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习惯上采用联合用药,“拉大网”,滥用广谱抗生素,破坏了生态平衡,其危害性是不能忽视的。抗生素对生态平衡的干扰主要是破坏正常微生物菌群的组成,耐药性的诱导和促进病原菌定植。其次,外科手术也可破坏正常生境。胃切除,肠截除或其他部位的外科手术都可引起菌群失调。第三,在医疗措施中,激素,同位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都可降低宿主的免疫力,破坏正常微生物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

  由此可见,机体正常寄居的微生物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保持着动态平衡,与人体之间表现为互生关与,但由于某种原因使机体正常菌群发生数量上的变化,改变了原来的组合,就可造成感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05
人体对抗外来的细菌和病毒,都是白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把他们包围吞噬、相互残杀,结果双方都死亡。比如人长疮为什么要化“脓”?就是双方斗争的结果。
第2个回答  2010-04-04
细菌应该是抗原,那肯定引发自身免疫过程白细胞数量怎多,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这是体液免疫,细菌侵入细胞后就是细胞免疫的事了,所以会发生细菌感染发炎,我就理解为效应t攻击靶细胞一起的,
第3个回答  2010-04-04
身上一些地方回起疹子,比如脸上,后背等.
第4个回答  2010-04-05
首先吞噬细胞来杀 如果吞噬细胞杀不死 也会将细菌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 之后将细菌提供给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分裂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效应B细胞会产生抗体 与细菌结合使其失活 之后代谢排出体外 另外一些细菌侵入到细胞中 T淋巴细胞会分裂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效应T细胞会与被侵染细胞接触 诱导细胞裂解死亡 之后细菌出来 旁边会有抗体等着它 呵呵 那些记忆细胞会在你体内活个几十年吧 所以下次同样的细菌再来的时候 它会迅速的分裂成效应细胞 很快就把细菌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