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哪些出名的女将军

如题所述

1、秦良玉

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

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2、妇好

妇好,好姓,妇为尊称,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

3、梁红玉

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4、杨妙真

杨妙真,金末武术家。益都人。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杨安儿死后,率部与李全会合,结为夫妇,随李全投宋,后又降蒙古并进攻南宋。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

5、 花木兰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该碑现存木兰祠大殿前。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良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妇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红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妙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木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3
中国古代最强悍的12位女将军
NO.1 妇好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妇”是指嫁到商王室的异姓妇女。“好”可以写成带“女”字旁,也可以不带,表明她出生于“子”氏,“子”是她父族的氏名。庙号“辛”,所以出土器物上刻有“妇好”、“好”或“司母辛”、“司辛”等铭文。她是商王武丁3个法定的配偶之一,也是最有能力、最受宠爱的一位王后。据甲骨文资料显示,妇好经常参与战争和主持国家祭祀,其中在甲骨文里记载她运筹帷幄、巧设埋伏,率兵1.3万人,配合商王的大将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或许是连年征战,妇好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商王武丁把她葬在了宫殿区,并在其上修建了一座享堂。陪葬品里还有大量的兵器,特别是一件重达 9公斤、饰有双虎噬人纹、铭刻“妇好”文的大铜钺,格外引人注目。后经专家考证,认为这是她生前使用过的武器。妇好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更重要的是,钺在古代是军权和王权的象征。可以断定,她在那个时代一定是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女将军。
其实,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玉钺上,便有精雕细刻着彰露“有牙阴户”的女战神或大母神形象。这说明,在那个时代,母系社会的遗风犹存,女性带兵打仗也不算稀奇之事。不过,在男性已占主导地位的商代中后期,妇好还可以拥有钺这样的中国最高军事统帅的象征物,成为全国武装部队的统帅,就足以说明本领实在不一般。
妇好最精彩的战役是和武丁一起征伐巴方的一战。战前妇好和夫君议定计谋,妇好在敌人西面埋伏军队,武丁则带领精锐部队在东面对巴方军队发起突然袭击。巴方军队在武丁军与妇好军的包围圈中顾此失彼,阵形大乱,终于被围歼,南境遂平定。这大概也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伏击战”了。
NO.2 花木兰
花木兰,隋代人,据考证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应当归功于《木兰辞》这篇长篇叙事诗。
NO.3 吕母

吕母,为西汉、新莽时期的日照起义军女首领,曾经率领大军破县城,杀贪官。起义军后来归附“赤眉军”。是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女领袖。
吕母(——公元18年),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她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天凤四年(公元1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点兵遣将,亲率勇士三千,浩浩荡荡地杀奔海曲城。经过一场激战,起义军一举攻破海曲城,活捉了县宰。县里的一些官吏跪在地上向吕母连连叩头,为县宰请求饶命。吕母义正词严地斥责道:“我儿不该处死,却被县宰冤杀。杀人者当死,罪有应得!你们何必替他求情呢?”起义军立即将县宰当众问斩,并拿他的首级到吕育坟前祭奠。
为此,吕母声名大振。消息传到琅琊郡后,郡太守发兵海曲县,镇压起义军。在大兵压境之际,吕母沉着指挥起义军。部分乘船顺崮河南撤,部分沿着崮河两岸步行撤离。然后,他们一起到海岛上聚居。当时,王莽“托古改制”失败,正加重剥削,穷兵黩武。附近的贫苦农民不堪其苦,纷纷前来投奔吕母。一年之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他们在海岛上开荒种地,下海捕鱼,省吃俭用,艰苦度日。这支队伍,陆上海上,飘忽不定,只要时机有利,就上岸攻打官兵,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官僚的统治。
吕母起义的英勇斗争,引起了王莽的极大不安。王莽看派兵镇压不成,便派出“使者”,劝说起义军投降,企图瓦解这支农民起义军队伍,但没有见效。
NO.4 迟昭平
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具有威名的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

自西汉初始年末(公元9年)贵族黄戚王莽夺取了汉室帝位,推行了所谓“王田制”,使广大农民失去了土地。翌年,又横征暴敛,还实行了“连坐法”,一家犯“禁”,邻里遭殃,男人惨受惩罚,妻女也收为官婢。加之灾荒连年,疫病蔓延,因此,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群起操戈,反对王莽集团的残暴统治。
从新莽天凤六年开始王莽大兴土木,扩筑宫室,修建九庙,“饰以金银雕文,穷百工之巧……造奇特之宇。同时,又征淑女,选皇后,穷奢极欲不已”。
贫苦百姓,无法忍受,于地皇二年群雄四起,起义者遍及各地。迟昭平也于同年秋,聚重数千人在河阻中举行起义(现平原城西南),抗官税、荡官衙、杀豪绅、掠贵族、分粮与贫穷百姓,扶危济弱,杀富救贫,一时声威大振,成为众豪强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
号召起义
在这期间,先后起义的还有东平的瑗子路,他们汇集了农民起义军二十万,活动在黄河南岸东西百余里的广大地区,茌平董次中为首的起义军,移往兖州去进攻官兵;富平(今阳信)人徐异卿,也率万余人起义;另外还有起义军势力较大的铜马、高湖、重连、五楼等部农民起义军在各地活动,形成了强大的反“莽”势力。
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厌次、乐陵、无、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十万之众。
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救身陷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也袭击地主豪强的营堡、乡聚(镇),无情地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起义军的风暴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于地皇四年彻底崩溃了。
由此,迟昭平的名字,也载入秦汉农民起义的史册之中,在漫长的历史长卷中,熠熠闪光,展示着一代女性的尊严与骄傲。

NO.5 冼夫人
冼夫人(512─602),南越族女首领,高凉郡(今广东西南部一带)人。冼氏世代均为南越族首领。冼夫人生于梁武帝初,及长,与高凉太守冯宝结婚,佐冯宝平息广东地区汉越冲突,增进民族和解,并招引海南岛各族部落归附梁朝。侯景之乱时,夫人率兵击破高州刺史李迁仕,并与都督陈霸先联合,平定广东叛乱。冼夫人保境安民,被南越族尊为「圣母」。陈朝建立后,夫人即率众归附陈朝。后隋文帝出兵南下灭陈,岭南未附。杨广命陈后主致书夫人,使其归隋。夫人始知陈亡,乃派人迎隋师入广州,广西各地亦闻风归附。从此岭南地区全部归隋朝。及后文帝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夫人卒于仁寿二年(602年),时年九十一岁。

冼夫人出生于阳西程村冼村(隋书∶冼夫人,高凉人也,离城三十里。城指阳江城),她一生与阳西关系密切。公元535年她约20岁时与高凉太守冯宝结婚,婚后常和冯宝一起处理政事。公元550年,高州刺史李迁仕阴谋反叛,冼夫人用计从高凉郡治古城(今阳东县大八镇)率众,佯作献礼,往州府(今阳江城),出其不意击败了李迁仕,率兵到达赣石(江西省某地),与陈霸先会师。
南北朝时对峙的局面虽然由隋文帝统一,但岭南地区尚未归附,为了维持地方安宁,共推石龙大夫人冼氏出来领导,仍用陈朝封赠的仪仗及兵卫甲盾,每每前呼后拥巡视各州,真个是威镇南疆,简直就是个小王国的女皇帝了。此时她已经是六十开外的人,儿子冯仆已死,孙儿冯魂与冯暄随侍左右、大家都称她为“圣母”。

隋帝派遣韦洗前往岭南宣抚,并携带陈后主的亲笔书信,以及冼夫人先前呈献给陈后主的“扶南犀杖”作为信物,冼夫人目睹犀杖,知道陈朝已经灭亡,于是率众归附隋朝,长孙冯魂被破格提升为仪国三司,冼夫人被册封为“宋康郡夫人”。
韦洗仍旧滞留岭南,岭南人王仲宣连络各部族首领围袭隋朝派来的钦差大人,冼夫人既然接受了隋朝的册封,自然有救助朝廷特使的责任,于是派孙儿冯暄率兵往援,结果进兵不利,被俘下狱。冼夫人再派幼孙冯盎驰援,而且自己亲自披挂上阵以为后应,很快就消平叛乱。从此南疆一片安谧,朝廷政令直达海隅,隋文帝对此大加赞赏,追赠冼夫人的先夫为广州总管,追封他为谯国公,冼夫人被封为“谯国夫人”。谯国夫人虽然不是什么官位,但却比照总管衙门,设置幕僚机构和属官,并颁予印信兵符,全权指挥岭南六州兵马,且给予一项特殊权利,遇有紧急事故,可以不先奏报朝廷而便宜行事。
这是一项特殊的前所未有的荣耀,以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夫人而言,总管岭南六州军政大权,朝廷视之为南疆柱石及屏障,隋文帝赏赐有加,皇后也刻意笼络,信使不绝于途,岭南各州风调雨顺,家给人足,形成有史以来最为富庶及安定的局面。
谯国夫人以边睡番族,明大体、识大义、安抚百姓、绥靖地方,岭南地安定繁荣达半个世纪;她虽然历事三朝,实因环境使然,她始终忠于她的部族,忠于她的职守,对一个女人而言,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隋文帝深感冼夫人有功于朝,封冯盎为高州刺史(当时“高凉郡”朝治已改制成“高州”,政治中心在今阳江市江城区一带。隋朝时期的“高州”不等于现在的茂名高州市!),赦免冯暄,并封暄为罗州(廉江、化州一带)刺史,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设幕府,署长吏以下官属。特准许她调六州兵马,遇非常事可先斩后奏。冼夫人奏请将宋康郡夫人衔转授冯仆妻冼氏,从此,冼夫人经常往来于罗州、宋康、高州之间(当时“高凉郡”朝治已改制成“高州”,政治中心在今阳江市江城区一带。隋朝时期的“高州”不等于现在的茂名高州市!)。
隋文帝仁寿二年,独孤皇后崩逝,隋文帝好像突然从层层束缚中挣脱出来,于是开始放荡,国事日益荒废。就在此时,威镇南疆的谯国夫人也油尽灯熄,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她为“诚敬夫人”。
冼夫人(512——602),一作洗(xiǎn)夫人,是中国古代岭南地区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她一心为国、赤诚爱民的崇高精神,使动乱的南北朝时期的岭南一隅得以偏安,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文化普遍提高。冼夫人不仅在协助梁、陈及隋三朝治理岭南方面业绩辉煌,而且她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一员勇冠三军的猛将。她在反对地方割据和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煊赫的战功,得到皇朝的信任,逐渐上升为有权调动指挥部落六州兵马,雄据一方的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中华民族历代英雄豪杰中亦少有可比者。
NO.6 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西晋人,晋武帝司马炎的嫡长女,母为武元皇后杨艳。
武元杨皇后,讳艳,字琼芝,弘农华阴人也。父文宗(杨文宗),见《外戚传》。母天水赵氏,早卒。后依舅家,舅妻仁爱,亲乳养后,遣他人乳其子。及长,又随后母段氏,依其家。后少聪慧,善书,姿质美丽,闲于女工。有善相者尝相后,当极贵,文帝(晋文帝)闻而为世子聘焉。甚被宠遇,生毗陵悼王轨(司马轨)、惠帝(晋惠帝司马衷)、秦献王柬(司马柬),平阳(平阳公主)、新丰(新丰公主)、阳平公主。武帝即位,立为皇后。有司奏依汉故事,皇后、太子各食汤沐邑四十县,而帝以非古典,不许。后追怀舅氏之恩,显官赵俊,纳俊兄虞女粲(赵粲)于后宫为夫人。
【平阳公主-军事才能】
形势危急,平阳公主和丈夫快速商议,决定分头行动,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安排。她很快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很快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
她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当时他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义军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其兵源还来自原本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足见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 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 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地看到他的三女儿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11月他们兵打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 平阳公主在关中行动的意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是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唐王朝建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
NO.7 梁红玉:生卒:1102--1135 宋代著名抗金女英雄。
梁红玉(1102—1135),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淮安北辰坊人(另一说原籍池州,安徽省贵池县),因家贫战乱流离京口为营妓。后结识韩世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 安国夫人和杨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战与山阳等地。农历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军围攻,力尽伤重落马而死。终年三十三岁。金人感其忠勇,将其遗体示众后送回,朝廷闻讯大加吊唁。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NO.8 唐赛儿
唐赛儿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是山东蒲台县人(今山东滨州市蒲城乡),林三之妻。林死后据说唐偶得一石匣,内有宝剑兵书,唐研习后通晓法术兵法,以传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数千,于永乐十八年二月(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内)起事。唐赛儿起事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军队,杀了青州都指挥使高风,各地民众纷纷响应。朝廷派出京师精兵,由安远候总兵柳升与都指挥刘忠统领,前来征讨。明军仗人多势众,包围了唐赛儿山寨。唐赛儿假作投降,乘机夜袭官军。明军大乱,刘忠战死。唐赛儿突围而出。唐的部众攻下莒州、即墨等地,包围安邱。唐赛儿部最后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溃消灭。
【唐赛儿-生涯】
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义,自称“佛母”,秘密往来于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借传白莲教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力量。 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组织农民军数千人,于青州卸石棚寨起义。起义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青州卫都指挥使高风的官军,青州以东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大小数十支起义军,和卸石棚起义军联为一起,共约万人,分兵攻打宫州,日照、诸城、寿光、安丘、郎墨等州县,“毁官衙、烧仓库”,杀富济贫,官吏纷纷逃命,告急文书传至京师,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赛儿怒斩来使,于是明政府又派遣总兵柳升、都指挥刘忠带领京营兵马来镇压。唐赛儿抓住柳升狂妄轻敌的弱点,派人到敌营诈降,柳升信以为真,起义军趁机于夜间向防备薄弱的敌大本营猛攻,打乱了敌军,刘忠中箭毙。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计,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攻打,赶到山寨时,起义军已经转移。唐赛儿安然脱险,使明成祖十分恼火,一方面严惩地方官员,又令各地缉拿唐赛儿。后怀疑唐赛儿削发为尼,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但“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今在她的故乡旧址蒲湖主岛上建有“唐塞儿纪念祠”,并在附近的滨州黄河大桥北端建有她的戎装塑像。
NO.9 秦良玉
【摘要】名符其实的“花木兰”——明未巾帼英雄——秦良玉。在中国历史上,正式被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在巴蜀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流传下了“巴蜀自古出女将”这一千古佳话。郭沫若:“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秦良玉-个人简介】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贞素。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女将军、民族英雄、军事家。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 人。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双全女子,唯一封侯女将军,二十四史唯一单独作传的女子。上柱国光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驻四川等多处提督、总兵官,镇东将军,少保加封太保兼太子太保,一品夫人,忠贞侯。
NO.10 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清朝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从海上入侵中国,京城北京骚乱起来。在离圆明园十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谢庄,全村都是猎户。其中有一个叫冯三保的,山东籍人,精通武术。他的女儿婉贞,十九岁,姿态优美容貌漂亮,从小喜爱武术,学习过的没有不精通的。这一年谢庄创办村民自卫组织“团练”,因为冯三保勇敢而又会多种武艺,大家推选他当头领。村民们在险要的地方筑起石墙、土堡垒等防御工事,树立起旗帜,上面写有“谢庄团练冯”几个大字。
一天中午,侦察消息的人报告说敌人的骑兵开来了。不久,就看见一个白种人的头子率领着大约一百名印度士兵,那头子是英国的军官,他们正骑着马向前跑来。冯三保提醒团丁装好火药、上好子弹。但不要乱放枪,他说:“这是强敌啊,瞄不准就不要轻易发射,白白浪费子弹,这对我们取胜没有好处。大家一定要当心这一点!”
这时敌人已逼近石寨,枪声大作。寨子里的人踡曲着身子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不久,敌人离得更近了。冯三保见这阵势有机可乘,急忙挥动旗帜,说:“开火!”开火,是军中规定放枪的号令。于是所有的枪支一齐发射,敌人象落叶似的纷纷跌下马来。等敌人的枪再次射击时,寨子里的人又象鸭子一样趴在地上了。这是借寨墙来作掩护的。攻打了一阵,敌人退却了,冯三保非常高兴。唯独婉贞忧愁地说:“小股敌人走了,大股敌人要来的。如果他们拿大炮来攻打,我们全村不就化为粉末了吗?”冯三保吃惊地问道:“那怎么办呢?”冯婉贞说:“西洋人的长处是使用枪炮等火器,短处是不会武术。枪炮对远距离攻击有利,而武术对近身作战有利。我们村方圆十里都是平原,跟敌人较量枪炮,那怎么能取胜呢?不如用我们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持着刀,拿着盾,象猿猴那样敏捷地进攻,象鸷鸟那样勇猛地搏击,或许能避免这场灾祸吧?”冯三保说:“把我们全村人都算上,精通武术的不过一百来人,让这样少的人投身到强大的敌群中搏斗,这跟把一只羊孤身投到狼群里有什么不同呢?小女孩子不要多嘴。”冯婉贞微微地叹息说:“我们村庄眼看就要完了!我一定要尽全力来拯救我们的村庄。”于是她把谢庄精通武术的少年召集起来,激励他们说:“与其坐着等死,怎比得上奋起抗敌拯救我们的谢庄呢?各位如果没有这种意思也就算了,如果有这种意思的话,就听我的指挥好了。”顿时,群情振奋。
于是冯婉贞率领着一伙青年人整装出发,他们都穿着黑衣黑裤,手持雪亮的钢刀,行动敏捷得像猿猴一样。离村四里的地方有一大片树林,树荫浓密,遮蔽天日,他们就埋伏在那里。没有多久,敌人果然抬着大炮来了,大约有五六百人。婉贞拔刀跃起,率领大家袭击敌人。敌人没有意料到,非常惊慌混乱,忙用枪上的刺刀来迎战,可是轻便敏捷勇猛凶狠到底比不上以冯婉贞为首的中国少年。冯婉贞挥舞钢刀奋力砍杀,跟她对打的没有一个不倒地的,敌人纷纷败退。冯婉贞大声喊道:“各位!敌人想远远地甩开我们,要用枪炮消灭我们,赶快追赶,不要坐失良机!”于是众少年尽全力拦截逃敌,双方混杂在一起,杂错交战,敌人的枪炮火器始终不能发射。太阳落山时,被打死打伤的敌军不下一百多个。残敌只好扔下大炮,仓皇逃命。谢庄于是得到了保全。
NO.11 穆桂英
穆桂英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的主要功绩:
抗辽——-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此后辽军再也不敢南侵,辽宋边境再无大战事。
征西---穆桂英帅12寡妇征西,大获全胜,西夏议和臣服
平南---广西侬智高叛乱,穆桂英及夫杨宗保挂帅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乱。
穆桂英战功卓著,被宋廷封为浑天侯
NO.12 佘老太君
【摘要】
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后来在征辽之时,潘美挂帅,杨业为先锋之职,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包藏祸心,逼孤军而临绝险,陈家峪矢尽力穷,番将则乌屯云集,遂致全军皆陷,杨业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佘老太君-概述】
佘太君,名赛花,和其他传说中的杨门女将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隶属李克用;祖父折从远,公元930年后唐明宗授他为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刺史;父折德扆,后汉隐帝特任府州团练使。据清代兵部尚书毕沅《吴中金石记折克行碑 》中记载: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县孤山堡南,叙折太君事,世以此碑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杨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窝村。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
【佘老太君-历史内容】
佘赛花,封号太君。生于后唐清泰年间(934年),后汉乾佑二年(949年)与杨业成婚。卒于宋大中祥符三(1010年),寿七十七岁。历史资料,清康基田《晋乘搜略卷二十》载:“乡里世传,折太君善骑,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之亲援桴鼓然。”人们把她比作蕲王韩世忠亲援桴 鼓退金兵的夫人梁红玉,推崇备至。清代光绪《保德州志》载“杨业......事北汉为建雄军节度史,娶折德扆女。”
佘太君生长在一个爱国名将的家庭里,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响,青年时候就成为一名性机敏、善骑射,文武双全的女将。她少年时便与普通的大家闺秀不同,她研习兵法,颇通将略,把戍边御侵、保卫疆域、守护中原民众为己任,协助父兄练兵把关,已具备巾帼英雄的气度。折杨两家结亲后,佘太君随夫杨业侍北汉,居住在太原北汉“杨府”。夫君边关打仗,她在杨府内组织男女仆人丫环习武,仆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气个个都不亚于边关的士兵。
杨业归宋后,举家迁至开封府,杨业七年抗辽,威震雁门。但因受奸臣潘美的陷害,于公元986年不幸殉国。佘太君上书陈述杨业战死的原由,使潘美受到官降三极,王侁和刘文裕被削职为民的处分。杨业殉国后,他的八个儿子大都先后为国捐躯,那个时代以家族组成的军事力量,男将战死疆场,能够统领杨家兵的人绝非他族战将。佘太君做为一名历史人物,虽史书记载很少,但她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杨门女将”中的核心人物。
在山西代县杨忠武祠保存的《杨氏族谱》中,对佘太君作了全面的评价:“中心乐善,内助教忠,受龟寿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贵。不我先不我,后睹星月之重明;俾尔炽俾尔,昌焕乾刊之新渥。爰稽邦典,益进郡封。汝有子,若汉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鲁侯寿母松伯弥坚。被我宠光,贰缓休祉,可特封郑国君太君夫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23
中国还真没有那么多的女将军,杨门女将只是评书中说的,并不是真实中就有的;花木兰也是乐府诗词中的,也没有现实依据考证,商代到时有一位女将军真实存在,这位女将军是妇好,商王武丁妻子,有据可考的第一位女军事将领。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任军将征战沙场。曾统兵1.3万人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著名将领沚、侯告等常在其麾下。对巴方作战中,率领沚布阵设伏,断巴方军退路,待武丁自东面击溃巴方军,将其驱入伏地,予以歼灭。是为中国战争史上记载最早的伏击战。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商代,妇好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为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曾率兵镇压奴隶反抗斗争。竭心尽力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和特权,深受武丁宠幸,被封于外地,担负守土、从征的重任。卒于武丁时期。
冼夫人——史上最全能完美的女性军事领袖。有明确记载的首个拥有册封军位的女将。冼夫人长期担任的中郎将为实际常备统兵将领称号;拥有爵位的第一位女将军,也是史上拥有最高爵位的女将;妇女开幕府建牙肘的第一人;妇女任使者宣谕国家意志的第一人;妇女享万民祭祀的第一人;妇女为国立德立功的第一人;被称为“岭南圣母”、“南天一柱”,是亲身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理想的有“圣人”头衔的唯一人;最年轻的女性军事首领,13岁即成为大首领并领兵作战,天纵英才,少年早达,深具传奇色彩;因高寿,也是领兵作战时间跨度最长的女将;唯一一生征战无数,却几无败绩的女将;最智勇双全、谋略与战术皆精的女将,有诸葛孔明之智;中国史上的“围墙战神”及排名第一的游击战女将;既拥有广大统治地域又拥有独立封地的唯一女将;岭南特别行政区两套不同的政府班子共同的最高领导者,史上唯一;唯一的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虎视天下、成就一世王霸业的女将;首次使岭南、海南岛大片地域正式归附中央皇朝,最终为成功扩大中国的版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岭南乃至中国的历史都将因此而改变,功比卫青、霍去病;史上唯一军政经社全能的的女性军事领袖;史上唯一福寿禄俱全且有明确正史记载让人妒忌得发狂的超级女强人。跟妇好一样,可被称为战争女神、胜利女神和幸福女神;《二十四史》为女将单独立传的第一人。
平阳公主—— 公主中的战斗机。唐高祖女平阳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其夫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被册封为谯国公(先前冼夫人丈夫冯宝被隋朝追封为谯国公),为一等公爵。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幕府。
萧太后——平生两大军功一大政绩,让宋朝皇帝叫婶婶的、《杨家将》宿敌辽国萧太后的原型。
秦良玉——大明传奇忠烈女将军、女土司。
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爵位:忠贞侯。军事官职:四川总兵,左府都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可能是征战范围最广的女将。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
第3个回答  2020-11-12
女艾
妇好
妇妌
吕母
迟昭平
王异
李秀
荀灌
毛皇后(苻登)
冼夫人
平阳公主
陈硕真
萧绰
梁夫人(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後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
杨招讨

杨妙真
蛇节
唐赛儿
瓦氏夫人
红娘子
秦良玉
葛嫩娘
杨娥
沈云英
乌三娘
王囊仙
王聪儿
郑一嫂(石阳)
周秀英
邱二娘
苏三娘
洪宣娇
杜凤杨
林黑儿
廖观音
秋瑾
第4个回答  2019-03-06
1.妇好
2.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