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法学考研经验?

求分享

快!点!准!备!吧!按照这两年考研卷成这个熊样子,劝你一定要早点!请不要沉迷于 3-6 个月上清北复交武浙南,答主告诉你 90% 不可能,剩下 10% 要么是学习开窍很快,要么本科期间专业知识体系已经搭建完成。


跨专业、考名校、心态间歇性崩盘的 3 类考生要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很多差几分进复试的同学都是:感觉自己在知识体系上快要开窍了,结果已经 11 月、12 月,备书都来不及,没多少时间了。另外近两年公共课重要性越来越高,如你报考的学校专业课压分,你会发现这类学校很拼公共课!公共课关键时刻能救命!

答主是 3 月份(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只要没课就复习,状态起来之后每天有效学习时间 8h+,复习 9 个月,一战上岸南大。

从现在开始,请给自己定制一份复习计划。这个经验帖全文 3W+字,涵盖了政治、英语、专业课的复习方法和经验,供大家参考。(经验帖仅限参考但无法复制,每个人的学习状况不同,请根据自己的基础灵活调整)。

一、考研政治

政治 80,但这两年不能纯靠背拿分了,肖老师也可能有压不中的情况。答主的政治复习的晚,但是强烈建议 23 的同学早点开始,后期尽可能为专业课留出充足的复习时间,复习早的话,政治可以作为专业课学累了的调剂。

1、整体安排:

2、具体安排:

第一轮最重要的是框架+理解,尤其是马原部分,需要花时间去理解(后期突击很难)。根据肖老师的观点:

马原:哲学第 2、3 章,政治经济学第 5 章偏重理解,耗时较多;科学社会主义只命一道记忆性选择题,可简单浏览,通过做题巩固。
中特+史纲:结合史纲一起复习,掌握 keywords,会议时间线都要整理清楚,这样减少你的重复耗时,梳理出逻辑节约占用脑容量。
思修:比较好复习,都是记忆性的内容,而且 keywords 不多。

答主喜欢整理笔记,主要是帽子题、时间线和易混淆知识点整理。整理对做选择题很有用,在选择题上面,命题人喜欢用易混淆知识点相互出干扰项,而且把同类知识放在一起记忆效果会更好一些。

十月份就会出各类背诵笔记,徐涛和腿姐都有背诵手册任选其一,相当于精讲精练的知识点提取,平时多多翻阅,特别是 keywords,需要反复观看记忆,很容易忘。

11 月各个老师的模拟卷会上市,建议每天一套保持手感,上文中提到的模拟卷都可以入手,只做选择题就可以,答主的得分大概肖四、肖八 40+。模拟题一定要认真订正,不要对得分过于敏感,找到自己的薄弱知识点最重要。

对于 5 道主观题,一定要先理解答案的层次,再去背诵。

答主建议比对不同老师的模拟题,找到设问相同的题目,把两个老师的答案进行融合。同时,你要自己动脑给答案分层次,自己整理的答案记的牢固,不太建议使用别人整理特别是演绎出来的逻辑,与自己的大脑不适配就是浪费时间。

先整理出记忆框架,最后做到能够复述。肖秀荣老师在考前两周会出点睛班,这个班非常重要!会对肖 4 的主观题做重要性的排序(这就意味着有的题不用重点背),每一道大题都会讲记忆逻辑,听肖大大的带背难道不香吗?

同时,点睛班还会梳理全年时政要点以及可考性,选择题的重点肖大大会整理出来,重点加黑突出,考前这个班一定要听!


二、考研英语

国内英语类应试路子很像,无非就是五方面:听听力、背单词、做阅读、英译汉、写作文。考研英语依然逃不出这些个题型,但考研英语没有听力题型,它考察的能力只有两个部分:能读、会写。

考研英语 82,全程只用两个资料:真题(刷 2 遍)+单词书。相对于专业课买那么多资料,英语复习并没有投入多少金钱,它只需要你花时间就能搞定,而且英语这门科目很体现你的努力,幸运因素占比很低。不会出现专业课那种哼哧哼哧背半天,结果没考到这个知识点就拿不到分的情况。

复习之前,你要明白几个事情:

· 得阅读者得天下。100 分的卷子,阅读占比分 60 分(传统阅读 40、完形 10、新题型 10),如果传统阅读能拿到 36 分,其他题型你就算只拿个平均分,也能上 70 分。

· 攻克阅读的核心有三个:单词、速度和技巧。单词是阅读的基础,速度是阅读的保证,技巧是重要法宝,三者缺一不可。英语学习有四大能力:听、说、读、写。本质上你只需要做到能「读」就 OK,而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单词,有一定词汇量才能考虑做题技巧。

· 长难句是阅读和翻译的基础。所以你还是要学学语法,虽然它不能直接体现成分数,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语法和单词相当于英语中的两把刀。用的英语真题是《考研真相》,每一篇真题都有详细的长难句解析,很方便。

· 作文准备写作框架和语料库可以短时间内搞定。

围绕上述核心,我们可以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下面分为单词、真题阅读、作文,操作方式讲的比较详细,可以直接通过目录定位到你想看的 Part。

1、背单词打底

从今天开始,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来背单词。单词量 100 个左右,这样 30 天下来你就能掌握 3000 个核心单词。你要在 30 天内滚动背完 3 轮,每天 2 小时(背新词+复习旧词)。下面详细介绍答主的方法,很好用。

首先,你需要准备背单词三大件:

· 单词书一本

· A4 纸若干张

· 黑红蓝笔各一支

背单词看起来好像不需要动脑,只需要傻背、坚持背。但是你别忘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致命 bug

· 背的慢,耗时长

· 遗忘速度快

· 单词记得住,放在语境中记忆模糊

答主试验了几种方法之后,还真找到了「过程不痛苦,效果反馈超好」的方法。

step1:快速背完考研大纲词汇

1、计划!计划!计划!规定每日词汇量

·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考研重点词汇快速过 3 轮。

· 背单词不要死磕,不要求拼写,只需要识记中文意思即可。

· 容易走神就使用三大件,一本单词书、一张 A4 纸、一只笔,边写边读边背。

具体背几轮,每个人情况不同。答主的情况:背了 3 轮+2 轮薄弱词巩固。比如去掉简单词,答主计算需要背 3800 个考研单词,所以每天要背诵 126 个单词,答主的目标是一个月背完 3 轮,背新词+复习旧词(每天耗时控制在 120min 内)。实践证明,单词必须背到 3 轮以上才有效,不然很快就忘记。

2、迅速!迅速!迅速!建立单词影像和中文意思的对应

考研英语除了大作文(20 分)和小作文(10 分)需要你拼写常用单词之外,另外 70 分都不要求你拼写。所以从考研的角度,你不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拼写上面,你只需在大脑中建立起「单词影像」和「中文意思」的对应,快速反映单词意思即可。

学习成果视觉化会让答主觉得有成就感,所以答主喜欢用 A4 纸背单词,边写边读边背,每张纸写上日期。复盘的时候答主就知道每天学了那些东西,这是看得见的学习成果。类似的,答主也比较喜欢做计划、写真题用红笔批改。

大体把记忆模糊的核心词边写边背一遍,复习两遍后,答主会重新在单词书上快速过单词,这是一个检测过程,盖住中文意思会回忆,意思模糊的单词读三遍。

开心,这时候单词书上的大部分词汇都能迅速反应出中文意思。

Sad,发现还是有一部分词,反映中文意思耗时较久,或者反映不出来。

所以答主发现背单词要适当换一下材料,当一个材料你用的很熟悉,往往发现不了哪里是薄弱点。而这些背完 3 遍还模糊的单词,就是答主要进一步重点记忆的。答主用绿色荧光笔重点标注出来,又在 A4 纸上重新抄了一遍,大概有 4 页。这次抄的单词性价比很高,都是记忆有漏洞的单词,背一个赚一个~

有同学问能否用手机背单词?

答主认为能提高效率的工具都是可以的,但答主的自制力不是那么强,手机对答主是一个非常大的干扰因素,所以放弃了用手机背单词。

3、反复!反复!反复!用重复对抗遗忘

记忆本质上就是重复的过程,重复会「欺骗」大脑这个知识很重要。想要段时间内多次重复就要快速背。3 个经验给到大家。

· 建议单次背诵控制在 60 分钟内,第一轮单词控制在 1 个月内完成,平均每个单词 7-10 秒左右。

· 睡前和醒后记忆力最佳,睡前没有后摄干扰,醒后没有前摄干扰,利用早上的时间集中学习,晚上临睡前躺在床上再看一遍,效果极佳。

· 每次背单词集中注意力,先记住单词模样和主要意思,后续在真题中记忆常考意思。

step2:在语境中识记单词

前面讲了,单词本质上还是为看懂文章服务的。我们复习考研英语的目的还是应试,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在背完第一轮单词之后一定要开始精翻历年真题了(如果你有精力,第一个月可以一边背单词一边翻译真题阅读,在阅读中去记单词,不过会稍微吃力一些,但是扛过第一个月就好了)

1. 同一单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脱离语境背单词,后期会产生一个副作用:单词背了好几遍,阅读还是看不懂。比如说 down 这个单词在考研中最重要的意思是:「击倒」,而不是我们熟悉的「向下「;又比如 2022 年英语一的翻译,考的 code 这个词,常见意思是「准则」,但是这次考的意思是「密码」。这也跟考研英语热衷于考「熟词僻意」有关,如果只是在单词书上背单词,你背的那些意思反而会自动成为你阅读的干扰项,所以语境非常重要。

2. 通过阅读材料,创造单词和语境的链接。在语境中反复印证核心词的用法和含义,大脑就会有更多的「线索」跟这些单词进行链接,所以千万不要等到单词书全部背完再去看文章,这两个应该是同时并行的。阅读材料非常重要,核心单词每出现一次,大脑对它的记忆就会强化一次,直到牢固。

昨天还有一位学弟跟答主说,背了一遍单词,发现还是记不住啊。答主认为第一遍留个印象就好了,不用强求记住。接下来要通过文章,在语境中一遍遍的加深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巩固,等到考试之前,读文章已经很轻松了。

2、考研英语阅读刷题原则

首先给大家资料的选择:英语真题资料建议用《考研真相》,真题至少刷 2 遍。

此书优点:左文右题,阅读体验极佳。解析详细、排版视觉效果好,除了 20 年的真题除外,还有本「逐词逐句精讲册」,阅读真题一词一句精讲翻译,重点单词也有注释,很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使用。答案解析也很详细,每个题型都给出了对应的模板,还有近 20 年考研真题讲解视频。英语一英语二同名,都叫《考研真相》。

考英语一 : 使用英语一 2001 年-2022 年的真题

考英语二 : 使用英语二 2010 年-2022 年的真题.如果你是考英语二,可以把英语二最近 3-5 年的题目留出来供 11 月-12 月冲刺阶段做模拟。也可以做英语一的题目练手(英语一难度大些,特别是翻译)

刷真题必须要做到:

· 文章和题目中的每个生词、模糊词都要消灭。

· 文章中每个长难句结构和含义必须都清晰。

· 每道题目必须都清楚考题类型、对应的解题方法,标记在题目旁边(细节?主旨?推理?作者态度?)

· 知道每个选项的对错原因,尤其是分析错误选项的「坑」出题人是怎么挖的。

要注意!!!背单词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读懂文章,读懂文章的目的是把题做对。但是答主发现很多同学热衷于背单词,并把它当成了一项衡量自己是否努力的费时工作,做真题的结果是单词都认识,就是选不对,总结有这种情况的同学主要有以下思维:

(1)我认为对思维❌:完全以自己对选项的理解做判断,比如作者说某种物品很贵,你就认为作者肯定是不喜欢这种物品,但原文中作者从没说过。

(2)这里有坑思维❌:在容易词和原文重复词上不敢选择,认为这么明显一定有坑,觉得出题人在故意让你掉坑。

(3)真有道理思维❌:选项讲的是符合认知和客观事实的「有道理」选项,但与原文主旨没啥关系,但你孤立的看选项,觉得有道理就掉进坑了。比如选项是:持续学习很重要。好像很对,但问题是文章中没说,就不能选。

3、考研英语中的逻辑路标题、作者态度词总结

要想读出考研阅读文章的逻辑,那么下面这些逻辑路标词必不可少。答主做文章的时候,看到这些词汇就会用笔圈出来,作为长难句的分割很好用。偶尔一些单词不认识,用逻辑词也能推导出正确答案!大家先把这些词记住。

逻辑路标词(考研英语考过的路标词总结)

作者态度词总结

2、考研英语阅读技巧(各题型总结)【重要】

(一)细节题——细节服从主旨

题型标志:what、how、why

1、认真对比选项,在对应段落中找到定位句,重点关注 because、because of、in that、since、as、for 后面的内容,定位好的句子是解题依据(同义改写的选项)。

PS:定位句不一定是整句,可能是介词后的小短语或词组。

2、注意段落因果关系、递进词、转折词等路标词

3、最佳选项是对比出来的,反复/概括/同义的选项正确概率高,一定要拿着选项里的关键词挨个字和原文对比。

4、小心题干陷阱:

· 题干有否定词 fail to,no;

· 题干主体对应,注意题干问人物观点还是作者观点,出题陷阱是偷换概念、颠倒对象观点。

5、注意词性

· 副词:often、now、recently

· 时间词:used to、now(今昔对比)

· 代词:such、those、these、its、it、that 要代入原文翻译

· 比较级:注意文中是否有比较、和谁比较、比较什么?文中只要出现比较级和最高级就圈出来标记。

6、文中同一个词不一定是同义,不同词可能同义转化,小心干扰!

(二)例证题——例子不重要,例子支撑的观点重要

题型标志:example、case、illustrate、demonstrate、to show

做题思路:

1、例子本身不是观点,就例论例是最常见的干扰选项,所以要排除只谈例子的选项;

2、观点多数情况下出现在例子的前面,除非例子在全文的首段出现,此时就要去例子后面寻找观点;

3、观点有时是文章主旨,找到主旨可以辅助找到例证题答案。

(三)词汇题——找句子逻辑

1、回到原文中,抓住「考察词」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 如果定位句上下文逻辑相同,没有上表中总结转折词,那么在上下句中会有考察词的同义词!找到文中同义词之后,再去选项中找「同义词的同义词」。

· 如果定位句上下文逻辑相反,那么上下句中有考察词的反义词,再去选项中找「反义词的同义词」。

2、可尝试用构词法猜词。

3、单词特别简单时,常见含义一般会排除。题干考察的大概率是它的熟词僻义,干扰选项往往与该词较为常见的含义相关。

(四)推理判断题——不要脑补!

标志:infer、suggest、imply、learn、from,推理题易错率特别高,做推理题时答主的原则就是「不要推理」。推理题其实就是原文的同义改写,还是要在原文中找答案,不要脑补和加戏!

做题方法:

· 向段落中心思想靠拢

· 排除细节上有矛盾的选项

· 缓和语气可能成为答案(may,might)

· 推理答案往往在转折处,正确选项一般时同义改写

(五)中心思想题——找到文章主旨

标志:main idea、 mainly talk about、mainly discuss、the best title 等

· 串线法:文章各段首位句串成一个整体

· 中心句:开头提问的回答/独句段

· 中心词:文章中反复高频出现的词汇

· 代入法: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推导论证逻辑

三、专业课复习

决定一个考研人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努力本身最多只占 50%,在答主眼里,努力和辛苦是廉价的。在备考过程中,谁不熬夜?谁不努力?谁不辛苦?能否被录取关键看你的学习效率,还有对考试趋势的理解和感悟,有没有行走在趋势里,有没有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所以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不要仅仅只盯着几个知识点来看,还要看人。你要知道 12 月初试的时候,是谁在出题?谁在向你提问?他最可能关注什么问题?你要怎么向他传达你的创新性、逻辑思维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你了解了这些,你就了解了回答专业课的技巧。

专业课做题顺序:

· 客观题:准备好教材和题目,做题前可以通读教材对应章节的内容,然后开始做题。做完题目马上对答案,然后翻开教材去对应,及时把知识点回归到体系里面。如果你准备了听课笔记或者其他笔记,做错题目要在笔记中标注出来,在背诵的时候重点识记这块内容。最重要的是,专业课客观题的每一个选项,你都不要蒙,要在错误选项旁边标注出来为什么错,改成正确的答案应该如何改?

· 主观题:刚开始答主观题确实会比较难,首先你得保证专业课已经背了一遍。但是这不代表你就能完整写下一道题目。但是无论写的多么烂!一定要写!!!写完之后,翻书,看对应知识点。但是很多专业是很难在书中找出完全的对应答案的,你必须要自己分析,这个题可以从那几个角度来回答,然后把这些角度分成 1、2、3 点来组织答案。其实在刚开始,建议去看一下考上的高分学姐学长的写真题思路,你会有很多的收获。一些文科类的专业,提升论述题分数,建议多看论文,你可以把论文的框架和观点都列出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展开论述的,你提升的会非常快,有些好句子、好观点都可以记下来,然后反哺你的答案。

一、 考研专业课复习重点

1、大量阅读论文(特别是学科带头人论文)

看完基础书后,专业课复习重点是你所报考学校代表性学者的论文,专业课考试命题人大多为该学院代表性学者,在一个老师的出题过程中,他题目的来源大概率来自于近两年写的论文,因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知识的由来大部分来源于他最近关注的事物,在一个老师出题的过程中,它能想到的就是他最近的几篇论文。

如果你把知网上查到的学科带头人论文开始倒推,你就会发现真题和这些论文的关联性。所以论文非常重要,导师出题无非就是依据的是自己的论文,或是学院其他学科带头人的论文来出题。(特别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其他专业应该也有借鉴)

论文一定要大量的看,读报考学校代表性学者的论文,另外也要重点关注学科的热点事件,比如知名期刊上面讨论的热点问题,这些论文出现在显赫的期刊上,尤其是专栏的期刊就会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毫无疑问,这些问题考到的概率相对于其他知识点肯定是要大一些的。

2、认真研究真题

拿到历年真题一定要充分利用!相信答主,这是最好的专业课风向标,把握好真题并用它来指导实践,保证你的专业课不会低于 110 分。暑假之前,答主将一些专业基础书籍看完之后,就开始研究近五年的真题。主要关注的点是:

1. 哪些知识是反复出现?它来源于哪本书?(哪些知识出现的概率大,哪些知识点在重复考?)
2. 从简答/论述题目的内容来分析它是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学界热点、业界热点来揣摩学校的出题偏好。
3. 历年真题中,有没有考过本校老师的论文观点或议题?来大体推测今年可能的出题者。
4. 了解概率大的出题者的经历,包括研究领域、历年论文、师从关系,也要将他老师的论文读完并进行总结。

3、构建完整的知识树

专业课备考大忌就是只是碎片化,所以你要做的是梳理思想流派,画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从一些具体的学术流派的角度,来整体把握整个学科的知识框架。你要知道都有哪些代表性的学者,这些学者有什么样的观点,在往年的考卷中,哪位代表性学者考的的次数最多,主要考的是他那个观点?知识点和人怎么结合,这是考研当中最实用的一种专业课的技巧。不断的从人到知识,从知识到人,反复用这种方法来构建你的思想体系。

以传播学为例,你必须熟悉著名的传播学者,重构自身对传播学的理解:第一种要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逻辑、始祖、演变有一种全局的观念,比如各种理论到底是在什么样的流派的派系中生长出来的;第二种要掌握中外各位有名的传播学者的基本情况及其学术贡献,否则你的知识只有碎片化。比如说四大奠基人,和肖、麦克卢汉、詹姆斯·W·凯瑞、舒德森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师承系谱是什么?你能报出多少个外国学者的名字?你分别觉得她们属于那种不同的流派?他们代表性的观点是什么?

如果你说不出来,专业课考的不好就不要怪别人。知识只有从人的身上去记录,你才能记录出来。否则你就算死记硬背了一些东西,你仍然记不住这些知识点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运用它是合适的。反过来,如果你从人的角度去记忆,就会觉得自己的专业课视角,豁然开朗。

二、 什么样的考卷能拿高分?

1、框架比细节更重要

专回答专业课(特别是论述题),需要谋篇布局,在回答之前做好整体的设计,有了顶层设计,才能做好基础的建设。你的答案打算从那几个层面去分析现象、阐述观点?多个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你想说明什么论点?要循序渐进,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逻辑的核心是清晰高效地思考问题,而人的思维天生具有发散性。有逻辑的表达,就是从我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再组织语言对题目加以论证、呈现。缺少这种沉淀、编排的过程,所有素材、观念就是一盘散沙,「前言不搭后语」往往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有框架意识。

2、降低老师的阅卷成本

说到文章的逻辑,必须明确一件事:表达,是将我们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当它被发送出去以后,别人怎么解读,就由不得我们了。因此,在编辑发送信息之前,要充分考虑如何降低沟通成本。

答题结构上,比较好用的是「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先归纳核心思想,结论先行,再提供 3~7 个支持性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往下又有 3~7 个论据作为支撑,由此层层统御,形成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逻辑推理过程,让老师第一眼就能看到你的思考框架。

3、刻意练习

天才的唯一秘密,就是在你看不见的角落刻意练习,用自己的一套系统性的方法,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

你需要别竞争者花更多的时间, 「量变质变」、「1 万小时定理」等无需多谈,当别人在专心刷 douyin 的时候,请你安安静静地在角落复习。如果你觉得吊儿郎当的复习效果也挺好,那只能说你择校很失败。

另外,不是刻意去做难题,而是刻意去做老师想要的学生,通过分析老师的出题风格和侧重点,了解他希望你知道的理论,掌握他看重的知识点,不单单是为了初试,而且还能让老师认为:噢,这小孩对我研究的内容还挺熟悉,就选他做我的研究生吧。

希望各位在专业课复习上都走向一条正确的快车道,避免「无效努力」的踩坑,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答主说的差不多了,你的专业课复习进行到哪里了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0
下午刚刚结束复试,老师告诉我录了的时候感觉并不是特别快乐,反而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_(:з」∠)_ 想写这些话是因为在一整年的考试过程中,不论是初试复试都觉得相关讯息实在是太少了。总觉得为啥别的文科大校就有好多讯息,初复试经验谈都一抓一把,而我搜遍全网也就寥寥可数的几篇帖子,一点都不心安。 先说说我自己个人情况吧,普通985非五院四系,考的法学学硕B卷专业,本科四年没怎么好好学习,选浙大是因为高考差三分气了四年+喜欢杭州,考的马马虎虎好在运气不错。好歹研究了一年,在这里给后来人几条建议吧。 还要说在前面的是,浙大学硕每年招生人数实在有限,但有意的同学也不必太过害怕,因为招生人数能让大部分人选择考一个棒棒的法政或者文科院校。这确实带一定的赌博性质,因为你不知道每一年身边有多少竞争者,报考前免不了自己要好好想想,也要和家人一起好好想想。 一、初试 1、英语: 英语没啥好说的,考了70出头平平无奇的分数。过两遍恋练有词,做了一遍历年真题,精读进行了一大半之后没时间了放弃。有人应该挺烦朱伟的,我个人觉得在考研路上听听他这种什么屌丝逆袭之类的鸡汤还是挺好,毕竟这本来就是一个自己给自己疯狂打鸡血的过程嘛。听下来跟着在书上写笔记,到后来确实感觉自己不管是单词量还是其他都蛮有提升的。六级第一年裸考就过了没刷分没继续学英语,到考研才捡起来,感觉大学里一直有保持英语学习状态的同学可以比我花更少的功夫。) 作文是要背的,背他几篇弄得滚瓜烂熟。最后一个月练作文的时候,如果提前有几句万金油记在心里感觉就很爽了~ 其他暂时没想到,英语和政治方面大家都一样,也不缺经验之谈啦。 2、政治: 政治这个东西是真的神秘,花大力气去准备完全不一定能有成效。我文科出身,到后期听听政治课做做政治题觉得反而挺放松的... 肖秀荣1000题是要做的,肖8肖4的钱不要省着。毛中特可以听老头子自己讲的(我个人就喜欢听老头讲课hhh,让我想起高中历史老师,但是好多同学说一听就想睡。)别的科目可以听听徐涛的,胖胖的说话很有意思,包括冲刺阶段徐涛的书也很不错呀,今年大题全中。 但是问题就是,这个政治其实考了太多的时事,前面学了一大堆,到最后其实背背时事政治比啥都好用,分数占比还究极高。我仗着自己文综强的底子有点看清时政,结果今年选择题时政选一个错一个...最后答案对出来选择题只有32分左右吧,大题我实在是有太多话要对党和人民说了23333,狂写五面写到响铃好像挽救了一下分数。最后出分一看大题均分应当得了8分左右,挽救于水火之中QAQ
3、专业课:
300分,绝对的重中之重,千万不要沉迷英语政治不好好学专业课!!!!!把50%的时间拿出来,献给专业课!!!!!
本校的同学肯定不缺经验谈,外校的同学切记想尽一切办法获得你想要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向学长学姐购买和请教、向某宝某些机构购买、跑去课堂打探消息、寻找同学的同学的考上浙大的朋友......)
首先历年真题一定要有一份,没有的话完全无从下手,看一本书之前先将历年真题里所有题目摘出来化为知识点,在书中对应好,和老师给你划重点一个道理了。
其次参考书目有心的同学其实能找到10年以前推荐的那些,法理学看陈林林主编的一本完全就够了,民法学个人觉得看哪本都可以因为最近几年出的题目都比较基础,还是看基本功。民诉商法和经济法其实我至今都不知道到底该看哪本,自己用的是红皮但是觉得其实肯定有更好的,如有同学补充一下就更好啦。
书是可以配合ppt看的,通过神秘渠道可获取到本科阶段老师上课的ppt。一定要真题、ppt、书本一起结合起来,抓住重点,千万不要像看小说一样看书,你的时间很宝贵。如果实在找不到老师的ppt资料,不要害怕,把真题知识点当做重点学就好啦。
至于学长学姐整理的那些重点归纳,不要寄希望于他们,自己整理一份吧,整理完了之后再与之做好比对添补。指望直接背重点这是相当不现实的,除非你完全信任这位学长学姐的归纳。
看到这里,我知道你们想问我那么这些历年真题和神秘资料能不能分享一下呢。我的回答是抱歉啦,我自己购买的资料考完之后都被我丢了,自己总结的笔记不想对外分享因为也不是什么大神...其实个人觉得真题作用是最大的,特别是近四五年的真题,能很明显的看出老师出题风格之变化趋势。总体来说法理学和民法的老师是温柔的,题目较为基础。专业课2今年算是好好的吃了一次教训,例如经济法的论述题是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的,它没有出现在我所获知的重点范围内,答题的时候疯狂造法,考完心里凉凉哒。

应对这种情况,只能鼓励大家加油学商法和经济法了......今年的民诉题目也较为基础,可用抓重点方法拿下。
第2个回答  2022-10-20

复习专业课不在于复习的早,而在于复习的节奏和安排。总的来说,6-8月为基础阶段(课本内容),9-10月为提高阶段(强化,做题,巩固知识点,形成框架),11-12月为冲刺阶段(做题,模拟,考试演练),每一个阶段要有详细的规划,还要有效率的复习和很好的执行力。以上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没有死的定理,复习计划因人而异,要自己多思考。

我不建议太早起床或熬夜复习,复习节奏很重要,看的不是起得早或睡得晚,某些新闻总是报道,考研学子1点睡,5点起之类的消息,其实这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复习节奏没有绝对是对或错,像我需要休息,每天就要睡够才行。复习效率也很重要,有些人看似天天早起,到了教室就开始玩手机,发呆,然后坐了一上午,好像学习了很久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完全就是感动自己,所以不要和别人讨论时间安排,自己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

第3个回答  2022-10-20

    备考期间,学习最大,其他事情都要靠边站

    反思反思反思!错题一定要问问自己为什么做错了

    数学一定要多练

    择校的时候,千万不要想着考不上还有机会调剂

    任何模拟题的质量都赶不上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