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灾害有哪些

如题所述

气候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 :
(1)低温冷害。指农作物生长发育时期,实际气温比所要求的气温偏低(一般在0℃以上),引起作物生理机能破坏或生育期延迟,导致农业减产的现象。根据发生季节以及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分为3种:春季低温冷害,多发生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影响该地区早稻生产;秋季低温冷害,亦发生于上述地区,影响晚稻生产;夏季低温冷害,多发生于东北地区,影响该地区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生产。
(2)霜冻与冻害。指温度剧烈降低(一般<0℃),引起农作物或牲畜死亡的现象。发生于作物尚未成熟或开始越冬及作物刚开始生长发育的初霜日及终霜日前后的冻害,称为霜冻。当有霜出现时,称为白霜;无霜出现时,称为黑霜。有霜并非一定伴有霜冻。发生于冬季作物休眠期的冻害,称为寒冻害。
(3)干旱。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流、水库干涸,工农业用水发生困难的现象。
(4)涝灾。指某时期降水量或融冰化雪量偏多,引起河流、湖泊、水库水位上涨,农田、工矿用地等受淹的现象。
(5)干热风。指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农作物影响很大。
(6)风害。指风力超过一定强度(一般大于7级)所引起的破坏现象。如台风,龙卷风,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空间范围小,时间尺度短,但风力强,破坏力大;雷暴大风(飑线),一种范围很窄、有强风并伴随雷暴大风的对流性天气带。风沙,大量尘土沙粒被大风卷入空中,随风在空中飘移,破坏地表层土壤,使空气混浊,能见度急剧变坏的现象。

(7)冰雹。指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固体降水物。是一种以砸伤为主的气候灾害, 对工农业生产及生命财产都可造成重大损失。它局地性强, 季节性明显 (多发生于夏季强对流云中), 来势急, 持续时间短, 破坏力大。
我国重大气候灾害
(1)干旱
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和经济损失约占气象灾害所造成经济总损失的50%左右。根据统计结果,全国各地均可发生干旱,全国每年平均旱灾面积约3亿亩左右,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6左右。我国有些地区经常出现年降水量比常年平均降水量偏少30%~50%的情况,个别季度甚至出现比常年平均少60%~80%的情况,致使发生严重干旱。华北地区在1965年以后,降水连年减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平均降水量约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20%以上,造成了严重干旱,特别是1997—2002年夏季,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平均降水量约减少了30%以上,发生了持续干旱现象,致使华北地区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加剧。

(2)雨涝
雨涝是我国仅次于干旱的气候灾害,雨涝每年造成的粮食和经济损失约占气象灾害所造成经济总损失的27.5%左右,个别严重雨涝年份损失更严重。全国年平均雨涝受灾耕地约1.o亿~1.5亿亩左右。1 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将近常年的2倍,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受灾耕地面积高达3.o亿亩左右,造成了工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2003年7月,淮河流域降水比常年增加了一倍,引起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安徽、江苏两省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气候灾害是指由气候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灾(包括台风、狂风、风暴潮)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盐碱化、山体滑坡、泥石流、农作物生物灾害等。
第2个回答  2020-10-24
台风、冰雹、沙尘暴
第3个回答  2021-03-07
气候灾害是指由气候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灾(包括台风、狂风、风暴潮)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盐碱化、山体滑坡、泥石流、农作物生物灾害等。
抢首赞
分享评论

知海致远
2020-10-24
TA获得超过4.3万个赞
关注